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房产网站在2019年时,曾发布一份《2019年女性安居报告》,这份报告分析了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南京等共12个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交易数据,并对近千位18~50岁的女性群体,进行了购房方面的调研。
数据显示,虽然整体而言男性依然是购房主力人群,但女性购房者比例正在逐年增加,2018年甚至达到近七年以来的最高点——46.7%。在30岁以上的单身大龄女性中,47.1%的人已经购房,其中全款购房者达到三成以上。
01女性朋友婚前买房的好处
01将个人财产固定,避免纷争
比如,你现在手里有100万的存款。如果购置房子,那100万(全款购买的情况下)婚前财产就变成了可以看得见的房子,而且房子还是个人财产不会改变,对婚前个人财产就很好界定。
如果持有100万现金,到时候这100万很难界定,将面临很多问题,是花了?还是跟其他资金混同了?还是用于投资亏了?等等复杂问题,而婚姻越久越难分辨。
02个人财产收益也很好分辨
同样的,房子是个人财产,房子出租的话,每月租金收益也是很好分辨的,这个租金按照通说认为,也是个人财产。如果持有100万现金,到时候利息不好算吧?太容易跟其他钱混同了,以后算账也容易扯皮,不算账的话,又容易吃亏。
03底气更足,家庭话语权会更平等一些
这点就更偏向世俗情感层面。我们知道女性一旦结婚后,往往就需要放弃很多东西,比如工作、社交、爱好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倘若你还全职在家抑或是工资收入远不及男方,那你的家庭话语权则会弱很多。
04吵架或离婚后,能给自己留个后路
日后夫妻双方如若真闹到撕破脸的地步,还能有个去处。
02婚前买房的一些建议
01如果父母愿意出钱支援,可以接受
购房款中,可以使用部分父母的积蓄。如果你目前没有能力自己全款买房,贷款要付利息,用父母的存款,可以让父母的存款保值。也给父母打张借条,写清该款项是借用,并支付部分利息。
有当事人之前问到,是不是父母赞助了,那房子就并不是自己个人财产了而是父母的财产。其实不是的,房子写了你的名字,那便是你的婚前个人财产。
02买房尽量选住宅,不要选公寓
在只有能力负担一套房产的时候,选择买住宅。住宅有70年产权,有学区名额,电费相对便宜,购置税也便宜,如果未来要变现也更易出售。公寓仅有40年产权,没有学区名额,电费高昂,税费要不便宜,转手出售时买家更是难寻。
03谈婚论嫁前买房,要告知对方
结婚是两个人要共同生活,婚后的收入就是共同财产了。如果一方临近结婚,先自作主张买了房,另一方难免介意。影响婚后生活水平,也影响两人感情,尤其万一婚姻生变,还容易带来财产纠纷。两人开诚布公的商量买房问题后,如果对方不愿买房,可以自己出资购买,同时就婚后还贷问题做好协议(如果有贷款的话,全款买房可无视)
04不要让对方出钱买房,你装修
对方婚前出资买房,你负责装修,听起来好像很公平。但等到离婚的时候,房是对方自己的,装修就只能折旧给你一点补偿了。当初出资没差多少,离婚时谁赚谁赔差距则会很明显。
05婚前双方有足够经济实力的话,最好各买各房
一方面谁都不占谁便宜,无论双方时各自全款还是各自贷款,各算各的,谁也不欠谁,不容易起纠纷。另外还能将两人的首套房指标都用掉,省去未来“假离婚”买二套房的波折。
06用对方给的彩礼买房,要有证据
很多地区都有结婚前给彩礼的习惯,彩礼中除了三金首饰等物,还有不菲的现金。如果女方要使用彩礼钱在婚前买房,一定要有书面的或聊天文字截图,作为证据保存,以证明这钱是彩礼。
不然将来男方可以持转账等付钱记录,说这房子是双方婚前共同出资买房,房子还得分人家一半。
07共同出资买房,问题最多
如果双方共同出资,或者对方买房,一定要问清购房款是怎么来的。是对方自己的工作积蓄、投资收益?是银行贷款?还是找父母、亲戚借来的?前三者都好处理,找父母亲戚借款最难搞,一不当心你就是婚后给别人做贡献,白搭多年收入帮对方买房了。不少当事人都在这点吃过亏。
09所有合同、收据、出入账记录都存底
买房合同、付款收据、过户凭证、银行及其他渠道转账记录全部要留存。有条件的话最好复印2-3份作为后备保障,电子转账记录要截图保存。所有凭证均备注钱款的来龙去脉和用途。大额钱财往来,一定要手握证据。毕竟将来万一出现纠纷要打官司,看的就是谁的证据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