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贷款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基点(BP)
2019年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2019〕第15号,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各银行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基准。
例如,人民银行公布的五年期以上LPR为4.2%,小王与商业银行A贷款合同约定的定价为“5年期以上LPR+5BP”,则实际贷款利率为4.25%(4.2%+0.05%),若合同选择浮动利率的,则利率会随着LPR变化而调整。(注:1BP=0.01%)
(二)存款利率:存款基准利率+基点(BP)
我国的存款基准利率由央行制定并公布,各金融机构可根据存款基准利率确定存款实际执行利率,现行定价方式为“基准利率+基点”。
例如,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50%,商业银行A在此基础上加5BP,则该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挂牌价格为1.55%(1.50%+0.05%)。
三、为什么要明示年化利率?
陷阱一:只展示日利率或月利率貌似很划算
看起来很划算,实际年利率=日利率0.05%×360=18.00%。若提前偿还部分本金,实际年化利率会更高!
陷阱二:分期收费只展示每期支付的利息或费用乍看也不多
小王用消费分期贷款买了价值12000元的电子产品,贷款采用分12期(月)还本付息的方式,每月0.5%的费用。
表面上年利率是月利率0.5%×12=6%,乍看一年6%利率不高,但实际上随着还款本金逐渐减少,按实际占用本金计算得出真正年化利率高达11.5%!
陷阱三:“砍头息”
爱美的小张借款10万元办理“医美贷”,贷款采用分12期(月)还本付息的方式,月利率0.5%。签完合同后,发现实际到手只有8万,剩余2万是放贷机构一开始收取的“贷款服务费”(俗称砍头息)。
表面上年利率是月利率0.5%×12=6%,但按实际占用本金计算出年化利率高达55.43%!
小提示
明示贷款产品年化利率的政策要求,有助于借款人更直接地判断和比较贷款成本。上述案例都是通过混淆概念“美化”表面利率,造成“低利率幻觉”,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认真分辨!
如果发现银行及其他放贷机构没有明确告诉你借款的“年化利率”,可以要求他们提供,或者向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反映维护自身权益。
四、利率小课堂
(一)固定利率、浮动利率的差异?
1、固定利率:利率不变。
2、浮动利率:利率会随着基准利率变化而调整。
(二)日利、月利、年利如何换算?
年利率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月利率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日利率(也叫拆息)以日为单位计算利率,月利率=年利率(%)÷12,日利率=年利率(%)÷360(或365)。
例如,小赵到银行存了100元,1年后获得利息2元,则年利率为2%(2/100),月利率为0.1667%(2%/12),日利率为0.0056%(2%/360)(或0.0055%(2%/365))。
(三)常用的分、厘到底是多少利率?
例如,“月息一分”即月利率1%,年利率12%;“年息一分”即年利率10%。
(四)什么是内部收益率(IRR)?
其中,n为年内还款频率(例如,每月还款一次为12,每3个月还款一次为4,每年还款一次为1),T为还款年数,由此计算得出的IRR即为年化利率。
例如某笔贷款总额12000元,月利率0.5%,采用分12期(月)还本付息的方式归还贷款,月供1060元。
普通的利率计算方式下:年利率=月利率×12=0.5%×12=6%
IRR的实际年化利率计算方式下:
IRR=11.5%,远远大于表面年化利率6%!
(五)等额本金、等额本息有何区别?
1、等额本息
每期还款金额相同,本金逐月递增,利息逐月递减。
2、等额本金
还款金额逐月递减,每期本金相同,利息逐月递减。
还款方式
等额本息
等额本金
首月还款
4948.71元
6361.11元
每月递减
0元
9.95元
末月还款
2787.73元
支付利息
78.15万元
64.68万元
还款总额
178.15万元
164.68万元
可以看出:
特点是每月还款金额不变,便于安排可支配资金。
特点是前期还款金额较高,后期还款压力较小。
两种还款方式各有特点,从名义还款额来看,等额本息的总利息支出较高,等额本金的总利息支出较低,但二者用IRR计算的利率是一样的,建议根据自身财务能力和资金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