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两年前存的一笔定期,今天到期了。你记得来转存一下,还是存我们这里吧!”
“到期了就到期了呀,我不转存也没有什么影响呀?”我有点惶恐地询问来电者。
“是的,没有关系的,就是提醒一下你,怕你忘啦!”
前所未有的提醒,让我感觉到现金流的收紧。
然而,在现金流如此收紧的当下,我的心思却在房子上!我想在这个经济不景气的节骨眼上,淘到一套满意的房子!
这一点存款,不足以撑起我们想要的房子。
坐标重庆,大家都知道疫情这两年房价降了,尤其是最近降得似乎更厉害。
#重庆头条#
我和老公皆是农村草根,家庭起点非常低,自身能力素质也比较一般。我们是那种消费观念比较保守的,不喜欢超前消费。
我们在房子上也非常保守,不愿意做房奴。
在这座城市生活了21年,买过三套房,卖过一套房,持有两套房,却把自己的两套房出租,在这座城市长年租房子为生。
为什么会这样呢?说来话长。
我人生的第一套房子,是在2008年“512地震”之后入手的。
当时是摇号甩卖,价格比较实惠。
当时手头钱并不宽裕,将就买了一套建面60多平的一室一厅,装修成了小两房。
后来随着孩子长大,越来越想换一套正两室。
但是,等我忙活完第一套房子的贷款,等我忙着把孩子拖大,房价已经比我入手第一套时翻了4倍。
我在庆幸自己买得早的同时,也陷入了换房的尴尬。
2017年中,房价到了一个高点。我很快高价出手了自己的第一套房。
兴奋了没几天,就陷入了买房难的困境。
取舍之下,我用卖得的一套房的钱,换了1套远郊学区房+1套主城步梯房。
#我与房子#
逃离都市,没能成功
原本打算用步梯房过渡两年,等小孩小学毕业就搬去远郊。
然而,小孩毕业时并不愿意过去,各方面原因:
于是,留在了这座城市,住在了一套一家人不喜欢的步梯房里。
后来,在老公的坚持下,我们搬离了那套步梯房,租了一套小孩学校旁边、我们一家都满意的新房来住,将自己的两套房都出租了。
但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我再次面临卖房买房。现在提到房子我就头疼,不好卖,也不好买。
与都市纠缠不清
为了立足于这座城市,不做房奴,不过分受制于经济,这些年在房子上我成了半个“砖家”。
其中的百般滋味,有惊喜、有痛苦,更多的是:物质与内心的权衡较量。
房子作为都市的一个大物件,倾尽半生甚至一生心血,装的本应该是幸福自在,但是实际装的是什么呢?
当然有幸福,但是幸福的背后是源源不断地付出。
如果不是小孩坚持要留住这座城市,我和老公真的好想回远郊、回农村,经济宽松自在没有压力。
但是,我们那么努力培养孩子,孩子那么努力学习,不就是为了留在这座城市发展吗?
于是,我和重庆这座城市,我和房子的故事还要继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