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心里,城市是现实且冷漠的,诗意只属于乡村。
我们总想在一个美丽的村庄,找一块地,盖一个院子,养几只鸡鸭,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但真要舍弃工作和城市的各种便利,又有点狠不下心来。
于是我们羡慕那岁月静好的乡下生活,永远在遥不可及的天边;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又不得不臣服于朝九晚五的工作。
却也有人,有足够的果敢和勇气,放弃城市的一切去种地,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彩虹猎人与她的彩虹农场
11年前,还在北京创业当设计师的小丽,肯定想不到:
11年后的自己,竟成了一个农民,在大理苍山下洱海之间经营一个农场。
大理的天空经常囤积云雾,雨后会出现彩虹,所以,这个农场被小丽取名为「彩虹猎人」。
而猎人,当然就是小丽了,意思就是猎人与自然的相处,取之有道。
对于农场,她没有做任何推广,地方也不起眼,平时木门就轻轻钩锁着,还挂着「谢绝打扰」的牌子,不仔细看很容易错过。
不过,这个宝藏最终还是被大家“挖”了出来。
井柏然曾来打卡拍照,拿着锄头,带上草帽干起了农活,他坦言,自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大叔小馆》也来这里取景,郭德纲父子、佟大为、郭京飞就地取材,做起了绿色美食。
也经常有国际友人光顾,在农田里打坐、瑜伽,静静地观察一草一木,让内心变得平和。
很多人都说,这不就是向往的生活吗?
喝杯茶晒晒太阳,享受农场的时令蔬菜,每一天都如此美好。
快醒醒吧!
这晒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满脚的泥泞,昭示着农村生活的种种不易。
小丽回忆那些年,自己经常穿着工装裤,穿上裙子“灵魂都会觉得害羞。”
而这样的日子,小丽已经过了6年,并且未来还要继续下去。
从设计师到农场主
“我觉得自己有点被榨干了,就是从身体到灵魂都有一种被榨干的感觉。”
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去种地,小丽这样回答。
她原本在北京做珠宝设计工作,自己开了个工作室创业,因为是创业,所以每天都很累,凌晨两三点睡觉,六七点又要起床工作。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五年,虽然赚到了很多钱,但她感觉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已透支。
遇到现在的农场,是个偶然。
一次去大理散心,傍晚闲逛时农民正在秋收,苍山的天光印在稻田里。
这样平静的景象打动了她:
“我可不知道什么是自然,也不知道怎么种地,但我一直想念这里。”
她问阿嬢:“这地你出租吗?”
事情发展得比小丽想的还要快,三天后,她签了合同,成了农场主。
她的身份也从都市丽人,变成手握锄头的农场主。
花钱是件容易的事情,难的是经营。
“最开始的日子里,没人想来拜访,也邀请不了什么人来做客。”
农场最初的样子平平无奇,小丽回忆说,“那是片尚可称为蛮荒的地方。”
雪山天色是美景无疑,可一个现代建筑都没有啊。
这也没关系,小丽心态好:“我养几只鸡,再种点韭菜,就可以做韭菜炒鸡蛋了。”
玩笑归玩笑,总要做些什么改变一下现状。
她从种地开始,最初只会种大葱,后来跟着当地的农民学习种菜、开拖拉机、干各种农活,喂养鸡鸭。
从零构建一个理想的世界是件振奋人心的事,不少在古城居住的朋友听说了小丽的“宏伟计划”,也跑到乡下帮忙。
他们把从木材市场挑的木头搬回农场,小丽和朋友都变成了工友。
累虽然累,但却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在大家伙儿的忙碌中,空旷的田地有了水井,挖了池塘,建了厕所,甚至还装上了太阳能系统……
当农场有了雏形,一行人也不管蚊虫叮咬,在田地里喝起茶,聊起未来。
那时的“农场元老”,恐怕也想不到这个农场,将在不久后引来世界各地的人来参观。
正当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时,老天却要试试小丽的诚心。
农场上刮起龙卷风,刚搭好的鸡舍兔棚全被毁了。
雨也是不停地下,用小丽的话说就是:
“天空像憋了半年没撒尿的小孩。木屋里的水没过了膝盖,轻点的家具像船一样漂在水上,植物的根也被雨水冲刷了出来,要命!”
让小丽坚持下去的,唯有热忱。
棚子塌了重新盖,只要这片土地还在就够了。
一不小心,农场成大理新地标
关于农场,没有任何框架和设计,只以自然本身为灵感,改动只是顺势引导,对她而言,寻找庇护所是人的本能。
需要温暖,就劈柴生火;
需要食物就种下水稻、蔬菜、水果,慢慢就有了现在的样子。
当小丽第一次接过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食物,眼眶一下红了,对以前不以为然的食物,她越发充满了尊敬和热爱。
你看,我们需要的其实没有那么多,给生活做个减法,从世俗认定的价值观中解脱出来,更容易获得幸福。
在日复一日的耕种劳作中,农场渐渐走上了正轨,装上了古朴的小门;
重新修缮了客厅,外边看起来像是茅屋,屋里却干净整洁,小火炉还能驱走雨季的潮冷;
厨房是红砖垒成,吧台上装饰着农场里的稻草;
小丽还在院子里支起了露营的帐篷,天气晴朗的日子,最适合露天待着。
小丽的农场有很强的包容性,以前旅行认识的朋友听说小丽开了农场,不远千里带来各地的种子和菜谱;
当地的农民也是大功臣,种菜,种庄稼,还是他们最有经验;
小丽和他们打成一片,过年去老乡家买点猪肉;或者化身“美食猎人”,向他们学习古法熬糖。
偌大的农场里,小丽也养了非常多的小动物,看家卫士“千岁”;
会开灯,差点在炉火旁午睡时把猫头烤了的狸花猫,还有兔子、大白鹅、让小丽实现羊奶自由的“羊贵妃”……
小丽还变成了大厨,面包甜点、泡茶煮酒、拼盘烤肉,样样信手拈来。
开放、自由的气氛吸引了不少游客,来的客人都说:“这里很轻松平和”。
甚至有乐队慕名而来;时尚杂志也在这里拍过大片。
小丽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这片农场不仅是她梦想的生活,也是一个根据地。
在这里,她的勇气感染了更多正在踟蹰的年轻人。
我始终记得我为什么来到这里
这些年,大理的商业化逐渐严重,小丽的农场离古城不远,她也感觉到农场在被商业裹挟。
“可大理变了我该怎么办呢?”小丽自问自答,“我一介农民,还是多做点吃的吧。”
她想在两者中寻求一种平衡。
闲暇时,骑上自行车在乡间小路吹吹风,跑到山上摘点没人要的果子,回家琢磨个新料理。
无事的下午,约上朋友去稻田里泡茶;
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约着去徒步,或者找手艺匠人学木工、打铁。
和朋友说说笑笑,举办个田间趴体。
这样简简单单的快乐就够了。
小丽说,“农场是自然递到我手中的钥匙。”
这把钥匙让开启了她不一样的人生,“曾经这种生活是种奢望,现在成了日常。”
6年来,她每天伴着鸟儿啼叫的声音醒来,早上维护农庄,喂养动物,闲暇时拿着蒲团坐在农场里,晒着太阳,喝茶读书。
小丽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选择租下这片土地,是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谈及裸辞卖房值不值,这个百亩农场的主人说了一句特别霸气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