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5点,央行宣布: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放资金给5000亿,主要用来“债转股”。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存款准备金下调0.5%,释放的资金约2000亿,发放小微企业贷款。也就是累计释放的资金约7000亿。
央行降准,顾名思义,就是央行降低准备金率,打个比方说:如果你在银行里存了100块钱,银行就可以把你的这一百块拿来用贷款给他人,那么20块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20块也可以说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法定存款准备金)。换句话说,降准就是将你的原本的准备金降低,原本的20块钱,变成了19块钱,那么原来市场上流通的80块钱就变成了81块钱,这么看来,市场的流动性就被大大的提高了。
通过资料整理,小编发现央行降准主要有这些原因:
1、最近一年多来,央行主动向市场投放货币的主要方式是逆回购和MLF,说白了就是央行借钱给市场,反之逆回购和MLF到期就是还钱。为了维持市场上的资金足够充裕借钱的增长幅度必须要快于还钱增长幅度。数据显示:4月末MLF余额为40170亿元。
2、逆回购和MLF是需要质押物或抵押物的,一般是国债、央行、政策性金融债等。但是随着MLF余额越来越大,目前大型银行持有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11.3万,以后面临抵押物不足借不到钱的风险。
很多人担心降准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从而又有通货膨胀引发了房地产市场的上涨。曾经确实发生过降准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上涨。
但是这次降准几乎也不太可能。
首先,从中国经济的体量来说,7000亿人民币的降准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不会太大,我们几乎不用过分担心降准会引发通胀从而推动房价。
其次,此次降准所在的范围又是比较明确的“债转股”以及小微企业领域,由于投放的领域非常具体,所以很难在全体经济领域中引发通货膨胀。
对于这次降准对中国楼市或者房价来说,中国银行国际金融范若滢表示:定向降准并非新政,从以往的政策实施效果来看,虽然政策意图明显,但资金容易流向房地产市场等领域。
而经济学家马光远则认为,降准是对的,企业流动性非常紧张,去杠杆是为了降低风险,但如果把企业都去杠杆去到资金链出问题,那比杠杆本身的风险都要大。而这次降准也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会不会受益房地产?说不会是不可能的,但目的肯定不是为了房地产。
然而,我们对此其实不用过分担心,因为这次的降准是一次非常精准的市场调控,不仅目标明确,执行者具体,方向非常突出,所以只要政策能够真正执行到位,那么贯彻“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国家核心理念几乎不会是问题。
当然,我们也必须要警惕,严防有企业借助此次降准的时机,套出银行资金用于房地产,或者是有些不法分子变造项目让其涌入房地产,这样的风险还是需要严防的。正如之前新闻报道的,有互金资金变相流入房地产的现象,所以核心关键是要防止降准的政策被人变相利用使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历史看,只要降准,对于房地产来说肯定是利好,能缓解资金面压。”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楼市将有所获益,也能一定程度缓解房地产资金收紧压力。
我们可以认为此次降准是国家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推动“债转股”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所进行的比较精准的宏观调控,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必过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