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苏州有用的买房建议,买好房、买对房,
往期买房故事:
这是房苏州第14篇买房故事
此刻想来,这可能是我自13岁那年给市报社都市报投稿短文后,人生中的第二次投稿,我还记得那一次投稿报社给了10块钱。
我是85后,有些人把我们这批人称准90后。
我要讲的是一个关于啃老、婚姻、育儿的,同时也是一个很小众的非典型性的购房故事。
我在想,这些人生经历,可以统称为成长。
▽
1
爸妈单位分房子
1996年,3室1厅,70平
我是山东人,小时候住的房子是我妈单位分配的。
我清楚的记得那一年,我妈带我去湖南旅游,本来好好的行程还没走完就匆忙回家了,说要给领导送礼去。
等钥匙拿到手里,我爸妈带我去看新房子,老家属区那种不带电梯的板房,5楼顶楼,3室一厅,好大。
事实上那房子70平,那是1996年。
我在那里开心的度过了儿童到少年时代的美好人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房子可以买卖了。
2002年姑苏晚报
这句话清晰的印在我的脑子里,具体是哪一年,却已模糊。
2
大学看房
2006年,北京,1.2w/平
考大学的时候觉得,上大学那必须去北京才牛逼啊。
我一人背了被子床垫只身北上。
05年06年那两年,北京春天沙尘那叫一个大,下宿舍楼买个可乐回来都要洗头。
大一那年我爹专门去北京看望过我一次,恰好是春天。
我们在学校西门毛爷爷脚下碰面,我爹见我第一句是“在沙漠里念书感觉好吗”。
那一年,北京被戏称全球最不适合人类居住城市TOP10。
我当时第一反应,现在想来内心应该是拒绝的。
我一大二熊学生,除了知道学院路煎饼果子最好吃的是农大北一小摊,学校门口麦当劳可以用动感地带M值换麦辣汉堡套餐如此等等以外,我哪儿知道房子是什么。
好在有一北京哥们住翠微路,告诉我说玉渊潭公园旁边开了一盘,走我带你瞧瞧去。
现在想来,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看房。
俩穷学生跑售楼处,这你想想,谁当你来看房的啊。
问了下价格,说1W1,1W2,最小户型140.....问完马上调头就跑,跟做了亏心事一样。
我说别问了,买不起。
人啊,真是刻舟求剑的动物。我还以为家里房子仍然是1999一平呢,那1W2可不是天价。
我妈说,那行吧,毕业了就回来吧,想留北京没房子可没法呆。
那是2006年,西三环以里,玉渊潭公园隔壁,1W2。
是的,这几年我没事都会手贱搜一下那小区,最近成交价十八九万把。
我妈每次说到这件事,都要指责我当时没跟她讲价格,她说要是说了价格她肯定下令买了。
3
人生中第一套房
2008年,橄榄湾,6700元/平
大二交了个小女朋友,我每月生活费800,日子过得紧巴巴,简直是靠女朋友救济过日。
这令我简直难以置信。
那年流行的电视剧叫奋斗。我想着老爹啊老爹,你别是个隐形富豪啊,坑我这么些年每月只给800啊。
遂带着小女朋友屁颠颠的坐火车到苏州。
那是个阴冷的冬天,与其搭配的08年初的楼市的那个寒冬,怎是一个大三穷学生能够体会的。
女朋友第一次来到阴冷的江南,去签字那天裹的厚厚的,像怀孕一样。
售楼处在我签字的时候反复跟我确认,你是单身的哈,你是单身的哈。
我感觉自己何止是像智障,简直就是智障。
08年的湖东是沼泽一样的存在。
那个完全出落在野地泥塘里的小区,还起了个叫什么“橄榄湾”的名字,简直可笑至极。
我去签字的时候房子还在建,带着安全帽行走于泥泞的地面上,坐工程电梯到了某栋6层。
我爹说,呶,这就是你房子了。
后面有条河,还挺宽,看起来不错,就是这荒郊野外实在是鸟不拉屎鸡不下蛋。
跟北京大城市没法比。
我必须承认签字的时候我毫无欣快感,我感觉就是帮我爹完成一道手续,听从他的指令。
这房子最后什么下场还不知道呢。
当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几年后我可能会住在这里,可能会在这里结婚,居然还会在这里生下一个孩子。
在斜塘河边的橄榄湾。
这时,加上不久前我爹妈在山东买的一套200多平的叠加,此刻我才知道我妈说当时考虑北京买房的计划,她还真是买得起。
09年毕业的时,几乎是象征性的在北京找了找工作就放弃了,当时金融危机的余波还未平息,各个行业几乎都是战略收缩。
反而是园区这边很多企业在扩张和建厂。
命运中,不知是早有安排还是就坡下驴,我也就顺理成章来到了苏州,在一家制造企业做工程师。
每月税前2700,跟月生活费800的上学时期比,觉得自己好有钱。
与我结伴而来的,还有我那并不适应江南阴雨天气的女朋友。
当时橄榄湾还未交房,只能暂时租房住在大东港帝国。
东环家乐福才是有些人气的园区所在。
至于印象城这种东西,当时是没有的;至于环球188、苏州中心、邻瑞广场乃至更远的永旺这些,不存在的。
女朋友迟迟没能找到工作,便开始学着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白天买菜洗衣服刷剧,等我晚上回来做饭一起吃。
