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九银十”这个理念上来说,今年青岛房市的九月基本算是盖棺定论了。
如果一切顺利,那自然是行业内上下齐欢庆,有人买到了心仪的房子,有人赚的钵满瓢满,皆大欢喜。
可像今年这情况,开会是免不了了,分析各方因素,总结经验教训,把锅都甩给疫情显然是不负责的。
问题摆在这里,怎么去解决呢?
01买房子的人,变了
2020是个特殊的年份,今年第一批90后迎来了而立之年。
这群曾经被贴上“非主流”、“小皇帝小祖宗”、“无下限追星”、“游戏少年”标签的人,终于要面对社会毒打了。
90后开始拥有记忆时,是中国住房货币化的时候,随后在90后长大成人,逐渐建立自己的三观时,那是中国房地产的传奇年
代。
如何吸引90后的目光,如何找到让90后更舒服,更心甘情愿背上房贷的手段,将是地产营销的课题。
02新营销套路赚足眼球
这样的土路子显然不会让现在的青年人满意。
做营销,你得讲究个投其所好。
听说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打游戏?——好,各种小游戏小程序H5,统统给你安排上。
听说现在年轻人喜欢追星?——好,地产公司直接请明星开演唱会,实力冠名,还怕你不知道我卖房子?
听说现在年轻人喜欢科技感?——好,智能AI机器人置业顾问,温柔专业随叫随到还会卖萌抛梗。
听说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宅着不出门?——好,地产销售变直播主播,“我家房子真是好,老铁来波666”
还有VR看房,让你足不出户就能知晓房子状况,真正做到“云踩盘”。
最让小助手觉得哭笑不得的,是就连这些营销手段本身也要营销一番。
话说的很玄乎,什么AI技术大数据,什么一站式管理,什么线上线下融合无缝连接……
有时候我真的分不清这是行业内卷还是真能开拓市场。
03打铁还需自身硬
以小助手这种比较传统朴素的观点来看,营销终究是跟产品本身密不可分的。
但如果质量连及格线都达不到,那你在营销上再怎么整花活,都是于事无补。
对,我说的就是房地产行业的质量。
今年青岛闹出过不少类似的事情了:
西海岸、胶州产业新区的新盘,不少业主因质量问题拒绝收房。
空港片区交付也被业主花式投诉,类似的还有即墨某大盘……
打着精装修的旗号,用料以次充好,工程质量也一言难尽。
比如说好的精装,住了一年,墙面就开始发黑溃烂,
上下水管的材质、电梯的品牌和质量、小区花园配套……没有一样能跟宣传对的起来。
你要去找开发商,那必然是拿出合同两手一摊:
“你看合同里都写明白了,这可是你本人亲自签字盖章摁手印的,我们也没办法。”
再比如今年年初城阳某盘,实际交易价格居然高出网签价一倍之多,交房时逼着业主买“天价车位”
以此来冲抵比网签价严重超出的部分,反正都是类似的花招,变着法儿的提高价钱,缩水质量。
样板房和实际有差距,小助手觉得也就忍了,你哪怕买包方便面,上面还印着“图片和实物未必相符”
你自身是70分,美化成80分还则罢了;吹出去自己80分,实际业主一收房是40分……
这不叫营销,这叫缺德。
这些东西,是靠什么VR看房、智能顾问能解决的吗?
老祖宗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张是一种媒介,随着科技的进步,纸变成了新媒体,变成了手机,但道理是一样的。
04质优?价廉?我全都要
曾有人总结过为什么房地产行业经常出各式各样的乱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常年的卖方市场。
价格、质量,买方都无权参与无权过问,连提出质疑也不管用,真就是任人宰割。
而现如今,中国的城镇化已经进行了这么多年,国家也再三强调了“房住不炒”的重要性,
小助手还是很期待未来的房地产行业更加规范,不再有那么多潜规则,不再有那么多劣币驱逐良币的案例,
一个家庭掏空积蓄背上几十年的负债,才买下来的房子,他们配得上更好的质量,更高标准的要求。
当然了,现在其实就有一种保证你买房质优价廉的方法——那就是申请人才公寓。
以青岛来说,产权型人才公寓至少比市价下浮20%,有的楼盘价格更低。
质量不敢说上限多高,但下限绝对有保障。
退一万步讲,就算真让你赶上了豆腐渣工程,普通商品房你闹一闹未必能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