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A,是一名来港8年的港漂。大家周末一般会做什么?我们“港漂看楼群”的小伙伴们的答案是——在香港看房!
这不,在爱德华班长的带领下,最近我们群里就自发组织去线下看楼啦,目标锁定在最近大火的土瓜湾。
看楼也要“打有准备的仗”
下午2点大家如约而至,其中有已经见过面的同学,也有新的小伙伴。
第一步,大家自我介绍。
小A我是万万没想到,平时群里低调的小伙伴们,个个来头不小,有金融圈精英、大学教授、港府公务员、媒体公司创始人......研究买房投资,还能结识这样一群高净值的港漂朋友们,真的值了!
第二步,分组。
这次我们来了6个人,于是分成2组,每组都由一个有买房经验的港漂领队,我、房名、“老司机”爱德华班长一组,今天我们就跟着班长学习了!
第三步,角色扮演。
在香港房产投资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Anthonysir说过:中介也是“看菜下饭”的,如果中介认为你是个“小白”,就很可能会坑你。
拜见Anthonysir
所以看房时有一定的角色扮演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扮“炒家”,时不时吐出几句业内行话,中介一听就认为你是“老江湖”,自然不敢随意“呃你”。
如何扮炒家/老司机:
可以多说一些业界行话,例如业内会把“房子”称作“货”,问“房卖了没”就是“货走左未”,问“有没有笋盘”就是“有冇靓货”。
鉴于我跟房名没什么经验,我们决定用“一老两新”开始我们的角色扮演,班长爱德华扮演已经买房颇有经验的哥哥,带着我和房名两个想买房的妹妹来看房。
第四步,摸底。
你以为看房就是随便走进一家地产铺,然后让中介带你到处看房吗?NO!
首先要“摸底”,也就是对整个区域有大致了解。找中介前先在附近走走,感受一下周围的区域环境,千万不要做无头苍蝇,一头就扎进了地产铺。
经过摸底,我们大致把土瓜湾分成ABCD四个区域。
AB区的楼盘普遍较新,且指标性屋苑都集中在这两个区。A区聚集了指标性半楼盘,比如傲云峰、迎丰、喜点、喜筑;B区则有整个土瓜湾的指标性屋苑翔龙湾。
CD区的楼盘普遍较老,其中C区土瓜湾中心有小部分新楼,例如利港湾、港图湾;但D区高山剧场附近基本都是几十年楼龄的老楼了。
听我说完,你们是不是也觉得看房思路顿时清晰了!
我遇到的5个中介
我们先到D区高山剧场,发现这边美联、中原这样的大行几乎没有,全是一些细行。
这里要插播一个找中介的小妙招:不要主动出击!
没错,班长教我们不要主动走进地产铺找中介,而是站在地产铺外假装看房,看哪个中介会主动出来找我们。
原因很简单:会主动的中介通常做事也比较积极卖力,日后更可能帮到你。
接下来就请看我们今天遇到的5位中介!
1号中介:50分
这家店里有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没有主动出来迎接,是我们主动走进去的。
我们跟中介说了要求:40年楼龄以下,700万港币以下,高山道附近的二手盘。
高山道一带
中介左翻右翻,慢吞吞找了几个楼盘,要么超楼龄,要么超预算,并且她还开始“教育”起我们“附近这个价格放售的二手楼非常少”,又询问起我们“预算是不是还可以再涨”。
我跟房名想着来都来了,超一点预算也可以看看,但班长二话没说,带我们离开了这家中介,在他眼里这样的中介是不及格的(看下文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小A中介总结一:中介喜欢给买家做规划外的推荐,不断提高买家预算,买家要坚持自己的底线,不要被中介反游说,否则可能被步步PUA!
2号中介:30分
店里只有一个男性,跟我们有眼神交流,但没有出来迎接。
在我们说了自己的需求之后,这个中介就说得更绝对了:“40年楼龄700万以下的在售二手楼,这附近没有!”。
因为接连两个中介都说没有房源,我跟房名想着可能真的是预算太低看不到楼了,不如直接去C区。
但班长依旧“不死心”,他说“现在放弃言之过早,绝对不是房的问题,而是中介的问题”,于是把我们带进了第三家地产铺。
小A中介总结二:不要盲目相信某一个中介说的话,要货比三家选中介
3号中介:80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到几分钟这位中介姐姐就找到了3个立即可看,且符合我们预算的盘!
来看看这几套房子如何呢:
第一套:宝晖大厦,37年楼龄,顶层25楼两房,291尺,开价498万。
第二套:华蕙阁,31年楼龄,12楼两房,344尺,开价568万。
楼下
客厅
第三套:富邦大厦,33年楼龄,4楼两房,247尺,开价438万。
看到这几套房(尤其是第一套和第三套),我简直惊呆了,200多尺竟然能隔成两房,关键是并不觉得逼仄(尤其第一套,每间房还送两个超大飘窗,光线超级好),而且全部是有窗户的明厕,厨房还都是独立厨房!
这时中介给我们科普了,香港的老房子就是这点好,实用率超高!
科普:同样的实用面积,香港旧楼的空间感比新楼大。
因为现在新楼墙身普遍较厚,占用的空间都计入实用面积。且港府为了提升楼宇宜居环境,鼓励发展商建露台、工作平台等“环保设施”。这些“环保设施”可以豁免总楼面面积(开发商不花钱),却算进了买房的实用面积(买家要花钱),所以形成了“新楼缩水”的现象,实用率不如旧楼。
期间中介本来还要带我们再看一套龙华阁的房,但无奈约不到没有钥匙(请记住这套房),不过中介已表示会再帮我们找盘,可以约下次看。
整个过程中中介没要求我们加预算,走出地产铺不到10分钟已经开始推其他盘源给我们了!
中介推的盘
看到这,我跟房名觉得收获满满可以去C区了,但班长竟然说“再去一家地产铺,还有更好的中介”。
我跟房名:什么?这个中介还不够好???
然而,事实证明班长是对的!因为接下来我们遇到的这位中介,简直把前面的那几位都秒杀成渣渣……!
小A中介总结三:找中介就像找男友,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说话好听的中介不一定是好中介,房源才是衡量中介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