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初,某找房平台发布的一份《2019年女性安居报告》在微博引发热议。该报告显示,中国单身女性购房者比例正逐年增加,2018年达到2012年以来最高点46.7%,几乎“逼平”男性购房者。有分析称,中国单身女性即将代替男性成为购房主力。不少主流媒体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戏称为“男人靠不住,房子跑不了”。面对由此发出的各种声音,本期数舆君想和大家聊聊女性购房那些事儿。
其中“结婚”、“男人”、“父母”等成为了网民讨论的焦点。由此看来,女性购房上升现象不仅仅是关乎女性个人的事情,还牵扯到其背后的婚姻、家庭。
为进一步了解网民主流观点,数舆君爬取了某社交媒体上该话题下点赞top300留言,进行了梳理,并从这些观点出发,探索女性购房背后真正的社会原因。
“大清早就亡了,女性追求独立平等”
将时光倒流回四十年前的中国,在传统权力高度聚集的男权社会语境下,女性的社会角色长期处于家庭的附庸境地,大多数女性谈不上拥有任何独立的社会、经济及人格地位。故而她们的消费观念及消费方式的最大特征是完全为了丈夫或者家庭,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消费观。购置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更加是天方夜谭。
回到今天,开放社会中兴起的中国女性新角色则呈现出一种与之前完全不同的“自我型”特征。她们性格开放、善于接受新思想,对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并不认同,更加注重平等和独立。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价值观也要求当代女性在竭力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社会角色的转型也引起了消费观念的转变,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不再是中国女性顾忌不谈的话题,她们的消费行为也更加自由和开放。近些年服装、化妆品、奢侈品、电子产品市场的女性营销倾向也很好地说明了中国女性消费市场已经建立形成,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欣荣。女性独立购房,也正是她们独立平等思想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展现。
“你们低估了女性的努力和实力”
如果仅仅是意识上的崛起和独立,没有物质财富的支持,女性购房市场也无法有此大势,女性受众越来越鼓的钱包也成为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基础。
现代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女性的就业机会也因此有很大程度的增加,进而在经济上获得了更大程度的支撑和独立。值得一提的是,职业竞争的增强让部分女性更加渴望在职场或社会中进行自我定位,经济上的富足也让她们对婚姻的依赖程度明显减少,她们更倾向于选择更高质量的社会生活。买房,无疑是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质量。
据上述报告反映,这部分女性购房者经济实力不容小觑,在已购房的大龄女青年中,约29%表示其购房无需家庭资助,属于独立购房。同时,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买房的单身大龄女青年中,有31.5%选择全款,这一比例在二线城市更是高达35.7%。
“说明大多数女性都读懂了婚姻法”
根据司法解释,如果婚前买房,男方支付首付,房产登记在男方一人名下,婚后共同还贷的情况,离婚时房产系男方个人婚前财产,女方无权分割,婚后还贷及增值部分可以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未还贷部分作为男方一人债务由其继续偿还。
由男方家庭主要出资买房在中国社会早已约定俗成,大多数女性在婚姻中并没有独立房产,只能将在婚姻关系中不动产所有权的安全感寄托于房产证上的白纸黑字。但这一法律条文的补充使得女性在婚姻中的经济安全感大大减弱,这也才有了媒体此般解读:男人(的房子)靠不住,(自己的)房子才跑不了。拥有一套自己的房产,成为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寻求经济地位平等,进而树立话语权的需求,更是增加自我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其实,早在这一解释出现之前,女性对于婚姻的不信任感已伴随着乡土联结社会的解构悄悄上升。都市化带来了的人口异质,使得城市青年的交往日渐疏离、淡薄,家庭在物质和情感上的功能日益下降,最终形成了一种较为不稳定的的情感交往状态。据民政部数据,中国离婚率在不断上升,2008年全国离婚人数226.9万对,离婚率1.71‰,此后离婚率持续上升,2017年离婚率甚至高达3.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屡屡被打破,加之传统的男主外观念使得男性在家庭中参与度相对较低,女性在婚姻中安全感缺失的恐慌无疑日益增加。
女性购房比例上升对中国婚姻选择未来的走向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有部分网友认为,女性拥有房产后在选择另一半结为夫妻时就会减少对男方的物质要求,即不再要求男生一定得有房有车,转而更看重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对方的个人品质。这一推测也与《2019女性安居报告》相照应,该报告显示30岁以下女青年中,有64%表示不接受租房结婚,而大龄女青年对此给与很大程度的宽容,不接受租房结婚的占比为45%,分析认为这与单身大龄女青年自己购房的较多有关。
除此之外还有分析认为,女性经济实力的提高意味着女性越来越有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和优秀伴侣的权利。还秉持着“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即将在婚恋市场中被淘汰。并且随着女性对家庭的经济贡献的比重增大,其在婚姻与家庭中也更有话语权。男女家庭地位不再是一边倒的天秤,附庸式的、低质量的婚姻状态即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