她第一次烧菜的时候,我眼看她拿酱油瓶整个底朝上直接往锅里倒,吓得我一把抓住瓶子。
我说得嘞,您还是瞧好我来做吧。
打那以后,她的工作只包揽至洗菜切好放台面上,而动火放油乃至翻炒就都是我了。
不久之后橄榄湾交了房,她白天没事也就负责去盯着装修。
乘156从东环至橄榄湾,上午看一会,中午走路去湖东邻里吃KFC,吃完再去看一会,再坐车回东港。
晚上一起吃饭看电影、玩魔兽世界。
现在回想,那是最快乐的一段时光,那是一段即将入住新居,对未来充满希望,又满怀激情活在当下的日子。
4
人生中第二套房
2012,蝴蝶湾,1.28w/平
我们大概应该是2010年搬进的橄榄湾,12年的时候我又在我爹的安排下签了蝴蝶湾的购房合同。
用我爹的话来说,他和我妈以后总是要搬到苏州来住的,先把房子买上。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从蝴蝶湾26层那套新房架个望远镜,能看到橄榄湾这套6层的靠斜塘河的房子。
我爹这波操作简直满分。
我时常感慨,真的也就只有中国式父母能做到这个份上了。
未雨绸缪,用尽全力替孩子负重前行。
然而直到此时,我并没有啃老的感觉和主观意愿。
因为既不是我决定要买的房子,然后买的房子也不是我看上的。
事实上,虽然我签过两本购房合同,但我并没有真正看过房子。上一次看房要追溯到大二那年的玉渊潭公园。
直到此时,父母都把我保护的很好。
我不了解楼市,不了解购房政策,不了解金融贷款。我本该是最应该被收智商税的人,却被父母保护着穿过了最凶险的一段路程。
当然,话说回来,父母也并不是真懂什么楼市政策,市场趋势。只是朴素的认为,孩子成家要买房,仅此而已。
因此从这点上说,上帝是眷顾了我的。
13年结婚,14年儿子出生。
世界上最幸运的是,孩子他娘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当初陪我去橄榄湾签字的女人。
我时常想,可能是拖延症作祟,为什么非要等到生了孩子才琢磨学区的事呢?
我现在想来,可能是父母包办了太多,导致我完全没有认真考虑过未来的打算和安排。
蝴蝶湾上房以后,我跟媳妇讨论如何计划。
考虑到她一直不适应冬天的阴冷,而蝴蝶湾开发商送了电地暖,我们考虑把蝴蝶湾装一下然后住过去。然后把橄榄湾卖掉换一套金鸡湖学校的学区房。
当时是15年初,市场已经有火的迹象了。
5
卖掉橄榄湾
2015,买入荣域花园,1.95w/平
2016,买入中海双湾锦园,1.65w/平
我怕换房过程中房价暴涨导致吃亏,便迅速的处理掉橄榄湾,并预先订了荣域花园的一套96平两房。
当时的考虑是如果父母以后过来住,就住荣域这套小户,我们带孩子还可以住在蝴蝶湾。
谈好价格96平188万,我自己亲自操刀的第一次买房,居然就是二手房。
有时候真的要感谢一下上天,趟二手房这个浑水的第一课,是一个产权清晰标的不高学票性质的两房。
花钱不多,但了解了流程,锻炼了自己并混熟了几个中介。
因为贷款政策的一些原因,我们必须先付完蝴蝶湾的贷款才能低首付买下荣域。
所以当时问父母要了一笔钱先还了贷款,房产买卖完成后重新剩余出这些钱说还给父母。
父母表示你们自己留着吧,于是当时手上握了60多万现金。
15年底和16年初房价上升进入快车道,而现金却永远只是现金,15年年底我已产生把现金换成住房面积的想法。
但是房子都已经比较贵了,60多万也没法单独操作。
16年年初的时候中海尹山湖开盘。
这事说来也巧,有朋友路过去看了,觉得比较适合我的情况,就跟我说了一下。几乎是上午跟我说了下午我们就过去签了合同。
至此,我花光了手里的现金,完成了房产的布局。通过置换和再购买,我达到了下面这个局面:
6
2008-2018年
不动产总值1000万+
了解园区公积金政策朋友可能比较清楚,老会员的甲类公积金是可以借用养老补充和特殊补充的。
乙类的公积金是缴费基数的20%,甲类则是逐年下降,2017年我记得好像是36%。虽然较老政策爆炸高的44.2%相比已经低了很多,但还是比乙类高得多的。
我跟我媳妇两人2万多的税前,光公积金就有7000块。
但因为在购入中海之后我没有调整摊还,因此这个输出并不能完全打满。
实际的情况是公积金填荣域,然后荣域的租金填中海,剩下补1000多块钱现金。
关起门来日子过的逍遥,推开窗去楼市风起云涌。
16年的十一,一个国庆节还没过完,楼市的剧情在最高潮处来了个戛然而止,像费兹杰拉德的小说和灭霸的响指。
如果房产的配置定格在那一刻,而没有任何其他故事发生的话,请允许我将房产列表中购入价格换成当前的市值并重新罗列如下:
不动产总值1000万+,负债率不超过20%,零月供。
一个字,稳。两个字,很稳。
这世界上本就不该有这么闲适的日子,打破平衡的事物来的如此之快令人措手不及。
伴随着16年10月史上最强限购令一起诞生的是我的宝贝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