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噩梦
截至5月2日,除ST烯碳外,沪深两市3209家上市公司年报全部出炉,其中房地产企业126家。在楼市调控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之下,2016年度上市房企似乎受政策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显著,整体效益较好,资产负债率有小幅上涨,全行业迎来增员和涨薪。
中商产业研究院梳理出2016年房地产A股上市公司利润排行榜,净利总和为1622.4亿元,净利过百亿的企业有3家,分别为万科A、保利地产和招商蛇口。其中,拔得头筹的是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万科A,净利为283.50亿元,同比增长9.25%,其次是保利地产,净利为170.73亿元,排在第三位的是招商蛇口,净利达121.8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同属雄安概念股的华夏幸福和金隅股份净利润分别达到了61.68亿元和26.9亿元,居于榜单的第七位和第十四位。
闵元瑶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指数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7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百强房地产企业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近53%,远超全国房企平均销售额增速35%的水平。
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交易火爆,热点城市量价齐升。品牌房企均在2016年取得较好业绩表现。中国指数研究院杭州分院研究总监高院生认为,百强企业内部有所分化。“百强企业中前30名的企业销售额增速水平是最高的。
分化的原因主要是,前30名的房地产企业深耕热点城市、并集中布局,因此业绩取得很好表现,整体来看,2016年26个热点城市对其业绩贡献率高达80%。前50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来自于二线城市,其份额高达57%,尤其是布局华东区域城市如杭州、合肥、苏州、南京的房企均有非常好的市场表现。”
规模增长方面,报告显示全国百强企业同比增长36%。“因此,很多房企提高了2017年的目标,不少规模较大的百强企业业绩计划增长目标为40%以上。”高院生说,“百强企业2016年营业收入增长37%,净利润增长26.2%。百强企业很好地控制了融资成本,如百强企业的平均发债利率仅5.2%,前十名的房企发债成本甚至只有4.5%。”
白忘幽
导读:2017百强房企格局分化明显,龙头三强均超5000亿,十强最后两席竞争激励,12家房企跌出百强。
2017年TOP100房企整体销售业绩增幅较大,规模创下历史新高。预计全年,三家龙头房企规模都将突破5000亿,千亿房企数量或达18家,TOP50门槛近400亿元。展望2018,百强房企分化的格局将得以延续,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2017年房企格局总结
TOP3:龙头三强房企全年均超5000亿
目前,碧桂园、万科、恒大稳居TOP100房企前三强的行列。预计2017年全年,这三家龙头房企的业绩规模都将突破5000亿元。其中碧桂园截止11月末成为首个销售业绩破5000亿的房企,并提前完成上调后的全年目标。恒大、万科前11月也分别实现了4704亿元和4676.5亿元,5000亿规模近在咫尺。2017年,碧桂园榜首位置确立,恒大、万科在最后一个月将对榜单的第二位展开争夺。
TOP4-10:十强房企最后两席竞争激烈
除了三家5000亿规模的龙头房企之外,TOP10中还将有4家房企分别冲击3000亿和2000亿的规模。融创借助其收并购优势、充足的可售货值以及良好的项目品质,截止11月末累计实现2978.5亿元销售业绩,全年破3000亿已无悬念,排在行业第四位。保利、绿地前11月分别实现销售金额2742.7亿元和2464亿元,全年有望迈入3000亿房企阵营。龙湖和中海则将冲击2000亿规模。其中,龙湖得益于全年近2240亿元的货值、且主要分布在高能级城市,销售规模大幅增长,名次从2016年末的第13位提升至第8位。另外,目前绿城、金地和排在TOP10行列的华润、华夏幸福的差距都在三四十亿之内。2017年最后一个月,TOP10房企梯队的最后两席竞争激烈。
TOP11-20:梯队内房企最晚明年达到千亿
TOP11-20梯队内除了已经过千亿的4家房企之外,其他6家也都极有希望在今明两年达到千亿。截止11月末千亿房企已有14家,预计全年千亿房企的数量将达到18家。目前绿城、金地、新城和招商都已迈过千亿门槛。除此之外,旭辉、世茂目前的规模在800-900亿元左右,全年都有机会冲击千亿。雅居乐、富力、中南、阳光城、泰禾也在冲千亿的过程中全力冲刺,年底预计会在900-1000多亿的规模。阳光城今年以来业绩高速增长,与积极组织推盘供货和集团加大营销力度密不可分;12月阳光城预计新推货值达168亿元,预计全年有望冲击20强。同时,在TOP11-20梯队的房企中,新城、旭辉、鲁能、雅居乐的名次都较2016年末提升了2位。梯队内,万达的业绩排名从2016年末的第10位跌至第17位。
TOP21-50:全年门槛或近400亿
TOP50房企的门槛截止11月末已经达到340亿元,预计全年将接近400亿,相比2016年有较大的提升。泰禾、中梁、蓝光2017年业绩增幅较高,名次提升显著。美的、金辉、福晟、新力、奥园、俊发等房企则在今年新进入50强行列。其中,中梁地产在深耕三四线的同时,凭借着高品质、高周转的运营策略已超额完成全年668亿元的销售目标。福晟在土地投资和项目营销上都有独到之处,排名从2016年末的71位提升至47位。俊发则受益于昆明楼市火爆,前11月累计销售金额同比大幅增长142.7%。而卓越、华发以及九龙仓、仁恒分别受自身布局和内地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2017年名次跌出了TOP50的行列。
TOP51-100:12家房企跌出百强
TOP51-70梯队的房企竞争进一步加剧,不同房企的名次变动也呈现两极分化。对于这个梯队中竞争力较强的房企来说,业绩增速明显高于行业水平,名次提升较大,如建业、海伦堡、联发、德信、光明等。另外,实地、中建东孚、协信、华宇集团表现突出,均为首次入围百强。其中实地集团得益于较强的产品塑造能力,2017年在全国多地的项目销售额均位居当地城市前列。广州蔷薇国际下半年至今单盘销售额已超40亿元,成为广州楼市销冠。而相比之下,天房、深业等房企受自身布局集中及市场政策的影响,名次降幅较为明显,目前该梯队相比2016年末已有12家房企跌出百强。
2018年房企格局展望
展望2018,我们认为TOP100房企仍将保持规模分化的格局,而随着市场调控压力的持续,未来百强房企的整体业绩规模将趋于稳定。同时,2017年末TOP3、10、20、30房企的金额集中度已分别达到近13%、25%、35%和40%,预计2018年各梯队房企的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我们预计,未来以龙头房企为首的大型房企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龙头房企依靠出色的品牌、稳健的运营能力快速发展。2018年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四家房企的业绩总规模或将近3万亿元,TOP10房企的行业集中度有望达35%。同时,2018年2000亿房企、千亿房企有望继续扩容,未来千亿房企将成为行业主流。TOP11-20梯队中,即使有些企业今年没能实现千亿目标,明年突破千亿也没有太大问题。
TOP21-50梯队的房企中较多的房企提出了3-5年达成千亿规模的目标。在冲击千亿的过程中企业拥有怎样的核心能力将成为制胜关键。收并购较多的房企如阳光城、福晟,区域型和三四线布局的房企如中梁、祥生等未来业绩增长潜力较大。企业内部运营战略机制也将助力业绩增长,如阳光城的三全五圆、中梁的项目跟投、蓝光的蓝色共享等。
TOP50-100梯队房企的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加剧,名次变动也将更趋频繁。但总体的业绩规模或与2017年保持持平,增速也将显著小于TOP50房企。这个梯队中建业、俊发、禹洲、和昌、实地等房企也都提出了在几年内冲击千亿的目标,未来极具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