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高新区:近千套房产收入去向成谜
中国房地产报
王少杰中房报记者樊永锋河北石家庄报道
作为征迁施工同步走的1栋商业办公楼与8栋住宅楼,虽有着城中村改造综合体的相同起点,却有着不同的命运走向。
“几乎是同步完工,住宅楼已启用多年,但商务楼成了烂尾。”5月6日,工作、居住均在河北石家庄市高新区的吴明华,指着弘达明尚小区门口旁一栋疑似烂尾商务楼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该栋建筑属于高新区南辛庄城中村改造综合体项目,名为弘达明尚小区商业办公楼(以下简称:“弘达办公楼”)规划用途为5A级写字楼,由于工程停摆致该楼长期闲置。
难以清除的烂尾“死角”
弘达办公楼一层清晰可见裸露在外的窗户骨架
彼时,一个由南辛庄村委会与河北迎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迎尚地产”)联合开发,石家庄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家庄一建”)、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通建工”)等施工企业参与建设的开发团队,开始着力打造南辛庄“城改房”即“8+1”房地产项目。据了解,该项目中的8栋高层住宅楼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米,共计1864套住宅(含476套回迁安置房),对外推广案名为“弘达明尚小区”,而另1栋弘达办公楼总层高19层,建筑面积2万余平米,对外推广为“弘达明尚万有引力商务楼”,上述楼盘共计占地94.35亩,自2011年7月起开始建设,2014年7月部分住宅楼建设完毕且居民已经入住。截至2015年下半年,弘达明尚小区商品房(安置房除外)与弘达办公楼的销售接近尾声楼。“然而,10年过后,8栋住宅楼已启用多年,但仅有的1栋商务楼成了烂尾,大楼的长年闲置无疑是对土地等资源的极大浪费。”吴明华如是说。
“楼盘售罄带给开发商带来的喜悦还没结束,工程停工、违售房产、借贷纠纷、挪用资金及法律诉讼等问题紧随其后。”5月7日,弘达办公楼业主家属刘先生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南辛庄“城改”房项目整体工程近乎全面完工阶段,作为唯一的1栋商务办公楼遭遇了无征兆停工并烂尾至今,自此弘达办公楼长期陷入完工未竣工的尴尬境地。事实上,因工程烂尾引爆的痛点不仅波及项目竣工进程,继而引发弘达办公楼被迫延期交房同时,还需应对业主退房、追偿和遭遇“一房二卖”购房者的消费维权。
“对于迎尚地产而言,目前需要面对的麻烦远不止烂尾楼暴露出的这些。”亦有知情者指出,弘达明尚小区8栋住宅楼看似外在平静,实际内部引发一系列棘手问题正在暗涌。目前,由住宅楼所牵扯出的民间、银行借贷纠纷、挪用专项资金及法律诉讼等事件迭起,其背后映射出的债务承压、近千套房款收入流向等问题复杂和蹊跷程度更加令人瞠目。这也让原本因弘达办公楼烂尾忙得焦头烂额的迎尚地产再次坐上火山口。
弘达办公楼业主李女士认为,复工问题关键取决于政府和开发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决心,如果让未交全款的业主交款,必须由政府指派一定级别的工作人员监督并管控账户和资金使用,包括请专业机构作出评估未完工部分到底需要多少资金等。对于李女士的提议,高新区管委会信访局方面回应称,政府只能起到一个协调作用角色。然而,政府、开发商、业主三方围绕这一议题展开拉锯战,几经反复协商至今没有结果。
开发商资金紧张大胆“一房二卖”
李女士认为,在以往接触中,迎尚地产“爽约”“搪塞”“忽悠”业主已成常态,因此开发商信誉度已在弘达办公楼业主们那里普遍打了折扣,尤其是迎尚地产正处在求资若渴当下,谁还会愿意与缺信誉、缺资金的开发商打交道。如今提及迎尚地产,广大业主给出的底线是,追回购房本金不追偿,已是对开发商最大限度的包容。
弘达明尚小区4栋住宅楼沿街一字排开
