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民这几天心情特别好,因为他儿子的学籍刚刚进入沈阳市内五区一所高中,2013年能以沈阳市应届毕业生的名义参加高考(微博)了,这是他努力了一年多的成果。
沈阳市教育局支持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
1、在沈购买新商品房的人员,其学龄前子女可就近安排到优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2、在沈购买新商品房的外地人员,其子女有入中小学学习需求的,可享受沈阳市民的同等待遇,就近在学区内安排入学。
3、在沈购买新商品房的外地人员,其子女可直接在沈参加中考;如子女已在外地就读普通高中,需办理转学手续的,教育部门将按照有关规定,安排专人帮助办理手续,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家长认为“高考移民”违背公平原则。资料图片
刘娜制表
辽宁省防“高考移民”不断出台新规定
1、2009年高考报名,辽宁省教育厅提出,辽宁省单人户口考生(含和非直系亲属户口在一起的考生)参加辽宁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要求在辽宁省的户籍截止到报名开始之日为一年以上、高中学籍为三年。
2、2010年在辽宁省考生的户籍截止到报名开始之日为两年以上、高中学籍为三年。
3、2011年辽宁考生户籍满三年、高中学籍为三年,是往届毕业生的,还须具备辽宁省中学毕业证书。
购房风波
百名外地考生落户被投诉
记者调查
主管部门“调查结论”含混
在该区纠风办主办的“政风行风热线”网页上,记者查到了投诉者提到的主管部门“调查结果”,大意如下:
2010年3月25日,区纪委纠风室与区教育局纪委,联合对“高考移民问题”进行了调查。经查,区政府为推动该区建设速度,与河北唐山亨通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签订了100户团购该区商住楼合同,这些住户中有100名初高中在校生需转入相应初高中读书,请示沈阳市教育局帮助这些学生办理学籍转入审批手续。
沈阳市教育局根据“沈阳市教育局支持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十条措施”中第七条的具体规定:“在沈购买新商品房的外地人员,其子女可直接在沈参加中考;如子女已在外地就读普通高中,需办理转学手续的,教育部门将按照有关规定,安排专人帮助办理手续,为其提供优质服务”,批准了其中70名高中学生的学籍转入。转入一所高中65名,另一所高中5名,其中高三43名、高一高二27名。另外有26名往届生及1名应届生就读私立高中,1名日语学生就读某区,两名初中生就读于区初中。总计转入学生学籍100名。
本区2010年的高考报名工作是根据沈招考办发(2010)31号文件《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精神进行的,其中文件第四项第二条规定:高考报名资格审查实行学籍户籍双认定的办法。应届考生报考资格由毕业学校负责审查,往届考生及同等学历考生报考资格由户口所在地招考办负责审查。
招考办对以区私立高中为报名点报名的26名往届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了认真审查。高考报名往届生报考需提供户口本、身份证、高中毕业证。经与公安部门核实,这部分考生全家户口确在2009年转入,并且办理了身份证。这部分考生又都具有高中毕业证,毕业证盖有河北省所在市教育局的钢印,最后一页是河北省会考防伪成绩条。根据2010年高考报名文件精神,又咨询市招考办(对户籍全家转入的符合其他报考条件的考生可以在我区招办报考),招考办对这部分考生给与了正常报名。“高考移民”就是某个考生的户籍关系在即将高考的前夕由甲省区迁往乙省区,在乙省区报名参加高考。但这样的户口迁移方式,如不是迁到考生的父母或直系亲属那里(注:其父母或直系亲属多少年前就居住在那里),其在乙省区参加高考的成绩往往是无效的,也是不能被高校录取的。
综上所述,河北唐山转学籍就读本区公立高中的43名应届生,就读于私立高中的26名往届生,不属“高考移民”。
人们一看便知,这个“处理结果”只对26名往届生做了详细解释,而43名进入高三的应届学生是如何参加高考的,却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
在王跃民看来,这100户实在很幸运,原因是“政府部门同开发商拧成了一股绳,当钱起了作用之后,这100个孩子能这样顺利地入学并参加高考”。而他,没有赶上这一拨,所以走的路则要比这些家长曲折得多。
四处奔忙
多花6万元办下房照学籍
在沈阳,“高考移民”的重灾区并非只有上文提到的这个区,只是该区一次性进来100名学生,实在太招风、太明显了。
在沈阳市内,房地产开发商多,楼盘也是数不胜数,房子价格也要比周边高出几倍。所以,从春节前到上个月,王跃民一直在沈阳周边的楼盘转悠。他觉得,周边的房价要比市内低得多,买了房后,不仅可落户,房子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他最先看的房子是在沈阳到新民之间的胡台镇,这个叫“爱国家园”的楼盘,每平方米均价只有2100元,可再一细打听,人家的开发商都有“五证”,而他们只有“三证”,谈了半天,售楼小姐才告诉他说:“我们这是小产权房,落户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王跃民只好做罢。
他第二站来到位于东陵区汪家镇的“东湖家园”,同样看好这里房子每平方米均价只有3300元,且楼盘已开盘三年之久。就在王跃民几乎选好了房子后,售楼员才告诉他,他家的楼盘别看已卖了三年,土地出让金去年底才交上,到现在房子的销售许可还没有下来,所以买了房子后,房照什么时候能下来还是个未知数。售楼员补充说:“知道你是为了孩子来辽宁高考而买房子,才对你说的。”房照说不定什么时候下来,那落户当然也就遥遥无期了,他又选择了放弃。
