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动物园大象馆中饲养着一头特殊的大象,它的名字叫做米盖拉,出生于斯里兰卡的大象孤儿院。这座大象孤儿院在世界上仅有两座,另一座在非洲。笔者前去斯里兰卡时,就专程到大象孤儿院一探。
从2007年2月作为中斯建交50周年的礼物来到北京动物园起,米盖拉就享受着明星待遇。在米盖拉每年的生日,动物园都为它庆祝生日,而斯里兰卡驻华大使也来为它庆生。米盖拉已是斯里兰卡赠送给中国的第三头小象,第一头叫“米杜拉”,是1972年5月由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赠送给中国儿童的,于2008年在天津动物园病逝。第二头名叫“阿拉丽雅”,是1979年9月由斯里兰卡总理普雷马达萨赠送的,生活在北京动物园。而米盖拉在2007年到达北京时,只有5岁半,它来自斯里兰卡的大象孤儿院,它是出生在那里的第二代象,在分类上属于亚洲象的一个亚种——锡兰象。
锡兰象现正濒临绝种,获取象牙为目的的盗猎是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斯里兰卡的象牙贸易已有2000年历史。由1800年至1900年初,很多锡兰象被人以战利品形式大量捕杀。锡兰象的数量在19世纪下降了65%,现在只有很少野生锡兰象住在保育区外,人工饲养的锡兰象约有400到600头。
自古以来,大象在斯里兰卡的文化中就占有重要地位,大象一向被当地人奉若神明。斯里兰卡也过“象节”。每年8月,在康提市举行持续一个月的“大象游行”。每天傍晚开始,午夜结束,少则几十头,多达上百头象穿着五彩缤纷的衣服,列队行进。高潮时,有一头象驮着“佛牙”,成千上万的观众在事先搭好的看台上观看。而举办“大象游行”的康提市是斯里兰卡的第二大城市,距首都科伦坡120公里,它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寺庙众多,曾为斯里兰卡的首都,并供奉着释迦摩尼的牙齿,被称为圣城。这里还有世界最好的热带植物园和颇吸引游人的大象孤儿院,所以康提就成为各国游客必去的地方。
无论身处非洲还是亚洲,大象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感性动物。它们会帮助陷入泥坑的大象宝宝、用鼻子把受伤或垂死的其他大象拉到安全地带,甚至可以用鼻子给对方温柔触摸,以此安慰其他身处痛苦的个体。
对于野生大象而言,眼下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斥着悲伤和各种危险的时代。大象是地球上非常古老的一种动物,它们总是能依靠着惊人的记忆力在自己的领土上往返迁徙。如今,它们的领土不断被人类蚕食,而它们自己也面临着被人类猎杀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无家可归的大象孤儿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大象孤儿院也应运而生。1975年,斯里兰卡野生动物局为无家可归的幼象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大象孤儿院”。1987年,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郊也成立了一间“大象孤儿院”。
斯里兰卡的大象孤儿院坐落在斯里兰卡中央省盖克拉行政区的品纳维拉村,离康提市有30多公里处。
讲解员介绍说,斯里兰卡适合大象的生长,众多的野象在这个热带小国栖息繁衍。但是,有些小象掉进废弃的违禁开采玉石的简易矿井里,只能坐以待毙。为保护小象,斯里兰卡建了孤儿院,收养那些在丛林中失去母亲的幼象。建院30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对野象的生存已构成严重威胁,入选孤儿院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那些掉入陷阱受重伤的、脱离群体迷途的、因战火负伤的及患病的幼象都有资格住进孤儿院。
