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经过调查发现,由于监管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很多自知成不了大V的自媒体在不确定何时会被关掉的“鞭策”下,纷纷干起了敲诈勒索企业的营生——他们如同网络黑社会,不仅定期收“保护费”,还隔三差五“组团”精准打击某家企业,甚至和正规记者或公关公司里应外合,尽量在短期内尽可能地榨取企业的媒体投放费。
谁在被勒索?
在今年9月底,北戴河阿卡小镇聚集了全国100多家房地产自媒体人,他们不仅像当年黄宏宋丹丹小品中提到的“洗海澡,晒太阳;吃螃蟹,住楼房”,还扬帆出海、参观牧场、沙滩足球、在丛林中进行真人CS大作战……当然,少不了丰盛的晚宴,其间还穿插着歌舞及魔术表演,以及雨露均沾的抽奖环节。
可以说,这家房企通过赞助活动交了一笔不小的“保护费”。而在自媒体界,房地产是最容易进行敲诈的行业之一。因为房地产项目的货值高,营销费用也比一般企业充足,所以民营房企就成了自媒体人眼中的“肥肉”。
为什么只是民营房企?在房企工作的几位媒体负责人对《新民周刊》表示,国企有政府撑腰,谁去写负面报道自然风险不小。正常的新闻报道,包括利益各方的采访及观点呈现,而现在自媒体的负面,一般只有一方观点,以点带面,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披上负面的外衣,传播速度极快,民企尤其是已上市或拟上市的民营房企,对于这样的负面报道是脆弱的,所以哪里有负面就要去哪里灭火。如此循环下,近年来大家对于自媒体的投放有大半因素是出于“交保护费”,花钱消灾就是最快的处理方式。
以房地产为例,目前上海几个自媒体大号的创办人由前媒体人及业内人士组成,还有几个由原先的电视栏目转型而来。他们熟悉市场和购房者,了解楼盘运营流程及敏感点,也因此一度成为企业连接准客户的有效传播渠道。而随着市场的变化,这些曾经帮助项目找寻客户的自媒体渐渐撕去了友善的伪装。
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愿意花钱删稿,是否就说明这家企业的确有问题呢?也不尽然。在房企负责品牌工作的仇先生给《新民周刊》举了一些例子。
举例来说,上海某地块集中了几个新楼盘前后脚取证开盘,某自媒体号找到其中一家开发商明说,其他几家已经投了我,如果我们不合作,在后期的区位竞品对比中,有些话我就不得不说了。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你不投我,我就写你不好。最后这家开发商只得也投了这家自媒体。
谁在收“保护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你以为敲诈企业的自媒体人都是乌合之众,那就错了。仇先生透露,现在这一队伍中混入了正牌记者、业内人士、公关公司和第三方评价机构,自媒体的水就更浑了。
据仇先生观察,在自媒体界,其实有不少在职财经记者,或者家属是财经记者。例如擅长于挖掘地产公司内部人事变动的某个公众号,创始人为前媒体人,而他的现任妻子是知名财经杂志的在职记者,也有自己的号。夫妻俩一搭一唱,在地产自媒体界叱咤风云。
仇先生担心,记者或者记者家属开的自媒体号,变相成为一种索贿通道。“例如,传统媒体也会有监督报道,如果一家企业找到专门写负面的记者,投这个记者或者其家属的公号,价格可能比投传统媒体的经营费用要便宜,何乐而不为?尤其是上市企业遇到发债评级,抑或是IPO初期,如果是一年20万合作,5万给记者所在的媒体,而15万就打到这一记者指定的账号。企业还会觉得这样一投记者就有把柄在自己手上了,后者不敢写负面了。而这些记者开价很随意。公众号合作的所谓内容也是层出不穷,有原创,也有转发统发稿,反正就是企业求太平罢了。”
记者因为怕饭碗丢了或者吊销记者证,可能还有所顾忌。而对于那些纯粹的自媒体人而言,就更没底线了。上海有个“真叫XX”的自媒体号,运营人是从金丰易居出来的。这个号也是上海自媒体联盟成员之一。此号运营人曾在某个自媒体培训班上透露,如果有些合作企业账期太长,到账不了就写黑稿,以此督促对方尽快打钱。
还有些自媒体人还会开个小号,和大号配合来敲诈。因为有时候合作企业是和大号签的合同,为了要更多的钱或者让对方尽快付账,小号有时也会发一些负面,让合作企业很头疼。
除了记者,地产自媒体还有不少业内人士在做。房企工作人员透露,“XX上海”就是万科出来的,对行业比较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一些无良的公关公司也和自媒体人勾结在一起对付企业。例如某家企业用了一家公关公司,后者知道这家企业的媒体投放预算,告知某个自媒体写黑稿,然后再去假装“灭火”,提出更多的预算,公关公司和自媒体背后分钱。还有的时候,一家企业要撤换一家公关公司,公关公司就会去找自媒体大V朋友帮忙报负面,后者扬言只有某家公关公司搞得定,让企业不敢轻易撤换。
黄色新闻今又来
在仇先生看来,当下的自媒体和19世纪末美国的“黄色新闻时代”有些类似——当时,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普利策在他的《世界报》上办了一个漫画专栏,主人公是画家奥特考尔特画的一个发型稀疏、没有门牙、穿着肥大黄色睡衣的男孩。专栏借“黄孩子”之口讲述纽约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漫画图文并茂,滑稽可笑,因此受到读者的欢迎。而后来以“黄色新闻”专指有关色情、自杀、灾祸、暴力、犯罪等刺激性内容的报道。
房企工作人员感慨,当年自媒体刚出现的时候,很受企业欢迎,因为他们比传统媒体更了解企业的传播规律,而且对企业投放有带客量等指标回馈。谁知这只是浪漫的假象。毕竟,没有约束的行业是没有道德可言的。
原标题:独家调查|地产自媒体敲诈勒索触目惊心:有公号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