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买房加群,省钱不踩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5月份芝加哥采购经理指数(PMI)跌至56.6,跌幅大过预期,亦是2009年11月以来(4月PMI为67.6)。另外,5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也跌至60.8,少于市场预期的66.5,亦少于4月份经修正后的66。
自去年联邦政府买楼税务宽减措施结束后,楼价指数自去年8月便开始再呈下跌趋势。待售房屋多、信贷紧张及需求疲弱,都是美国楼市疲不能兴的原因。外媒报道指出,经过令人失望的首季后,经济学家本预测美国复苏步伐会摆脱高油价、恶劣天气和日本供应链受挫等问题的困扰,重拾动力,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制造业放缓、楼市疲弱、消费者不敢乱花钱,意味美国复苏速度恐比预期的慢。经济学家NigelGault估计,未来几个季度美国增长率都将低于3%,这种复苏步伐不足以改善失业。多个大行的分析师已调低美国第2季增长预测,摩通由3%下调至2.5%、美银美林亦由2.8%下调至2%。
美联储已于4月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测下调,在本月22日的会议上,美联储有可能被迫再次下调预测,意味联储局短期内都不会考虑加息。
限购令一出,犹如唐僧念了紧箍咒一样,将这个市场的一部分空间禁锢了起来,不仅如预期般勒住了部分投资客的手,也将一部分刚性需求挡在了门外。政策的频繁颁布,犹如催化剂一般催生着市场的发展,开发商在适应着市场的同时也在找着政策的空隙来进行销售。
但是市场就是市场,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但也会出现意料之中的事情,综合楼市政策颁布以来的市场情况,特做了一个市场的总结,以期对这个阶段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读。
一、商改住
面对此情况北京市住建委等五部门联合特发出通知,叫停“商改住”,说明商业、办公类项目将不得每户单独设卫生间;若将商用单位当住宅出售,将不能办理房产证。
也有专家建议“商改住”居住成本较高,商业的水电、物业费都明显高于住宅;保值风险依然较大,商业项目的土地,使用期限一般是40年到50年,到期后的续期规定不太清晰,不续期可能性较大。另外,如果以后限购取消,高位买入的此类房屋就难保值。
二、商业地产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说住宅市场是关掉的那扇‘门’,那么商业地产就是被打开的那扇‘窗’”。
在当下政策调控的宏观背景下,商业物业愈发替代住宅,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和价格洼地。而商业地产既可以享受租金回报的同时,又可以享受未来的保值增值空间,因此相比黄金、古玩等传统投资品,商业物业日渐成为市场的主流投资品。
“4·17”新政调控力度,在“不转型即被淘汰”的市场压力下,与住宅相比仍处于政策“照耀下”的商业地产,成为规避风险的“香饽饽”,万科、华润、保利、中粮、绿地等地产巨头均以超过30%以上的资产比例杀入商业地产。
二三线城市渐成这些商业地产企业的主要战场。一方面,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发展水平较低,许多二三线城市没有一家集购物、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商场——shoppingmall。从人口数量来看,二线城市的人口在700万-1000万左右,三线城市的人口也在百万,商业需求多、购买力强。从经济投资回报来说,二三线城市拿地的费用要低于一线城市,虽然购买力或许不及一线城市那般强势,但是三线城市的低开发、运营的成本盈利比应该不会低于一线城市的成本盈利比。而且二三线城市的成长空间和成长弹性是远远高于一线城市的。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拉动内需政策的落实,二三线城市的潜力也正在逐步释放。
三、中介倒闭
如果这个阶段再将中介新政进行落地,那将会是中介公司的又一次大考验。但是部分品牌中介却非常欢迎此类政策落地。
四、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
限购将一线城市捆绑的透不过气来,但是二三线城市很多都没有将新政推行开来,这就为二三线城市房价的上涨埋下了伏笔。
业内人士分析,部分二三线城市上涨,与一部分投资投机性需求自一线城市被“挤出”后“涌入”当地有关,也跟当地区位优势凸显、交通设施完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有关。但要警惕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增长过快,以免按下葫芦起了瓢。打击了一线城市却搞活了二三线城市,这样还是有一大部分市民买不起房子。
一旦二三线城市成为炒房投资需求新的“战场”,将对全局的房价调控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