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州那个因为做“白切鸡咖啡”而上了热搜的咖啡师辞职了。去了哪儿,谁也不知道。
很多人更不知道的是,他是一名孤独症患者,只有23岁。他的离开,因为“白切鸡咖啡”,也因为不久前那些难以抵抗的网络暴力。
舆论发酵的这些天,记者多次探访了与星咖啡店,了解孤独症咖啡师遭受网暴背后的故事,探寻大龄孤独症青年的生存困境。
给“星星的孩子”开的一家咖啡店
与星咖啡藏在广州市天河区天河东路附近一个不太起眼的小巷子里,店面不大,夹在两个商铺中间,占地十几平方米。
走进店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周墙上挂着的几幅孤独症儿童的绘画作品,色彩明艳,充满童趣。咖啡台后面的白墙上印着几行字——
“我们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意义和使命,你也是。‘与星’咖啡,与星星的孩子在一起,为自闭症人士提供就业及艺术展示平台。”
患有孤独症(自闭症)的孩子有个特别的称呼:“星星的孩子”。与星咖啡的店名也源于此。2023年,与星咖啡开业了,老板就是咖啡店隔壁一家名叫“象宝启星儿童教育中心”的孤独症特教机构负责人。
“我们开店的初衷就是希望给大龄孤独症青年提供一个就业的机会。”与星咖啡工作人员何女士告诉记者,大龄孤独症青年在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大多都面临着“三无”困境:无学可上、无处可去、无事可做,就业困境是一大难题。
“有些单位设置了残疾人就业岗位,肢体残疾、视障听障人士都可以,但一听到是孤独症就婉拒了。”何女士说,与星咖啡就是希望能够尽绵薄之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就业和社会交往的平台,店里也会定期举办孤独症画展等公益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孤独症群体。
小北是今年4月入职的,此前他的工作是一名清洁工。“小北可以独立搭乘地铁、上下班,工作认真,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我们经过考察后,决定培训他作为咖啡师。”何女士说。
过去近7个月里,每天上午8点,小北准时来到与星咖啡店,打扫卫生、接待顾客、制作咖啡,下午5点准时下班。虽然少言寡语,但一切十分井然有序。空闲了,小北还会坐在角落看一看书籍。
“能明显感觉到小北的变化,刚来时他有些胆小紧张,不敢和人眼神接触,说话也很小声。后来自信了很多,有顾客来了,会笑着说:‘欢迎光临,喝点什么?’”小北的朋友、咖啡店同事小紫说道。
拍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大龄孤独症青年
为小北拍摄短视频是从今年5月开始的。
“其实店里顾客不多,有时候一星期也没几个人来。我们想有什么方法能让小北过得充实一些,于是想到拍短视频这种形式,也算是工作疗愈的一种,激发他的潜能和创造力,也让网友了解孤独症群体。”与星咖啡店工作人员郑先生说。
“这些咖啡是不售卖的,只是我们自己创意拍摄。”小紫说,小北很喜欢拍视频,每次拍视频他都会笑容满面。
小北也喜欢去网上浏览自己的视频,看到网友送来的鼓励,十分开心。
10月的一天,郑先生、小紫、小北等人头脑风暴,想要拍摄一款广东特色“白切鸡咖啡”。他们把各种材料摆好,让小北去创意搭配、制作。
和过去的那些视频一样,他们剪辑后放到视频平台上。可没想到这次的短视频却“火”了,但“火”的背后,却引来了一连串的争议和质疑。
“白切鸡咖啡”引来的网络暴力
“爱吃白切鸡和爱喝咖啡的人都沉默了。”
“来个广东人,你们真这么喝吗?”
“带着你的白切鸡咖啡滚出广东”
“食白切鸡咖啡,好好人都食自闭。”
......
小紫说,那几天小北似乎又回到了刚开始来咖啡店的样子,和人有些疏离,说话也变得小声。
隐藏所有视频后,与星咖啡发布了一条文字视频,回应了近期“白切鸡咖啡”的种种争议。其中一段写道:“我们无意哗众取宠,无意亵渎传统文化,只是想突破传统励志叙事苦难叙事,以更加生活化和轻松娱乐的方式让大家接触到孤独症群体,让孤独症群体能够在真实自然的人际互动中发展自己。”
“星星们”该何去何从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孤独症研究专家金宇表示,目前大龄孤独症青年的就业难问题严峻,成功就业的比例较低,且就业成功后大部分需要辅助工作,独立就业难。“我们需要发展针对孤独症群体的保障性就业政策,包括财政支持、法律法规保障等。此外要加大对孤独症的科普,为孤独症青年营造支持性、友好的就业环境,这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金宇说。
“其实这次事情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做视频内容可能要更谨慎一点,不要引起争议。虽然被骂得很惨,但我还是会继续做下去的,我们不会忘了自己的初心。”郑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天他们已经在招聘新的孤独症咖啡师,每天都有前来应聘的孩子。
然而,这份礼物和祝福并没有如愿送到小北手中。
辞职后没几天,小北和妈妈就离开了广州,去了哪儿,谁也不知道。
11月5日,郑先生告诉记者,他们顺利招到了新的咖啡师昆朋,也是一位00后孤独症患者,目前已经在店里工作了。
【律师说法】
要勇于对网络暴力说“不”
拿起法律武器捍卫合法权益
广东省律协文化与宣传表彰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海燕律师:
除此之外,当发现侵权行为时,应立即向平台方进行投诉,并要求平台方对不实信息及侵权信息进行及时屏蔽。同时,根据平台规则对侵权者实施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维护平台的良好秩序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面对网络暴力问题,我们既要勇于说“不”,更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构建一个和谐、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