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里,张一鸣寄予厚望的房产板块,阶段性失败。
在最近的调整中,幸福里,终于把自己的线下交易业务板块交给了合作方麦田房产;幸福里的重回线上,也变相承认了一个事实——在房产交易这种长链条业务里,字节“大力出奇迹”的流量生意逻辑,是不能简单套用的。
起手一副好牌的幸福里,在此次调整之后,是否还有机会?
幸福里对标的,自然是互联网的房产中介头子,贝壳。
线下的链家与线上的贝壳,之前做过最难的一个功课,就是在房产经纪人的专业素质上花心思,真房源策略也是如此。有接近贝壳的朋友说,贝壳宣传的“真房源”比例,在最高的时候能达到90%。如今即便有所退步,也保持在70%。
幸福里的字节基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一件长投入、见效慢的业务上不会持续太久。所以就有了全国各地新房业务团队的裁撤,并把重心转移到二手房。
在2022年末和2023年初,幸福里刚经历过一次规模不小的裁员。
据了解,幸福里此次裁员,内容策划与运营部门成为重灾区,部分裁员力度大的组超过三分之二。
幸福里的裁员不是第一次了。
据公开报道,早在2021年12月左右,北京的幸福里新房直营部门几乎全员被裁,成都、重庆、苏州、福州的新房直销团队也都陆续解散。
在二手房业务上,没有自己房源的幸福里,还是沿用了此前在短视频行业的打法,以内容培养用户粘性,并最终促成交易。但幸福里的APP形态,很大程度上对标了贝壳与安居客。幸福里在工具型应用上植入内容的做法,在后续产生了很多问题。
此外,评测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内容的真伪,海量的内容难免会掺杂部分虚假信息,对受众的负面影响也很大。曾经有消息称,有部分成本较低的业主评测内容,就是外包的“专业团队”所为,对此传闻目前并没有定论。
由于效果不佳,二手房评测在几个OKR期间之后被叫停。但此时北京的一万个二手房小区,只有三千多个小区有垂直创作者的专业评测,成本较低的业主评测实现了全面覆盖。为此烧掉的内容成本,保守估计在千万量级。
另一方面,线下方面幸福里也出现了系列问题。
2021年10月,幸福里拿下了麦田子公司北京福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以此获得了中介经营资格牌照。幸福里在今年5月初投资了麦田约7.53%的股份。
2022年9月,字节推出了线下房产中介品牌“小麦房产”,经营范围与麦田房产的差异并不算大。由此观之,幸福里更像是买了麦田房产的一个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去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让幸福里一系列的动作变得无足轻重,无论是交易层面抑或是体量层面,都还是同类房产交易应用中的小透明——据内部消息,幸福里的日活对比竞品贝壳和安居客差距很大。
而作为竞品的贝壳与安居客,日活数据都在数百万的量级,其中贝壳的日活,在300万左右。
幸福里在规模上,就已经输了。
评测的路不通之后,幸福里内部后续又进行了几次探索。
再比如,一位美团出身的同学,借鉴了老东家的点评排行榜,为北京的二手房小区做起了评分和榜单,但业内对此并不看好。
一位地产行业人士认为,放弃自营新房业务后,幸福里手中已经没有自己的房源,那么来自全国的房产流量,能否与区域性的线下房源进行匹配,会成为难题。如果流量不能实现精准转化,那么幸福里的上述探索,将毫无意义。
需要指出,无论是直接卖房还是房产内容,其较强的营销性质,本就会让娱乐内容为主的抖音有所忌惮。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如果幸福里想要来自抖音的流量,“打招呼”是没用的,还是需要自己投放“dou+”,这不可避免会形成内耗。一位幸福里员工说,内部甚至存在“含福率”的指标——一旦抖音房产大V的视频里露出了幸福里,就会被抖音限流。
当然,在巨量引擎全面推出房产获客的“全域营销”方法论之后,发生在抖音内部的房产流量战争已经宣告结束。
作为掌握抖音流量“水龙头”的关键部门,巨量引擎已经把房产流量的价格标定,并打包卖给了需要在抖音获客的房企们。这些交易全部发生在抖音平台内部,曾经的内耗,已经不再是问题。
更重要的是,线上营销这块,巨量自己就能搞定,并不需要幸福里来“分一杯羹”。在流量上与抖音的内耗,则把本就先天不足的幸福里,拖入一场死局。
相比之下,快手在2022年4月才成立房产业务中心“理想家”,但其思路相对更为清晰。一位快手房产的员工表示,快手在房产业务上,实际更为“本分”。
此处的本分是指,相比幸福里直接插手线下的二手房产交易,快手更愿意成为线下房产中介的互联网渠道,从渠道佣金中抽成。同时,快手并没有入局二手房业务,专注新房。
同时也要看到,房产内容的强营销性质与短视频的娱乐属性难以相容,抖音的限流就是例证。
无论是幸福里还是巨量引擎,面对极其非标的房产渠道公司时,呈现出了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是自己来做,如幸福里此前入股的麦田房产;另一个则是退守流量生意的“舒适区”,如巨量引擎。
平台的存在,是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不是把链条上的所有利润吃干抹净。这个道理,幸福里一开始没懂,得罪了渠道商;被巨量引擎掐死的房产流量,进一步让自己发育不良。这或许是一场“字节式”的死局,更是流量战争下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