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小阳春”行情已经起势。上周末,记者走访了绍兴越城区多个在售楼盘,探访当前市场行情,看房的市民告诉记者,目前阻滞他们下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优惠差”,即售楼部里的报价不是最低价,他们还得通过其他途径去“砍价”,这让那些没有门路的购房者有点为难。
上周六下午,记者在镜湖新区某售楼部里走访,与前来看房的市民曾女士进行沟通之后,装作其朋友一起看房。在实地看了2个户型的样板房之后,曾女士对于该项目的开发商品牌和户型等都比较满意,尤其是得知其中小户型的房子在年底就能交付的时候还是很心动的,遂告知销售人员想买该项目的精装修房源。
随后销售人员为其挑了2套精装修房源并进行了报价,其中就折扣部分,现场销售人员给出了“8.8折”,且很明确地告知曾女士,这只是案场的优惠,如果说确定购买,她可以去向领导申请,能给到“8.6折左右”。另外,车位要花钱购买,但是具体价格也可以谈。
至此,曾女士说她觉得都很好,基本确定可以买的。
巧合的是,曾女士随后在售楼部门口遇到了一名相熟的小伙子,他是一名房产分销渠道的销售人员。该小伙见到曾女士在看房,立即凑上前来告知,通过他买该项目房源,可以给到“8.5折”,而且还可以送车位,他还告知曾女士一度看中的该项目大户型房毛坯房有“返现”促销,甚至还反问,销售人员不会没有告知此事吧。
记者也遇到了一名相熟的房产中介人员,她在得知曾女士想买房之后,也给出了一定的“诱惑”,一是折扣肯定也力争做到“8.5折”,车位也会去尽量做到最低价,成交后会有一定的“返现”。
虽然现场无法判断分销渠道和房产中介到底谁更优惠,但明确的是,曾女士如果直接在售楼部买房,肯定是“亏了”。
“本来冲动得想当场就下单了,这出来一听,觉得要回去多方比较才行。”曾女士说,她最近真的想买房,不仅在看新房,也在看二手房。之前在看二手房房源时,都是她照着心理价位去报价,一旦房东同意了,她甚至会觉得自己报高了。这次看新房,她最大的感觉就是售楼部里“没有最低价”,她本人是比较社恐的,不太喜欢跟陌生人打交道,尤其是房产分销人员,觉得他们的“热情”让人有点无所适从,所以她去看新房也没有跟那个小伙子说过,但是现在听那小伙子一说道,她觉得自己像个“傻子”。
对于此类现象,资深房产人士伊旭松表示,近年来,房产项目市场客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分销渠道(专业代理房产销售,一般只卖新房)和房产中介平台揽客,并支付一定的佣金,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早已司空见惯了。对于曾女士的情况,以其从业经验来判断,无论是分销渠道还是房产中介的额外“优惠”,其实都是他们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来给购房者的,以此来“抢客”而已,并非售楼部里有类似优惠而藏着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