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网创始人兼CEO张小龙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和用户相处。
放弃博士学位选择在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创业,张小龙在赚到人生第一个1000万时,果断印了100万本学习资料,以一元包邮的价格回馈用户。
如今,粉笔APP注册用户数超过3000万,付费用户数近500万,张小龙依然穿着T恤、布鞋,坚持为学生授课,享受学生称他是“最好申论老师”的快感。
在公司,他直接负责客服部,不仅负责,他自己就是一个客服。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以最近的距离了解用户的需求,提升服务体验。
“消费者给你的钱不是让你去买流量的,消费者给你的钱是希望你给他传递知识,提供好的服务,你应该把它花在这个上面。”
词云视频介绍
词云实录
No.1
哲学专业
记者:先是学哲学,然后当公考(公务员考试)老师,再到创业,什么促使了你这种人生轨迹的改变?
记者:确实不好找工作,是吗?
张小龙:对,然后被老师说中了。我认为哲学是人文学科之王,然后还有像历史、人类学、社会学这些我很喜欢。我非常认真地念了两年的哲学书之后,看其他的书很容易理解,其实你更容易在更大的或是更宽泛的一个这样的视野上,去学习理解到一些东西。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我们家的条件特别差,哲学专业是学费最低的。然后同时我又选了一个学校收费最低的贵州大学,我们一年的学费只要一千五百块钱,住宿费只要三百块钱。
记者:如果哲学这个专业学费贵,你还上吗?
张小龙:只是巧合,我喜欢的那个东西它正好学费比较低,那这个其实我是非常高兴的,但如果反过来是说我很喜欢的那个事情,它学费特别高,那我可能就放弃了。
No.2
六个馒头
张小龙:我在念大学的时候,其实是比较窘迫的,我第一年瘦了十多斤,但其他同学都变胖了。
记者:对,一般上大学都会变胖。
记者:在自己的一个世界里面。
张小龙:因为买书买得特别多,我一个月只有两百块钱生活费,最糟糕的时候早上去买六个馒头,因为中午是没有的,六个馒头只有一块五,然后早上吃两个,中午吃两个,晚上吃两个。
No.3
博士肄业
张小龙:我刚刚去做这个培训的时候,没有想把它当作一个事业,纯粹就是想补贴自己的那个生活费,就还是想做纯粹的学术研究。然后在纠结的过程当中就发现这个行业本身它的需求越来越大,到2011年的时候,我就决定来从事这个行业。到2011年的时候,我即便是兼职讲课已经很挣钱了,大概一年挣五六十万元,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我其实博士没有念到毕业。
记者:你遗憾吗?
张小龙:我不遗憾。我们导师也跟我说,“你原来写的那些东西,你可以把它梳理一下,凑一下写一个博士论文”,我说我不能写,我宁愿不毕业。还有一批人在学校里面是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你自己晃晃悠悠,同时也在做生意,在做培训,然后你又跑去写一个不是质量很高的博士论文,在那里瞎混一个这样的头衔,我认为是对他们极度不尊重,这也是不公正的,好处你全赚光了。你钱也拿到了,是吧?然后你学位也拿到了,就是不能这样。
No.4
首批用户
记者:你们的第一批用户是怎么来的?
张小龙:我们做题库做得比较早,这个吸引了一些用户,我自己因为在行业里面讲了比较久的课,有些同学认识我,就所谓的算是一个名师,有一定的名气,我们第一批用户,就是主要从这两个渠道来的。我们线下的课程当时一般是一万块钱,线上录播的课程大概是四千块钱。当时我在想要不我卖一个直播的课程,2013年的时候,只有一百多个人买。然后我说两千多块钱卖不动,那我们就卖一块钱,九块钱,十九块钱,那这个人数就有点多。
张小龙:对,但它确实还是没有形成这样一个好的付费习惯,因为2013年移动支付还没有那么地发展,毕竟大家对网上,对在线的,尤其是一个小的机构,其实信任度没有那么高。开始的人数,可能就是几百个人、一千多人这样的一个规模。
记者:就靠这些人的口碑,然后一点一点做起来?
张小龙:是的。
No.5
勤奋与天分
记者:你觉得勤奋和天分哪个更重要?
张小龙:我个人认为我不是一个太聪明的人,就是说你愿意更勤奋一些。包括我当时出来创业的时候,我就卖体力,讲课总行吧。我比人家多付出一点,比如有时候晚上讲到九点下课了,我都是十二点、一点。对于90%以上的人来说,勤奋是更重要的,所以你不要去多想,老老实实地做事情,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才能够“驶得万年船”。
记者:你最先开始每天直播的时候,你大概的一个工作量是什么样的?
