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哪个行业可以像房地产一样,在过去十几年沉浮的经济周期中,始终保持着“万千宠儿”的姿态。
但是当“房住不炒”的主基调出炉之后,这个行业马上叫苦连天,“融资难了,买房难了,赚钱难了……”
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
其实房地产维权从未停息,真要较起真儿来,哪家房企没污点?
但高周转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房企,也惯坏了一个又一个房企。
对此有个相当可悲的逻辑:有人被捅了十几刀,警察抓到一个凶手,凶手却说“我捅的那刀最浅,你们不能追究我”。
尤其是当下房企融资环境遇冷,大多数房企是做不到高速度与高质量同时兼顾的,就像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叠加高周转,房屋质量维权频发,本来龙湖业绩会上的这一出闹剧就足以令人咋舌,没想到,龙湖的伤疤,才慢慢被揭开。
出现频率最高的,或者说龙湖维权重灾区,是重庆,而近期维权热度最高的是——新江与城悠澜。
调研总结后,让他们崩溃的点,是这些:
1、林徽因的“太太客厅”被安放在家楼下
这个宣传的点,不得说龙湖是用了心思的,把这一段才情与温情交织的时代佳话融到现代化的建设中,确实是个不错的卖点。
(前期宣传的“太太客厅”)
可是,这个“客厅”穿越时光后,却被无情地安放在业主楼下。
(而现实是这样的)
2、无处安放的“景观”
除了所谓的品质,人景互通的景观历来也是龙湖的一张闪亮的名片,但事实好像非如此。
(等待生根的植被)
(造型随意的景观)
3、“精装”成了“惊装”
按照龙湖的宣传,悠澜的定位是——高端!没错,这应该也是许多悠澜业主选择龙湖而毅然决然房企其他选择的最大原因吧。
“美丽家园”、“第六代洋房”、“有温度的社区”“善待您一生”……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这样一座“惊装房”。
(所谓的精装)
(不知所云的设计,随时到邻居家“串门”?)
这样的房子……如果接了,那岂不是成了地地道道的接盘侠?
针对这些问题,龙湖似乎显得有些不作为,或许是业主闹得太厉害,前几天龙湖出了一个看起来不痛不痒的通知。
本以为只有重庆这样的严重受灾区哀嚎一片,没想到大上海也没能逃出龙湖的魔爪。
比起重庆,在上海拥有一套房产,意味着付出的艰辛和承受的压力要高出几倍。我们都曾看够无数父辈为下一代起早贪黑的身影,也都见证过现代年轻人秉烛加班的夜晚。
龙湖何以上演“买家秀”与“卖家秀”?
龙湖·天璞,作为昔日的“网红盘”,问题依旧是说一套做一套。
(人车分流的“奇妙”设计)
(一个天璞,两般待遇?)
不得不承认,上海龙湖天璞一期确实凭借良好的园林设计火了一把,但是二期按照网友的讨论,似乎被“作践”了。说好的“只为超越而来”呢?
为什么龙湖会变成今天的样子?
而彼时的龙湖,2014年以及2015年的营收不过是在500亿左右徘徊,离千亿目标直接差出了一个龙湖……
龙湖自知,在当时的房地产行业,没有规模就意味着没有市场,失去规模等同于慢性自杀。
2015以后,龙湖变一改往日风格,开始疯狂拿地,快速开发,可以说把高周转发挥到了极致,终于在2018年突破了千亿大关。
龙湖历史业绩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中,分贝实现销售额881.4亿元、1560.8亿元、2006.4亿元、1056.2亿元,其中维权多发年2017,销售额增速高达77.1%。
而眼下,龙头房企又在纷纷冲刺万亿大关,龙湖已经顾不上其他开始糊弄了?吴亚军真的要验证“龙湖=糊弄”?!
一家房企,能够拿出的出彩的牌有很多,靠品牌、打战略、谋新篇,都是可以作为成功的筹码。
但是若想淡出这个行业,光失去人心这一条,就足矣。
望龙湖逐利有底线。
今年的龙湖算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对投资人来说,回报或许已经看到了。自年初以来,龙湖的股价也算是逆势走出了一波行情,最近也频频获管理层增持。
但是相比亮眼的财报,对买房子的人来说,他们关心的是买到的房子好不好。
这样集中式维权,为何投资者视而不见?还是说没有途径可见?
这可能也是投资者对房地产行业的维权事件司空见惯的原因吧。
或许,此次龙湖维权不单纯是一个社会事件,更是如今中国房地产乱象丛生的缩影。
不管怎样,人心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如果龙湖的品质时代成为过去时,那将会寒了龙民的心,砸了龙湖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