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认为,北京二手房遇冷有多个原因。指导价等新政使得高价学区房迎来震荡,而信贷收紧也使得买卖双方成交难度加大。同时,近期频繁出现的房企违约事件也使得市场观望情绪加重。
成交连续7个月下调
实际上,北京二手房市场“金九”成色就不足,而“银十”则再度失约。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9月份,北京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2%,是北京今年以来首次出现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
而进入到10月份,北京二手房价格仍然没有回调的态势。价格方面,中原地产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0月份,北京二手房参考价格连续2个月出现下降,为5.99万元/平米,包括西城、朝阳、海淀等在内的13个区域房价环比均出现下滑。不过,整体来看,2021年北京二手房月均成交价格一直徘徊在6万元/平米左右,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高价学区房回归理性
在房产中介黄佳(化名)看来,近期北京二手房市场成交量与价格出现回调和信贷政策以及学区房等政策不无关系。“尤其是海淀和西城的学区房动荡,让房价的预期没有那么高了,价格也因此出现下降。”黄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指导价格和此前市场成交价格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海淀学区房近期成交价格相比较此前都有一个比较大的下滑。”黄佳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此外,黄佳表示,北京此前二手房贷款有所收紧,放款周期延长,这也导致了二手房成交量下滑。
“我这里之前有一个客户,想要置换一套海淀的学区房,也找好了房源。不过,他的贷款迟迟没有拿到,买家后来也等不及了,这个房源最终也没有成交。”黄佳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黄佳说:“市场变化太快了,政策几乎是月月都有新的。之前是堵死了假离婚炒房,然后又是收紧贷款。客户们有观望情绪是正常的,现在大家都没办法准确把握后续市场的走势,只能是先选择暂停交易。”
房地产走出“至暗时刻”?
融资收紧、企业出现负面事件以及土地市场成交遇冷最终都使得人们对房价预期出现减弱,并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交及价格下滑。不过近期,多方似乎都透露出信号,表示房地产即将走出“至暗时刻”。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第三批集中供地已经拉开帷幕,而多城更是下调了竞拍门槛。目前,已经有上海、深圳、广州、济南等城市发布了第三批集中供地公告。整体来看,上述城市均针对出让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降低起始价、降低保证金等。
以南京为例,《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南京第三批集中供地取消了此前“不得联合报名竞买、不得合作开发、严禁股权转让”的要求,且房企资质由此前二级或一级下调至三级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