大象孤儿院建在一大片丛林中,还有河流通过,里面大象的年龄不一,小的可能一两岁,大的有几十岁。它们被救助后就生活在这片自然的天地里,受到悉心的照料,过着悠闲的生活,除了定时进食、洗澡,还从事一些搬运木材的劳动和表演节目,有些还在这里生儿育女,准备颐养天年呢。上文提到的斯里兰卡政府赠送给中国的小象米盖拉就出生于此。
为减少政府财政负担,大象孤儿院定时向游人开放,一些经过训练的大象还表演节目,以吸引游人募捐。在孤儿院里,游人可自由地给大象喂食,与这些庞然大物进行零距离接触。看,那边一头小象正由游人们给其喂食。小象附近有专门卖象食的,是香蕉、西瓜等水果,几百卢比一份。人们拿着买的食物,小象便张开大口,游客把食品一一放进象嘴里,小象才闭嘴吞进肚里,也见不到咀嚼。有胆小的游客不敢将手伸进象嘴,怕它合上夹住手,其实不用担心,小象训练有素,只有等食物全放进嘴里,人手拿出后才闭嘴。还有一处是给小象喂奶,人们花350卢比买一瓶奶,小象张开嘴,人们把奶挤进象嘴里。这些都是小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游玩项目。在一片开阔地上,还有一群大大小小的象悠闲地站在那里,游人们可靠近它们拍照,甚至抚摸,象们也很温顺,摇晃着耳朵、鼻子,似乎在表示对人们的友好。
带我们来此处的当地人叫多利,会讲些英文。将近上午10点时,多利领我们去看大象洗澡。据介绍早上10点及下午2点的集体出浴是大象们每天最重要的事。从大象孤儿院到河边需要穿过一条马路,来到一条大河边,河面宽阔,两岸是郁郁葱葱的热带森林,河水不深蜿蜒流过奔向远处。约有5分钟路程。近百头大象成群结队过街道去洗澡处岸边支搭了有顶棚的看台,各国游客已经云集此处,大家引领翘首,期盼一睹大象洗澡的场面十分壮观。
过一条马路,来到一条大河边,河面宽阔,两岸是郁郁葱葱的热带森林,河水不深蜿蜒流过奔向远处。大象洗澡处岸边支搭了有顶棚的看台,各国游客已经云集此处,大家引领翘首,期盼一睹大象洗澡的场面。大象洗澡表演也是大象孤儿院开发的旅游项目,分上下午各一次。我们到来时,大象群还没到,只见一头大象正站河中用鼻子吸水后再喷至全身,它确实在洗澡而不是在表演。大象的鼻子用处很多,有相当于人手的功能,吃食用鼻子卷,洗澡用鼻子喷,打招呼用鼻子碰,自然界里生物为适应生存需要就会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正看得津津有味,忽听那边声起,哦,洗澡的大象群过来了。只见一大群象晃晃悠悠慢慢走来,大的有几米高,小的还没人高,两旁的人们兴奋地瞧着,有人还拿食物喂它们,它们用鼻子欣然接受。它们成群走下坡地,慢慢进到河水里,慢慢散开。
我们开始数,一头、两头、三头……一共37头,河面一时点缀了象群,但它们进到河里并没有用鼻子吸水冲洗,只是来回踱步,听说如果真洗澡时大象们用鼻子吸水后会互相冲洗全身,那场面一定令人兴奋。也许现在它们知道只是表演,也不需要洗澡,连逢场作戏都不想了。不过看到这样规模的象群,驯养与天然结合的情景也足矣,这在国内任何一个动物园见不到的。
在大象洗澡处周围,还有一些旅游商店,有一处用大象粪便制成的纸引起游客们的兴趣。进到里面,当地人讲解并示范了用象粪造纸的过程。象为食草动物,粪便没有太大的异味,里面含有很多粗纤维,清洗分解后做成纸浆,经过各种工序加工成纸做成笔记本等用品也很好,此时又想起了我国蔡伦发明的造纸术,真是为世界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呐。
当地人之所以想起用大象的粪便造纸,据说也是迫不得已。大象的食量非常大,一头成年大象平均每天吃180公斤树叶或树皮,对于饲养机构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此外,一只大象一天平均排泄16次,共产生100多公斤粪便,大象孤儿院为每天堆积如山的象粪苦恼不已。如何将大象粪便再循环利用,成了难题。当地的一家造纸厂开始尝试将这些象粪“变废为宝”,加工处理成能登大雅之堂的纸张。大象的粪便经过特殊处理后,制成的纸张手感细腻,加入特别香料能散发各种不同味道的芳香,成为斯里兰卡最有意义的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