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女车主18分钟录音曝光:醒醒吧,不读书你连架都吵不赢,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领域媒体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西安“66万买奔驰未出店就漏油”事件,还在沸沸扬扬,我却越来越佩服大闹4S店的女研究生车主来。
我钦佩她敢做“泼妇”的勇气。更佩服她在维权过中有理有据,对4S店的刁难和狡辩,一一轻松化解。
昨天,一段长达18分钟的女车主与高管的对话录音曝光。
录音里,奔驰4S店高管向女车主道歉。
高管说:我没有及时见你,是因为出国了。
女车主反问:我找了您十几天,难道国外没有网络吗?
高管以退为进:你觉得我有什么必要欺骗我的上帝呢?
女车主答:你们销售各种引诱我贷款购车,把所有钱都交了,再说要交金融服务费,您跟我说这不算欺骗吗?
高管还给出其他解释,但都被女车主有理有据怼回去,对方几乎无力反驳。
不仅如此,女车主还提出八点诉求。
每一点都合情合理,让人无法拒绝。
要知道,和女车主“干架”的,是财大气粗的奔驰4S店啊。
换做普通消费者,早就举手投降了,但女车主丝毫不胆怯,有招接招,无招就主动反击。
对西安奔驰女车主事件,此前网上普遍的评价是,“你最大的错,就是跟流氓讲道理”。
但如果这个人是女研究生呢?不仅学历高,而且情商也高呢?那可能4S店也干不过她。
谁说读书没有用?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有时候,吵一架就知道了。
醒醒吧,不读书你可能连架都吵不赢。
董卿说:
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加出色。
这样的场合,可能是你被奔驰4S店刁难时,甚至也可能只是一次开玩笑。
还记得,微博里那个广泛流传的故事吗?
有天黄昏,两人出游,看到夕阳余晖。
一个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另一个却猛拍大腿:卧槽,这夕阳!卧槽,还有鸟!卧槽,真好看。
去年,有个段子刷爆了朋友圈。
国庆节第一天,我陪室友去高铁站。
临上车前,我轻声的说:“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
室友愣了一下,马上笑着责骂我:“我都要回家了,你还不忘占我便宜!”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真的是有区别的。
读书的人,你开起玩笑来,都能让人会心一笑,平时的言谈举止,体面又有分寸感。
不读书的人,处处透露着粗俗,你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你永远困在自己那一方小天地里。
读书,可让你成为不一样的人,还会影响你的视野,而格局,会决定你的一生。
在媒体工作时,我曾经亲眼目睹一件事。
县城里的首富,突然遭遇车祸去世。
因为事发突然,首富没有留下遗嘱,于是,庞大的家产平分给了两个儿子。
有房产,几家公司,十几个闹市门面,豪车,和好几百万存款。
七年后,记者去回访。不过区区几年,两个儿子的命运,却有了天壤之别。
大儿子高一就辍学了,一直在县城里和帮小兄弟们厮混在一起。
拿到家产后,他没有想去投资,也没有发扬父亲生意的念头。
在身边小兄弟们的唆使下,他迷恋上赌博和吸毒。到最后,不仅家产耗尽,而且进了监狱。
继承到父亲财产的那年,小儿子刚好读大四,他的选择恰恰相反。
他先是把生意,托付给父亲当年信得过的老部下,然后自己去读了工商管理硕士。
期间,还专门出国交流学习一年。
看过更大的世界,学习了最新的管理理念,还有一帮忠诚的下属,小儿子硕士毕业后,开始对父亲产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家族企业转型。
两年后,他已是县城冉冉升起的商业新贵。
我不否认,有些人一辈子不读书,也过得很好。
我也从不否定,有些人没读书,也赚到了大钱。
但是,这并不等于“读书无用论”是正确的。
一种经常被拿出的论调是,你看,那个大学生毕业后才4000一个月,和我一样。
但你不知道,十年后,你也许月薪还只有4000,他却可能涨为4万。
大学教给他的专业素养,加上工作经验和阅历,会让他越来越值钱,而你不会。
还有人说,你看你读了那么多书,还过得那么差。
然而,你有没有去想过,读书混得好的人,和不读书混得好的人,谁更多一些。
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前者的概率,远远大于后者。
读书混得不好的,往往只是少数;不读书混得不好的,却是大概率。
更重要的,那些没读书也赚到大钱的人,他们往往有着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们付出过异于常人的努力,吃过你受不了的苦,然后才有了光鲜生活。
命运的手掌里,当然会有漏网之鱼,但读书的人,被漏网的可能要小很多。
读书,也许还是无法达到你想要的高度,但一定是你去看世界的路,是最容易走的那条路。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有句台词: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骗局,就是读书无用这话。
知乎上,有个问答,曾经被无数人认同。
问题是:
读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答案是: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虽然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
读书也许不会改变你的命运,但一定可以改变你。
