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假设你是一个在小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想买一套房子,请问你会在工作的小城市买,还是去条件好点的一二线城市,或者在工作地的省会城市买一套?
我猜不少人会选择在工作的小城市买房。
原因很简单,工作就在这里,买了就能住、省个房租,多划算!
这是普通人买房的最大误区。一套房子又像是一条锁链,很容易系牢一个人的发展上限,而小城市又是未来房价不涨反跌的重灾区,那里的房子,早买不如晚买,晚买不如不买。
很多年轻的刚需购房者学习房产知识,我经常建议他们在挑房时兼顾投资,因为这时候他们的压力很小,等后面压力真的大起来了,房子也能给自己一些支持。
我有一位学员,是江苏人。他当时从江苏跑来深圳学房产知识,不是为了给自己买房子,也不是想在深圳买房子。
而是为了给孩子买。
他们的孩子在昆山上班,原本计划是学习房产知识,知道该买昆山哪里的、什么样的房子。但学习以后,他们把买房城市换到了苏州。
苏州毗邻上海、浙江,经济、文化底蕴丰厚,尽管从面积上看,8657平方公里的苏州要比深圳大四倍多,但苏州水域面积大,一个太湖就占了苏州的四分之一,城市实际能盖楼的地方并不多。
深圳不是全国唯一值得买的城市,以苏州为代表的强二线城市,也会在未来随着中国发展而出现一大波红利。我的这位学员买房前先学习,思维显然提升了数个台阶:工作在昆山,但房子不必买在那里。
普通人买房,一来过于着眼当下,忘记看未来,二来喜欢以己度人。
你喜欢小区楼下有商业,但大把的人觉得这样的房子吵;你喜欢顶楼,有人嫌顶楼热,你喜欢低楼层而有人担心被蚊子咬。
喜好没有统一的标准,喜好对楼盘能否升值并无决定性影响。真正值得培养的房产认知,普通人——这里的“普通人”并不以金钱多寡作区分,而是因认知相似成为同类——买房的最高境界,正是摈弃那些无谓的标准而得来的。
产业、购买力与局部的供求关系,才是影响房产投资价值的根基;区域内已经形成的“势”,则是房产圈层价值的基础。
深圳湾与香蜜湖并列深圳的五大豪宅板块,但如果你想让孩子走出国线或公立线,香蜜湖将更有优势。因为深圳湾是很多老板、富豪搞关系的地方,孩子在深圳湾获得的是做生意的熏陶。
对上述板块的认知不清晰的,再有钱的人,在买房这件事情上我们仍可称其为“普通人”,并且不具备买房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