与不追偿、不退房、盼复工业主相比,刘先生的遭遇更奇葩。和多数业主遭遇不同,刘先生在购买弘达办公楼时疑中招开发商设计的销售圈套,他亲属名下两套房源中一套属于典型的“一房二卖”。刘先生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1602室于2017年9月进行了网签备案,接下来再对1603室申请网签备案时,则遭到迎尚地产方面的百般阻挠和各种理由拖拉。2019年10月,刘先生和家人通过石家庄市、高新区两级房管部门查询后意外发现,他所购买的弘达办公楼1603室,已被迎尚地产早在2015年5月销售给了一位名为付亿兆的人士,并且已在石家庄市房管局网签备案。
据石家庄市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律服务者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一套房源先后出现两份销售合同,且前者已走完购买房产的所有合规程序。在此基础上,开发商再次与他人签订购房合同将已售房源进行二次销售。开发商此行为纯属”一房二卖“。这位法律服务者分析认为,从弘达办公楼烂尾复工款让部分业主买单到部分房源进行”一房二卖“,无不释放出开发商财务表现紧张异常信号。
疯狂“吸金术”染指多家企业和银行
事实上,开发商“钱荒”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弘达明尚小区门口依然保留着村名传统
资金紧绷下的迎尚地产欲四处捞金意图,已从弘达明尚小区业主内部,蔓延到了融资领域内的民间借贷、银行借款。动辄几百万元,甚者数千万元。记者经梳理多份有关迎尚地产(含法人)与个人、企业及银行间借贷纠纷的判决文书后发现,自2014年以来,迎尚地产先后向王某兰、张某峰、胡某民、郭某、王某奎等十余人累计借款高达近4千万元,其中向王某兰等人借款586.9万元、胡某民借款600万元、王某奎借款2577.4万元。上述借款大都被迎尚地产以法院查封弘达明尚小区的案涉房产做了抵账处理,仅与王某奎借款纠纷一案中被法院查封房产66套。
“除了频频出手民间借贷外,迎尚地产法人苏某及其妻子苑某还在石家庄市元氏县某银行上演了大手笔融资一幕。”前述知情者表示,2019年2月27日,在苏某等人担保下,时任河北小康酒业公司法人苑某与原元氏县农村信用联社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河北元氏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企业借款合同,合同编号:[(信用社)农信借字(2019)第15502019922506号],借款金额1300万元,借款期限从2019年2月27日起至2020年2月26日止。截至目前,银企间的这笔借款纠纷依然悬而未决。
不仅如此,迎尚地产还变相以名下房产冲抵工程款、代理费等。据不完全统计,迎尚地产目前拖欠南通建工剩余工程款为20158764.3元、石家庄一建剩余工程款为12164916.01元,其中,迎尚地产通过名下房产向石家庄一建抵顶的工程款为11036242元,而南通建工通过法院查封迎尚地产名下房产多达20套。此外,迎尚地产还将欠付河北六合房地产经纪公司739149元代理费,以名下案涉房产进行了抵顶。
近千套房产收入去向成谜
值得一提的是,迎尚地产一边频繁融资,一边则不遗余力组织房产销售,甚至打出“以房抵账”组合拳。那么,面对不断涌入的巨额资金,迎尚地产又是如何支配以致于出现亏空的呢?
蹊跷的是,根据石家庄高新区法院于去年4月10日下发的《石家庄高新区财政局、迎尚地产行政非诉执行实施类执行裁定书》(案件编号:(2020)冀0191执30号之二)中载明,迎尚地产名下银行存款、车辆、房产等财产,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
那么,迎尚地产巨额房款收入资金究竟又流向哪里了呢?
南辛庄”城改“房不失高端上档次
在吴明华看来,迎尚地产已将下一阶段战略重心移向距离南辛庄村不远处的三教堂村。位于石家庄市裕华区东二环与学苑路交口东200米一处被高围挡圈占地块,占地面积105亩,场内杂草丛生丝毫没有破土动工迹象。但就是这片属于三教堂村的集体土地,早在2016年便被一家房地产企业冠以“国玺台”项目进行房地产开发,后因违规对外进行宣传和销售被罚,目前已将该地块开发权转让给了迎尚地产。
为了600万元,为了烂尾楼复工,弘达办公楼部分业主们甘愿相信“迎尚地产鹿泉拿地”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