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昨日,这事有了最新进展。广州天河警方向媒体通报了这宗案件的初步调查情况:陈某(即娜娜)涉嫌利用手机朋友圈、网络聊天群等途径,以预先销售广东某集团、香港某公园旅游套票的名义实施诈骗。
目前,天河警方已立案侦办,并依法将犯罪嫌疑人陈某刑事拘留,此案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买主:不是朋友推介我才不会上当
李女士是六月份预订的旅游套餐。“快暑假了,小朋友一直念叨着要去珠海玩,我也就一直挂在心上。”
一次和朋友聚餐的场合上,李女士和一位朋友闲聊时,朋友说起自己预订了暑假的旅游套餐。“正好就是珠海某乐园,套餐包括五星级宾馆一晚住宿,早晚两顿自助餐、6张门票,套餐价不过2000多元。”李女士算了下账,光6张门票的价值就差不多2000了,套餐的价格相当划算。
“这个价格明显很低,如果说是某家小旅行社推出的,我可能都不会那么相信,还会担心旅行社旅途中加价之类的。但是是朋友推荐,而且朋友自己也买了,我就觉得可信度很高,就没有细想。”李女士说,当时朋友还略微解释了下,票价如此便宜的原因,是因为卖票的是酒店内部人士,有优惠价。
“她很快发了一组验证码给我,说入住的时候,凭验证码办理入住和领票手续,而且还推送了另外一位客服小东(化名)的名片给我,叫我出发前几天再跟她联系领票和入住事项。”
李女士觉得服务还挺周全的,万事俱备,只等出发日期。
李女士这才发现,莉莉根本不认识所谓酒店的内部人士,她甚至连总代理的身份都不清楚,她只是整个链条中最末尾的那一环。
二级代理莉莉:我是真的觉得好,才推荐给大家
莉莉自己就团购过该乐园的套票,也成功出行。“我团购过三个乐园的套票,都玩成功了,真的是觉得好,我才会推荐给大家。”莉莉说,自己一开始也是从朋友那里看到有套餐优惠,就买了试试。
生意做得顺风顺水,莉莉完全没有想过其中还会另有波折。
“5号晚上,这事突然就爆出来了,小东就跟我说,原来那些客人去乐园的门票钱、酒店钱都是她自己垫付的,根本就没有这个优惠。现在总代理娜娜被抓,她也垫付不起,所以后面的套餐都要取消了。”
随着消息的传播,莉莉的手机开始不断响起……“第一次觉得手机是个恐怖的东西,有时候真想关机,可又怕关机后,大家会以为我是想赖账,又不敢关机。”
“我们最终的决定是,不管能否追回退款,自己不能失信于人。”莉莉说,自己做的是熟人生意,很多人都知根知底。朋友圈里虽然有些顾客素未谋面,但都是熟人的朋友介绍来的。“我们砸锅卖铁也不能失信于人,更不能让朋友的声誉受损。”
一级代理:负债175万,卖房也要还钱
由娜娜所慢慢衍生出的各级代理中,文哥是最早的一批。
文哥本是一名从事多年保险行业的业务员。因为“说一不二”的行事作风,加上多年在圈里攒下的口碑,文哥逐渐成为朋友圈内的“话题领袖”。对于文哥来说,不论是面对客户,还是自家的亲戚朋友,信誉是他最重要的东西。
可是,就是这么一位经验老到的“圈内领袖”,这次也栽在了“朋友圈”里。这次,他要想保住自己的信誉,恐怕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最初,文哥也是买了优惠套票的顾客。
2014年11月,文哥在同事的介绍下,认识了娜娜,他和几位朋友一起,从娜娜处“团购”了十套票。“当时她就在做买10送3的优惠活动,我们就把多出的3套票顺带卖出了。”文哥说。
随后几个月,亲朋好友随即带着套票成行,回来之后都对廉价的套票赞不绝口。2015年2月,文哥自己带着全家人来到香港某公园,用套票完成2日行程后,随即在自己朋友圈内发了帖,称赞这趟旅行靠谱。
这个状态发出后,不少本来就是文哥的客户就前来问价。文哥就找到自己当初买票的娜娜,问她手中是否还有余票。
随着朋友之间的口耳相传,逐渐,文哥在朋友圈中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卖票人”。大家都知道,文哥手中有一些乐园的亲子特价票,文哥也慢慢做起代理“卖票人”。
