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二套房贷利率或降至2.90%一图看懂青岛最新买房政策

[摘要]首套/二套纯商贷首付15%利率2.90%,存量房贷利率3.30%。

存量房贷统一调整为LPR-30BP

调整方式: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将由银行统一进行批量调整,不需要客户提出申请。对于固定利率存量房贷,需要先行转换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加减点的浮动利率,之后银行就会直接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不区分首套二套,当前房贷利率高于LPR-30BP的,统一调整为LPR-30BP。当前房贷利率不高于LPR-30BP的,无调整。存量房房贷在调整后,LPR-30个基点为3.30%。

商贷:首套二套纯商贷首付15%利率2.90%

首套商贷:首付15%,利率2.90%:LPR(当前3.60%)-70基点二套商贷:首付15%,利率2.90%:LPR(当前3.60%)-70基点三套商贷:首付30%,利率3.50%:LPR(当前3.60%)-10基点房屋套数认定:实行按区(市)认房不认贷;另外我市二孩及以上家庭新购住房办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时,如非首套房,在住房套数认定时核减1套住房。

公积金:个人最高101万双方最高150万

公积金首付比例及利率:首套首付15%,利率五年以内2.35%,五年以上2.85%;二套首付15%,利率五年以内2.775%,五年以上3.325%。公积金贷款额度:在公积金贷款额度方面,按借款申请人及配偶申贷时公积金账户正常缴存余额的20倍计算贷款额度。首套或二套住房,个人最高60万元,夫妻最高100万元;多子女家庭可贷额度上浮上浮30%,购买新建高品质住宅或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星级及以上等级的新建商品住宅的,可贷额度由上浮30%,上浮政策可叠加使用,最高个人可贷101万元,夫妻双方可贷150万。组合贷:首套首付15%,商贷利率2.90%+公积金利率2.85%(贷款5年以上);二套首付15%,商贷利率2.90%+公积金利率3.325%(贷款5年以上)。

公积金贷款申贷缴存条件:连续正常足额缴纳6个月(含)以上二手房公积金贷款与房龄:贷款期限与房龄之和最长不超50年。公积金首付提取范围:购买我市新建商品房的,购房人及其配偶可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不限套数),所购房屋属于家庭首套或第二套住房的(包含保障性住房),还可申请提取购房人直系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名下的住房公积金交首付购买。

税费:一年内卖一买一退个税

二手房买卖政策限售政策: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即可上市交易。二手房带押过户:抵押交易,不用先还完房贷,可直接过户、抵押、发放新贷款。个税:征收总房款的2%,房产证满五唯一,可减免。2022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一年内卖一买一退个税(新购住房金额大于出售住房金额的全部退还,小于出售住房金额的按占比退还)。契税:以房屋所在区为核定区域,首套90平以下1%,90平以上1.5%;二套90㎡以下1%,90㎡以上2%;三套及以上3%。增值税:房产证不满2年,缴纳总房款的5.3%,房产证满2年可减免。

青年人才购房券:2024年11月11日至2025年11月10日,对符合青年人才一次性安家费发放条件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家庭唯一住房)的,在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一次性安家费的基础上,再分别按照博士10万元、硕士5万元标准发放有效期为一年的购房券,用于支付新建商品住房购房款。

产权型人才住房分配:取消全日制学历限制,人才住房分配对象调整为:一是具有国家教育部门承认的高等学校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或在我市创新创业并作出贡献的各类全职工作人才;二是已在青落户并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三是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申请租赁型人才住房)产权型人才住房交易:五年内上市交易的,缴纳50%差额的土地收益金,超过五年交易,不需缴纳土地收益金。在售产权型人才住房:近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最新的全市统筹在售产权型人才住房项目情况表,包括17个项目,1555套房源。

