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不论在什么时期,不论发生在哪个国家,战争爆发的原因,多数是因为物资分布不均,一方想要抢夺另一方。
古代时期人们热衷抢夺的物资,除了真金白银之外,就是一些牛羊粮草,毕竟对古代人来说,吃饱穿暖显然是更重要的。
但是在现代战争中,人们抢夺的东西就不仅限于此了,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成了侵略者眼中的宝贝。
在抗战期间,普通的桐油便成为了这种令人稀罕的宝贝,它被划分为了重要的战略物资,引来了各国的窥视。
相信现在很多人,都不理解桐油到底金贵在哪儿。其实,这种中国特产,主要是被作为防水防腐材料来使用的。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各种机械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大量的飞机坦克也加入到人类战争中,成为作战的有力武器。
这些钢铁大物杀伤力自然是不可小觑,但到底还是有它的弊端,那就是容易生锈,若是保养不当,其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缩短,一旦腐朽严重,就彻底报废了。
而桐油的作用,就是给这些大家伙做保养,在飞机或是坦克上涂上桐油,就可以极大的保障机身不被湿气腐蚀,降低其生锈的速度。
基于这样的作用,桐油一下子价格飙升,在那个动乱的战争年代前夕,中国靠出口桐油,每年就能赚取了好几千万的外汇。
其中最大的购买者,自然是工业发达的美国。美国对中国桐油的依赖性很大,因为他们不仅需要给飞机做保养,还有很多的工业设备以及产品,都需要用到桐油。
那时候中国是桐油最大的生产国,所以美国与我们也有着密切的贸易合作,两国相辅相成,基本实现了国家经济的稳定。
但是在侵华战争爆发后,中国桐油出产量,受到日军的干扰,大幅降低。这样的变故可让美国吃不消了,从这以后,美国才积极地帮助我们抗日。
战争期间,美国答应给中国提供贷款,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换取桐油,除了贷款外,还在其他物资方面,给予了中国优惠。
难怪当时还流传着不少关于桐油的说法,很多人都认为,一棵桐油树抵得上一挺机关枪,一个桐油果抵得上一颗手榴弹。
虽然这个比喻是夸张了些,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桐油对中国抗战做出了多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