接下来,王跃民又跑了数家楼盘,可是,一问房照何时下来,对方都说得入住一年之后。不用细算就知道,这些楼盘入住最快也得半年以上,入住后再等一年才能落户,那么上高一的儿子肯定是无法在沈阳参加高考了,所以他不得不一次次选择放弃。
王跃民将他的购房遭遇归咎于来沈匆忙,来前又没有与早两年来的老乡们很好地沟通。当他在沈阳十几家楼盘走了一圈后,才想起去找早几年来沈阳购房且孩子已经参加高考的同乡。
他说自己还算很幸运的,这位唐山同乡很快就给他介绍了一位某区教育系统的“重要人物”。这位“重要人物”很快便为他介绍了一家房产公司,说是现房,只要一次性交完房款后,保证一个月之内就能下来房证并迁来户口,但有一个条件:因为这么快办下房证并迁入户口,是商家为他“特事特办”,所以要比合同上的房款多拿出6万元来办这事,王跃民没有犹豫就答应下来。他认为,这6万元,房子升值几个月就回来了,更重要的是,入户口入学籍才是最重要的。
对方还真的说到做到,几天前,连孩子的学籍都办理完毕了。
买房降分
针对此事,2010年6月23日的《齐鲁晚报》曾进行过报道。
当时“人和新居”这家楼盘的销售人员是这样对《齐鲁晚报》记者承诺的:“(辽宁)对外来移民非常欢迎……”“我们在河北唐山做这项业务7年,今年才来山东开拓市场,因为山东的高考人数多,录取线高。”“山东的学生太苦了,到辽宁去,随便考考都能上个名牌大学……”销售人员表示,最近公司大部分人马都出差了,在济南周边各个城市做营销宣传,目标就是刚上高一学生的家长。
最后,销售人员对记者强调说:“跟你说实话,我们卖房不在房子上赚你的钱。”原来,每办成一单,客户需要交给公司1.5万元的代理费,公司保证在45个工作日内办好房产证、落户、转学籍等手续,而家长只需要在看房、落户、办证等几个关键节点去几趟沈阳就行了。
对此,《齐鲁晚报》提出质疑。第一是:“在辽宁高考,分数线真比山东低100多分?”第二是:“移民”沈阳,高考时能否通过资格审查?报道通过这两点质疑,提醒当地的家长们一定要小心。
风险巨大
“禁移令”催生“移民楼”
其实,在调查沈阳及辽宁的“高考移民”问题时,记者也着重调查了辽宁与河北及山东高考分数线的实际差距。当然,在录取率上辽宁比山东略高,但是高考两省分别命题,分数并没有可比性。至于“在沈阳买房落户,高考录取线可以直降100分”,沈阳市120中学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山东和辽宁的高考不是一套考题,两省分别命题,难易程度也不同,毫无可比性,单纯从分数上来比较没有任何意义。
貌似一条完美的“高考移民”路线,到底有无风险?辽宁省招生考试办公室于2009年出台了新政策,逐步对考生的户籍、学籍年度进行限制。比如辽宁省2009年要求考生在辽宁的户籍满一年以上,2010年规定户籍满两年以上,2011年则延长到3年以上,同时要求拥有当地学籍3年以上。
专家解析
当“禁移令”碰撞房地产
早在三年前,海南保亭曾出现非法“高考移民”问题,5人因职务犯罪被判刑,这5人当中,有教育系统人员,有负责户籍的警方人员,这些人将25个学生的户籍及学籍合法化,最多的收了7万余元好处费,最少的也得到2万余元好处费。
2009年11月,贵州省清镇市远洋中学教师徐某联系村主任王某,为河南籍学生郭某办理了移民高考,并索要了5万元。清镇市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审理了此案,9名被告中7人被判刑。
辽宁大学教授刘冬杰认为,一些商家的卖房行为,似乎是无法控制的,有市场有需求就有商家介入,这本符合市场的经济规律,可是,“高考移民”这个市场却有所不同,它的背后隐藏着太多的东西,“高考移民”破坏了教育公平。办理有关证件、证明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不是不了解国家有关规定,而是明知故犯。
辽宁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法学教授佟连发表示,“高考移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在现有条件下,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问题还不现实,只能是尽量公平、公正地解决优质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这就需要在政策和法律上作出科学界定,既要防止考生投机,也要防止教育行政部门不规范行为给考生利益带来损害。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利民则表示,从国家现有规定来看,“高考移民”也许是非法的,可追究其本质并非那么简单。“高考移民”的本质是政府管制(招生指标)和户籍制度双重约束条件下的特殊产物,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取决于政府在这两个方面的制度改善和制度创新;最低的限度是能够把考生享受招生指标权从现在附着于户籍的状态下剥离出来。
他说:“在一定意义上,‘高考移民’只是政府管制的必然反应而已。什么时候高考报名不再需要资格了,‘高考移民’也就自动消失了,而高考公平才真正到来了。因为1997年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第13条称,‘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以一切适当方式,对一切人平等开放’。如果说高考移民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那么不同省籍的分数线差异是不是也无异于违背公平竞争原则?”首席记者孙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