THE END
1.买房首付15%有什么条件文章摘要:买房申请贷款的时候需要准备首付款,首付比例是根据房款的一定比例计算的,那么买房首付15%有什么条件呢? 买房首付15%的条件是购房者所购房产需是家庭首套住房,购买的房子为普通住宅用房。根据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对于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http://www.loupan.com/bk/169419.html
2.2024年买房首付比例调整为15%至25%2024年买房首付比例调整为15%至25% 一、2024年买房贷款条件 2024年买房贷款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用状况:银行或公积金中心会要求提供信用报告,信用报告中不能有污点,特别是不能出现严重的逾期记录。 2. 收入稳定性:银行会关注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因此要求有稳定且足够的收入来偿还贷款。月收入通常需要在https://www.jiwu.com/baike/88184.html
3.河南:不再分首套二套住房,首付最低15%!即日起实施9月30日,记者获悉,为更好地支持城乡居民刚性和多样化的改善性住房需求,河南省明确全省各地对于贷款购买住房的居民家庭,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再区分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不低于15%。该项政策自9月30日起正式实施。 在全国统一的最低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Y5OTYxOA==&mid=2651835418&idx=1&sn=b2fd8288ce398adab325d6fcb072ae8c&chksm=8a6688cbfadcf0c272faae75bf4e40ce757c115d8bdb0a8416534d5f430d1c558b8512e38133&scene=27
4.2024最新香港买房攻略(买房条件+流程+首付比例+印花税+注意事项大陆人可以在香港买房吗?如何在香港买房?在香港买房一般首付几成?香港买房按什么计算面积,一尺等于多少平米?香港买房看哪个网站?香港买房需要缴税吗?今天小编这篇文章就详细为大家介绍下2024香港买房全攻略,包括买房条件、首付、贷款比例、买房流程、印花税以及其他一些相关买房注意事项,满满的干货,港漂们赶紧get起来吧!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6893856
5.重庆买房政策大变!首付最低只需15%房产资讯今日热点:不再区分首套二套房。从2024年9月30日起,重庆的买房政策有了重大调整。无论是首次购房还是再次置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不低于15%,为广大购房者带来了更多实惠。 重庆市最新发布的住房信贷政策无疑是一大亮点。对于很多人来说,无论是首次购房还是再次置业,首付金额一直是个大问题。此次https://news.fang.com/open/51212297.html
6.买房首付20%可以吗07-28 15:34 易翔徐工 背景墙照片装饰墙规划小达人 买房的时候款当然是可以控制在20%的啦,但是也要根据相应的条件和规定才可以,并不是指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将首付款设置为20%的。比如你在买房的时候,能确保当前的这套房子是个人名下的第1套房产,并且您在买房的时候,这个房子的贷款方式是采用了公积金的形式,最https://www.jia.com/wenda/a-672423.html
7.新一轮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有何亮点?专家分析可以类比2008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当时首次置业的首付比降到了20%,而这一次降到了15%,这是历史的最低位。这个首付比的大幅度下降,实际上就可以有效刺激需求,让那些口袋里资金难以满足20%或者是30%的客户,顺利地进入到买房行列。其次是把房地产按揭贷款的利率也下调到历史的最低位。这两点都是为了刺激需求。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51278&sid=11
8.新一轮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有何亮点?专家分析可以类比2008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当时首次置业的首付比降到了20%,而这一次降到了15%,这是历史的最低位。这个首付比的大幅度下降,实际上就可以有效刺激需求,让那些口袋里资金难以满足20%或者是30%的客户,顺利地进入到买房行列。其次是把房地产按揭贷款的利率也下调到历史的最低位。这两点都是为了刺激需求。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240519/c4d41132abc541d88cb88367972f3d5b/c.html
9.这宜城市*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15%取消利率政策下限《通知》提到,持续优化住房信贷政策。对于贷款购买住房的居民家庭,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再区分首套、二套住房,*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15%,取消利率政策下限,住房套数按区(县)认定;落实国家关于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政策,进一步减轻购房人房贷利息支出。 全面落实“交房即办证”。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实现新建商品住房“交房即办http://cd.goufang.com/zixun/8506.html
10.降首付降利率还补贴15万!这个城市出“组合拳”稳地产!多孩家庭购房更【降首付降利率 还补贴15万!这个城市出“组合拳”稳地产!多孩家庭购房更优待】6月13日,湖北襄阳发布稳地产7条措施,包括降低首付比例、执行“认贷不认房”、降低商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发放购房补贴等,其中,对人才购新房最高给予15万元一次性购房首付款补贴券。(券商中国)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6142410828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