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协议都签了,突然不想买还需要支付中介费吗?法院判了!

买房协议都签了,突然不想买还需要支付中介费吗?法院判了!

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买房卖房,有的多会找中介。但如果买卖双方在中介公司的介绍服务下签订了协议,然而其后购房者因种种原因不想要房子了,拒绝履行过户这种情况下,买卖双方还需要支付中介费吗?

基本案情

姚某想要购买房屋,便通过长兴一家房产公司寻找合适的房源,并于2019年1月12日,与卖家阿亮在该房产公司的介绍促和下签订了一份房屋产权转让买卖协议。房屋面积149.42平方米,含汽车位一处,转让价为232.8万元。同时约定:在当月25日前办理房屋过户手续,中介费由买卖双方协商支付,若一方违约则中介费由违约方支付。

然而,协议签订后,姚某却于当月28日表示拒绝履行协议。

房产公司认为姚某的行为违约,应按照之前签订的协议约定承担中介费,于是向长兴县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姚某立即支付中介费4万元。

庭审现场

姚某变卦为哪般?

买卖不成是谁的责任?

姚某需要承担中介费吗?

针对以上问题,庭审现场原被告及第三人阿亮三方展开了激烈辩论。

原告房产公司称:姚某在签订协议后,又以房屋价格太高反悔拒绝履行协议,已构成违约,应按照协议约定支付中介费4万元。

被告姚某辩称:其确实与房产公司、阿亮签订了《房屋产权转让买卖协议》。签订的协议是无效的,买的房产存在交易不能的客观事实,房产公司应承担全部过错责任,也无权收取任何费用,法院应驳回其全部诉请。理由为:

第一,卖房一方仅有阿亮一人签字,其妻子阿红没有在协议上签字认可交易。

第二,后来根据不动产交易中心的材料才知道,买的房产上还有127万余元抵押债权,也直到签订协议的三个月后的4月12日,上面的房贷才还清,但房产公司在签订协议时隐瞒了这一事实。

第三,房产公司并没有和他签订书面的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不能收取任何中介费。

第三人阿亮称:房产确实是其和妻子阿红共同共有的,但姚某在签订合同时知道其夫妻二人是真心出卖的,还支付了1万元定金。姚某违约后,房产已卖给他人也说明阿红完全同意出卖房产。在签订协议十几天后其就清空了房产和准备提前归还贷款、协助办理过户。

最终,长兴法院判决驳回原告房产公司要求被告姚某支付4万元中介费的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未提起上诉。

法官说法

先来学习关键词

居间合同:又称“中介服务合同“,是指居间人根据委托人的要求为委托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提供机会或进行介绍,而委托人须向居间人给付约定报酬的协议。——本案房产公司诉请的前提是与姚某之间有居间合同。

诺成合同:自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即可成立,不以一方交付标的物为合同成立要件的合同,当事人交付标的物属于合同成立后的履行行为。买卖合同、居间合同是典型的诺成合同。

争议焦点一:案涉房屋居间协议是否有效?

法官:居间合同是诺成合同,三方之间已经成立了居间关系。

本案中,协议中包括了买卖双方与房产公司的居间合同的权利义务,也存在买卖合同与居间合同的竞合。事实上,房产确实是阿亮和阿红的夫妻共有财产,阿亮以自己的名义单独签订房屋产权转让买卖协议、未在协议中明确房产的抵押情况,势必会影响到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但并不必然导致居间合同的无效。

居间合同是诺成合同,只要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房产公司在姚某及阿亮之间进行了沟通协调,客观上提供了媒介服务,且三方共同签订了协议等,因此,三方之间已经成立了居间关系,不能仅因未能订立书面的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就否定实际发生的居间法律关系。

因此,对于姚某的该项抗辩意见,法院不予采纳,案涉房屋居间合同关系依法成立并生效。

既然居间合同关系依法成立

为何法院驳回原告诉请?

这就涉及到本案的第二个争议焦点

焦点二:姚某是否应当向居间方支付佣金?