张小龙:2014年的时候我光早上上课,就上了259个早上,我早晚上课,然后白天做别的。整个那一年,我光上课就上了2800多个小时,就是平均一天我估计至少工作16个小时。
记者:你自己特别“拼”,你会用这个“拼”来要求你的员工吗?
张小龙:我从来不倡导加班,我也不倡导拼命干活,就是我倡导需要有效地做事情,创造性地做事情。有些人说,“加班我给你钱”。人家不要钱,生活品质更重要。对我们来说,我一直希望就是我们企业最终能不能做得大或是能不能做得好,不一定。但是我们一定做一个善待员工和用户的企业,起码最后(如果)公司散了,大家会觉得以前这个公司还不错。
No.6
曾经很痛苦
记者:创业中间有过想要放弃吗?
张小龙:我曾经也很痛苦,这个痛苦到就觉得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成立的。我正式开始创业是2014年,过了半年多,然后团队七个人,四个人就走了。走了之后怎么办呢?我就自己又是编书,又做题库,又做运营,又做产品,又是老师,又是客服,全部什么都自己搞。非常痛苦的时候,说这个事情值不值得做,然后心里面很抑郁。传统行业的也在嘲笑我,就说,“你看要去搞互联网吧。”“创新,创啥新?先驱往往都是先烈。”我说我一定不能够成为先烈,我无论是为了自己,为了这些用户,还是为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记者:特别犹豫的时候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张小龙:非常痛苦的时候,我说不行,我去换一下脑子,就买了一个绿皮火车(的票),然后就坐上车,大概开了三四个小时,在张家口、北京之间的一个小县城我就下了车。在那个县城瞎晃,我就跑去理了个发,跟那个老板聊天,他说他们家小孩大学快毕业了。我说想做什么?他说他想考公务员。我说你们上没上培训课?他说没钱,上不起。然后我就打开我们的APP,我说几十块钱可不可以?他说可以可以,就愿意给他小孩报。然后我第二天就坐着火车吭哧吭哧地回来,我说继续搞,这个事情是可以干的。东西又好、又便宜,哪怕只有我一个人,我都要继续搞。所以说2014年的时候,真的是靠拼了命坚持下来。然后到2014年底的时候,我们一下就实现了五倍的增长。
No.7
没有买房
记者:近五百万的用户,一个人两百块钱,那就是基本是年收入现在已经能达到近十个亿了。
张小龙:对,是的。
记者:那你从吃一天只能吃六个馒头到现在年收入是近十个亿,你的心态有变化吗?
张小龙:我觉得我的心态一直没有变化,一个是感谢我们的老师,然后我其实更注重的是那个精神层面的。我自己挣到的第一个一千万元,交完税之后有八百万元,然后我拿了两百万元去做我们那个学科基金的捐赠,然后除此之外还给家里人、亲戚朋友等等之类的,我手里面就剩三百万元,然后这三百万元在2015年的时候,当时我就选择拿这三百万元在北京买个房子。
记者:2015年的时候,你是赚到了一千万元的时候。
张小龙:对,但我并没有去买,我到现在都没有买房子,我是认为这些东西是不重要的。
记者:你年收入十个亿了,还是没有买房子?
记者:报复性消费一下。
张小龙:对,奢华或是报复性(消费)。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尤其是你有钱了之后,其实压力是更大的。你手里面掌握的钱越多,那其实你得去考虑怎么样把这个钱更好地去用,无论是用到产品研发上,用到服务上,或者是去激励员工,或者是去做一些什么样的新的品类投放,资产越多,其实社会责任越大。
No.8
喜爱读书
记者:那你对什么比较感兴趣?
张小龙:除了工作之外,我可能就是平时没事会瞎读书。我办公室的书之所以乱七八糟的是因为我都在读。我觉得我自己最幸福和快乐的时光是在学校里面念书的时候。我们今天有个人说“物欲横流”,其实所有的这个欲望都是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哪里有什么物欲?你得到一个东西很开心,其实还是开心才是你的那个诉求,并不是那个东西本身是你的诉求,是那个东西无论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它可能给你那个层次的……
记者:愉悦感。
张小龙:对,那种愉悦感,它其实都不如一个精神的它丰富,它更有层次,它更加的立体。
No.9
80后创业者
记者:你觉得80后创业者跟前辈、后辈比起来,优势和机会在哪?