它会让你体面,有分寸,与众不同;
它会让你看得更远,变得更值钱,而不是一直在呆在原地。
它会让你呆在命运的低谷,让你处于生活的劣境,也能有底气,和奔驰女车主一样从容不迫。
我不想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有句话讲,这世界就是一拨人在昼夜不停地高速运转,另一拨人起床发现世界变了。
我只希望你多读书,能够看到世界的变化,随时具备对抗他们的勇气。
就算被迫吵架,也能吵得漂亮,不轻易落了下风。
当社交媒体热议小猪佩奇身上纹的时候,有声书主播紫襟已凭借耳朵生意月入百万了。
类似紫襟这样以声音为生的人,如今还有很多。
他们背靠近年来逐步崛起的国内有声书千亿市场,以这种伴随式的内容治愈着焦虑,抚慰着好奇,慢慢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从一个不被看好的决定,
到炼成有声书大V
2014年,紫襟签约喜马拉雅FM,成为该平台最早一批独家主播。在此之前,计算机专业的他为了播音放弃学习专业课,最后只拿到一张肄业证。
紫襟的选择在当时很多同行看来是“比较奇特的行为”。那几年喜马拉雅、蜻蜓、荔枝、懒人听书、多听、考拉、企鹅等多家音频FM相继成立,整个音频行业市场格局初现,但运营策略与商业模式尚不成熟。
“很多同行都还不太看重(签约在线音频平台),但我学计算机出身,觉得他们的技术和理念还是很有潜力的。”紫襟回忆说。
他在家里搭了个小录音棚,每天中午起来吃午饭,下午就待在棚里录音,一直到傍晚吃了饭稍作休息,晚上又回到棚里录到凌晨两三点。
在那些故事里,他自己搭台唱戏,扮男扮女,能老能少,通常一天录三个小时左右的成品,每小时可以将一万五千字变为声音。为缓解长期演播带来的嗓音疲惫,紫襟经常在口袋里装着一盒润喉糖。
此前有采访提到,紫襟自入驻平台以来,从未因为个人原因停更、断更过任何一个故事,即便大年三十也会讲上几个小时。
除了演播故事,紫襟还兼顾做账号的运营,比如回答听友的付费提问,更新自己的动态与听友互动,偶尔也派发福利。
回顾最近几年有声书行业的变化,紫襟颇有感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紫襟们的经历也是这些平台乃至行业的发展变迁史。
2016年6月6日,喜马拉雅FM上线马东团队的付费音频课程《好好说话》,正式进入付费时代。紫襟这些平台上的有声书主播,也有了音频内容付费这一重要变现渠道。
不仅如此,《人民周刊》曾在2017年的报道中指出:有声书作为已经发展十几年的产业,搭上网络快车,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生。此外,国内主流网络音频平台的内容分发已不仅是在智能手机上,而是在包括汽车、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场景中的各种智能硬件中,触达各种应用场景。
这个阶段也是在线听书用户的习惯养成期,随着内容创业兴起,内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们也越来越能接受优质的内容需要付费。
平台差异化布局加剧,
2018年或为有声书起势之年
从2017至2018年,各大在线音频平台又开始加强差异化布局以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打造各自的壁垒优势。
比如喜马拉雅FM主打知识付费,荔枝FM主打UGC,专注于语音直播功能,考拉FM发力车载端音频内容分发和运营……
喜马拉雅有声书负责人姜峰认为,有声书作为一种伴随经济,拥有不亚于知识付费的千亿级市场,此外,2018年会是有声书的起势之年,是有声书真正爬坡的阶段,整个行业的品类和用户规模都将大幅度提升。
目前,有声书内容已成为一些平台的流量重头。据介绍,有声书作为喜马拉雅上线最早的频道,目前用户数占平台用户数的17%左右(喜马拉雅FM当前激活注册用户数为4.5亿),整个流量占平台总流量的50%,收听时长占比超过60%。
“我们每天都会看前一天的用户数据,目前大概有20多万每天来付费听书的用户,他们每天的听书时长平均在226分钟,接近4个小时,这个数据我看到都特别吃惊,而且每天变化不是特别大,也就是说对这群人来说,这已经是融进生活里的4个小时了。”姜峰说。
早在2015年,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声出版市场将达三千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此前发布的《第14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也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听书率达到17.0%,有过听书行为的国民人均听书消费6.81元。
市场依然在快速增长阶段并潜力可期。
有声书的挑战与机遇
从收入几千到月入百万,紫襟如今在喜马拉雅FM的有声书排行榜上遥遥领先,无论是收入还是播放量。
不过紫襟也指出,目前整个有声书行业也存在收入参差不齐的状况,有人月入几十或百万,也有人赔本。
此外,目前在各平台上较为受欢迎的有声书内容,基本都集中在悬疑、言情、历史小说等品类。虽然很多平台在图书品类设置上基本完备,但整个内容的丰富性上还有待加强。
有了紫襟们这样的老牌资源,如何笼络更多个性鲜明且善于运营的新兴主播,组建平台核心内容生产主力军,成为另一道关键命题。
“有声书也是轻度的IP的创作,这种IP变现和发展也是我们以后要发掘的新模式,会把很多文学作品的角色挑选出来,用民间主播的声音去打造作品,会有更多IP的属性,也包含声优文化。”姜峰说。
换言之,一部作品的声音可能会先于文字抵达读者的耳朵。
为了鼓励全民朗诵并发掘培养新人,一些平台在拿到书后,除了找到明星主播制作官方版本,也会发出一些章节供全民创作;亦或直接拿出一些重磅好书来培养新人主播。
在知乎写小说,有人看吗?