“现在回想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拿票的价格真的什么样都有!”文哥说,每次拿票,娜娜都会给出不同的价格,“最低只要800元,最高可能去到1800元左右。”每次拿到票后,文哥都会在自己进货价的基础上,加价200-300元,随后将其卖出。三个月内,文哥轻松卖出300余套票。
5月,进入旅游旺季后,文哥的生意也同样火爆起来,“4月中旬时,基本就可以达到每天10-30套。”文哥说,当时自己手中每天的流动资金都在10万元以上,这让他大赚了一笔。
越来越多的买票人找上文哥,最终,文哥招募了两个稳定的二级代理商。还曾有一些旅游公司找到文哥,表示其手上有客源,愿意从文哥处拿套票。
某些旅游公司拿票后,随即将票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挂在自己的门店和官网上进行销售,往往很快就被顾客抢购一空。对于文哥来说,和这些“有门面”的公司合作,也是自己信誉进一步增加的象征。
文哥很快成为娜娜手下的“皇牌”代理商,就在事发前夕,文哥还和另外一位代理商同娜娜签下代理协议。“这么多代理,只有我们两个和她签有合同。”文哥说,这次签合同,实际上是为了在代理商之间争夺酒店房间的额度,保证自己每天能拿到稳定客房。为此,文哥付出一笔不少于30万的费用。
如今,在娜娜的套票无法继续使用之后,文哥面临更大的麻烦,一方面,他将无法继续这门生意,另一方面,他或许会收到各种顾客和二级代理的投诉。
“我是一个有头有脸在外有工作的人。”文哥说,不少顾客是其本来的同事和客户,如今出了意外,他要向别人赔钱,目前,经文哥初步计算,他已经有最少175万的负债,这对目前的他来说,是一笔无法偿还的款项,或许只有卖房,才能解决眼下的危机。
所幸的是,一贯谨慎的文哥有个基本原则:“不压货”。“我有一单就下一个订单,现在我手上就剩下10余套票。有些代理商至今手上还有500余套套票没有卖出,囤票的代理商将会最直接地承受损失。”
远远低于成本价的特价票究竟是怎么玩转的?
文哥分析,在娜娜的套票中,所有人都只能订到次月的行程,当消费者向代理商咨询时,代理商往往会以本月票量紧张来诱导消费者延后行程,娜娜可能玩的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娜娜专门聘用了几位员工为自己负责订票,游乐园的行程通常包括:车费、游乐场费、酒店费及第二天早餐等多个环节。而几位员工每人负责一个单项的订票,支付这些费用的钱都是“真金白银。”
“酒店的钱都是刷卡支付,香港某公园的票都是她在官网买的。”一位代理商向记者分析,当娜娜在第一个月卖出10张票后,行程会在第二个月才开始,但是,想要补上第一个月的窟窿,需要第二个月拉来3倍的旅客。
庞氏骗局:拆东墙补西墙
庞氏骗局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这场朋友圈里的订票骗局,采用的正是这种手法。
朋友圈随手转发或要担责
实际上,朋友圈里的这种“推荐”处处可见。“我去这家餐馆吃了,觉得真的不错。”“我去这里玩过,非常划算。”这样的推荐究竟是否构成担保?是否要担责?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周玉忠律师表示,朋友圈销售是一种新商业模式,这主要涉及到利用转发人的信誉。
周玉忠律师表示,如果只是就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实,向大家传播,确实没有进行欺诈,但有时仍可能被利用。实际上,网络骗局已是多种多样的,转发的影响也已超出个人控制的范围。“你买的这次票是真的,但你的一次成功交易并不能确保这家公司的诚信如一。”
“所以,朋友圈的转发是否需承担法律责任,因案而异。”周玉忠最后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圈有欺诈,转发时要谨慎。
朋友圈的商务信息需加强审核
谷虹举例说,之前也有一个旅游公司推广,就带有类似的传销模式。“你介绍的下线多,你今年的旅游费用就全免,这则推广也是在朋友圈里刷屏,结果最终也被有关部门证实,这个公司根本没有旅游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