法官:签订合同前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存在主观过错。

虽然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但并不意味着,只要买卖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居间人就一定可以收取佣金。居间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告知。居间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本案中,居间人提供的订约信息直接影响到双方的售、购房决定,其信息是否真实全面至关重要。房产公司作为房屋买卖合同的居间人,负有对房产进行相应调查并如实报告的义务。然而,该房产公司在未明确房产所有权人及存在抵押债权,且未提供其他共有权人(阿红)有效委托手续的情况下,就促成姚某与阿亮签订协议,难以认定已尽到谨慎注意义务。

THE END
1.购房付了定金不想要还能退回吗购房交付的定金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退还的。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如果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导致购房合同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999189.html
2.签购房协议后不想要了,定金能退吗?看房时没有考虑清楚就签了认购协议,交了定金,回到家后仔细想想决定不买了,能不能退还定金呢?在商品房交易过程中,购房定金争议时有发生。但往往因为在签订认购协议时,没有对定金的处理方式明确约定,购房者又对定金处理相关的法律规定不了解,导致购房者退房时陷入被动。11日,长沙市房屋交易管理中心通过真实案例探讨购房http://www.bj315.org/xfwq/aldp/202412/t20241212_46651.shtml
3.买房交了定金不想要了能退吗?购房者如何处理退定金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购房者不想要房子时,交的定金一般不能退还。因为购房者不想买房了,此时不存在法定的退还定金理由,所以定金一般就不会给退还。购房交的定金能不能要回来主要是要看该情况符不符合退还定金的条件,只有符合了法定或者是约定的退还定金的条件,购房定金才有可能被退还。 https://www.jiwu.com/baike/132840.html
4.不想买房了购房定金能退吗专家导读 在签订认购书并交纳定金以后,如果不想买房的话,定金一般是不能退还的。但是,如果存在正当理由,要求开发商退还购房定金也不是没可能的。当然,对于不想买房又想要回定金这种情况,当事人常常都只能通过起诉才能解决。如果购房者想要回购房订金,那就必须证明不买房的理由是正当的。 https://mip.64365.com/zs/719357.aspx
5.车位定金交了不想买了怎么办律师普法车位定金交了不想买了怎么办2022-07-23 4,922 普法内容购买车位,定金交了的话,一般是不会退的,特别是业主因个人原因想要退的,是不会退还的,但是也可以与销售商进行协商;如果是开发商或者销售商方首先违约,比如车位有问题等,是可以要求退定金的,而且会双倍退还。一、买车位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在购买前,要https://www.110ask.com/tuwen/14481747596389793112.html
6.购房交了定金后不想买了可以退吗购房交了定金后不想买了一般是不可以退的,但是如果是开发商的原因导致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购房者是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Omf4V9XFyjf.html
7.买房定金交了后不想买了,可以退吗文章摘要:买房时,为了表示购房的诚意,通常需要支付一部分的定金留房,那么买房定金交了后不想买了,可以退吗? 买房定金交了后不想买了,一般是不可以退的。因为买卖合同是合法有效的,不能随意解除。如果经过协商,对方同意解除合同,买房人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赔偿对方的损失,定金通常是不能退还的。 https://m.loupan.com/bk/155262.htm
8.买房交了定金,但不想买了如果你因为个人原因决定不购买已经交了定金的房子,别担心,定金是可以退回的!但是,千万不要直接去问销售能不能退定金,这样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证据,让对方有理由拒绝你。记住,只要还没开始正式购房,无论是销售、开发商还是你个人的原因,导致你不再想要这个房子,你都有权要求退还定金。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573289891952584579
9.买房子用交定金么买房子交定金必须本人到吗买房子用交定金么?买房的过程中,都少不了要交纳购房定金这一环节,不过,提醒各位购房者,在办理每一项手续的时候都要小心谨慎些。下面就带大家来看看签订购房合同时怎样约定定金,买房子交定金必须本人到吗? 买房子用交定金么 1、买房子用交定金么?从定金的含义来来看,定金不具有强制性,买房者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https://m.qizuang.com/baike/20618.html
10.买房交了定金如果不买能退吗?买房交定金有发票吗?[摘要]在购买房产的过程中,交付定金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定金的作用是作为购房者的诚意金,以向开发商表明自己的购房意向,并作为债权的担保。但是,如果购房者因为自身原因不想购买房子,定金一般不能退还。 买房交了定金如果不买能退吗? 在购买房产的过程中,交付定金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定金的作用是作为购房者的诚意金https://zhishi.fang.com/xf/qg_1090828.html
11.市民交5万定金买房遇"坐地起价"愤而起诉房东楼市记者采访中发现,今年以来,长沙各级法院已判决了多起“房东毁约案”,均是买主胜诉。黄先生几个月前以115万元的价格,购买王先生位于开福区藏珑湖上国际花园一套住宅,签约时缴了5万元定金。后来王先生称“不想卖了”,经与黄先生协商,退还了5万元定金,并赔偿1万元损失。不过,黄先生在协商合同时约定:“如有在近两https://www.icswb.com/h/155/20170407/47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