作者|语境
编辑|御寒
2019年12月,她开始在知乎连载更新《洗铅华》。起初写作速度特别慢,没有提纲,写完之后再修改,每天下班后写2个小时左右,大约更新2000字。
3月25日,知乎将《玉树后庭花》收录进合集《宫墙之内:8个虐恋情深的后宫言情故事》中。不到两个月后,闲扫落花又得知,她还将拿到单篇小说在这期间的10万元分成。
2017年,闲扫落花曾在一个叫银河文学的App上更文,经书友推荐,编辑向她发出作品签约的邀请。她凭借这部20多万字的小说赚得5000元稿费,而为她带来六位数收入的《玉树后庭花》只是一篇3万字的短文。
据刺猬公社了解,目前知乎与网文作者签约后,会为作者或其作品开辟盐选专栏,这些作品可经过拓展和升级,进入知乎会员的内容体系。
专栏作品为知乎带来的盈利分为两部分:非盐选会员直接支付专栏价格购买作品,盐选会员可免费阅读。平台会分别计算专栏购买量和会员点击量,并按照约定的分成比例将收入按季度结算给作者。
事实上,知乎和网文作者之间不仅是单向邀请,还是双向选择的关系。
网络文学虽蓬勃发展,但由于行业的金字塔效应,进入大众视野的只是少数。《2018年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国内网络文学创作者已达1755万,其中签约作者仅有61万。签约作者中,兼职作者占比61.9%。2018年新增的网络小说中仅有3%是签约网文。
更现实的问题是,在所有网文创作者中,月收入高于5000元的作者占比仅为15.4%。
在这样的环境下,平台流量和收益对作者的激励十分明显。平均每位网络文学创作者会创作大约1.39本小说,平均每位签约作者会创作2.11部小说。这意味着,大部分涉足网文写作的作者,容易在创作1本书后放弃;但在有了签约激励后,作者的平均创作数量会得到提升。
在网文平台,读者更注重阅读爽感,也更愿意为大篇幅的内容付费。而在知乎,读者对短篇内容的包容度更高。
在网文平台无法达到付费线的短篇小说,在知乎上却能被收录进作品合集,订阅模式类似于电子杂志。
对于部分偏好硬核知识的用户,这种运营方式并不讨喜,但知乎显然从拥有猎奇心的年轻用户收获了更多正向反馈,也为写作新人、腰部作者、中短篇写手以及专业门槛高的作品提供了栖息之地。
以科幻为例。一位深耕网文十余年的作者告诉刺猬公社,由于科幻题材需要较强的科学逻辑,写作门槛高,长篇连载难度大,在网文平台生存困难。他主攻历史神话类小说,对科幻小说很感兴趣,但一直没有尝试过。
但知乎对短篇的包容度,再加上平台的强专业基因,科幻可能会成为知乎在网文内容的突破口之一。
根据《2019年度网络文学发展报告》,4.55亿网文用户中,90后的用户已超总量的70%,分别是:90后15.56%、95后18.49%和00后36.03%。付费用户中,90后占19.73%,95后占23.87%,00后占22.54%,三者超过用户总量的66%。
对知乎来说,因小说作品涌入的活跃年轻读者,是其拉动会员增长和付费内容的消费主力。
除了拉新,在这个时代下,优质内容本身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赛果公布时,知乎表示已联合腾讯视频、光线影业、开心麻花等影视公司,作家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人物》等出版机构与媒体,共同进行图书出版、影视剧创作等多维度的IP开发。
走出知乎的《宫墙柳》也证明了知乎网文同样具备IP开发的空间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