张小龙:像60后、70后的企业家,他们确确实实靠自己的这个勤奋努力,然后出来的,并且面对非常恶劣的激烈的各种各样的竞争环境,但总体上我接触到的80后企业,在这方面要更好一点。今天你看我们创业,不再像50后、60后的企业家,甚至70后的企业家,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压上,有投资人给你投钱,有不少的人愿意拿比较低的工资,然后来和你一起做,只要它是有未来的。所以这个环境非常大的变化,让80后的企业家他的心态在这方面稳一点。
另外的一个,就是80后企业家,我认为有一些不太好的地方,可能包括我自己多少有这样的品质,就是比较急躁,过于的心态急躁,导致这个企业在一个好的赛道里面,在一个好的行业里面,最后反而是没有做好。我们今天在这样一个技术和资本的加持下面,80后的这个企业家,是需要警醒和需要反思的。
No.10
警惕资本
记者:刚才你提到资本,80后的创业者是很善于利用资本的,但是粉笔网好像一分钱的融资都没有拿过,这是为什么呢?
张小龙:我在创业之前年薪就一百万元,税后。如果团队小的话,我自己挣的钱都可以养活这个团队,是一个比较小的团队。所以说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在这样的行业里面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那么缺钱,这是一个。
另外的一个,我对资本有点警惕,因为教育是一个相对比较慢的事情,你不能够拔苗助长。资本就是有点像,它给你提供一些资源,它催肥,然后不断地给你施肥,施多了会死掉的,所以说我不太愿意让更多的(资本)来干扰我的节奏,就是我对一个事情是有一个节奏的,包括公司的节奏。
No.11
创造价值
记者:你觉得把这一个企业做好做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小龙: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你不能有那种机会主义,不要耍小聪明,一定是要如实的真的是去通过创造价值,通过提升效率来服务我们的用户。就是你只是做得一般好,他说也还行吧。然后你做得很好了,他说这个做得不错。如果你做得特别好,他会尖叫的。他尖叫周围的人就说这个简直是没有想到,没有想到是这样的。
我们2015年的时候,利润有一千万元,我们那些用户其实都是我们最早期的那些用户,他们既然这么相信我,并且还让我挣到了钱,我一定要回馈他们,我就把这一千万元拿去印了一百万套书,一块钱包邮,其实就是不要钱,全部发出去,我发这个书的时候,我们的这个行业里面的人都认为我是搞的噱头。有些超市不是这样干吗,一块钱买个电冰箱只有一台,然后排到第一个能买到,后面就没有了。不是,我们都能买到,没有饥饿营销,你来买都能买得到,并且我卖了十多天才卖完。
我曾经好为人师,喜欢在行业里面去讲。我说我们这个行业里面,不用老把很多的钱去花到其他(地方),消费者给你的钱不是让你去买流量的,消费者给你的钱是希望你跟他传递知识的,提供好的服务的,你应该把它花在这个上面。
No.12
没有销售
No.13
客服小龙
记者:如果没有销售的话,你的公司员工构成是怎样的?
张小龙:我们现在一共有1062个员工,我们的老师是有650多人,然后我们的客服团队是有80多人,我们还有精明强干的技术和产品的团队。
我们公司到今天为止,我一直在负责的一个部门叫客服部,我不仅负责这个部门,我自己就是一个客服。很多人来跟我们聊的时候,说什么小编,我说我不是小编,我是小龙。因为只有你在做客服,你才知道这个学生他有些什么需求,用户他有些什么需求。那反过来,你来优化提升你的服务体验。
No.14
时代印记
记者:公司做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你觉得是你之前就能料想到的,还是一步步不知不觉就走到今天这个样子的?
张小龙:我首先没有想过我会来经营一个企业,客观地说,就是公司它能够做到这个规模,是和这个时代大的背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说真的是感谢这个时代。《增广贤文》里面有一句话叫“小富由勤,大富由命”。这个命还不仅仅是你自己的命,而是整个时代的这个命运。那其次感谢的是科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那它确实是会改变一个行业,(无论)从商业模式上,(还是)从它的这个运行效率上。如果没有这个的话,我最多就是做一个传统的线下培训机构,我有可能是老师更好一点,我讲课更认真一点,对学生更负责任一点,就仅此而已。
No.15
机遇和挑战
记者:你觉得在线教育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哪?
张小龙:我觉得这个机遇是非常多的,未来非常大的两个机遇,我觉得两个方向,一个是做自适应学习,就是通过技术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本身的针对性,缩短学习的路径,比如说我们通过这个数据模型的分析,一个人我让你做了几个题之后,你哪些题会做,会做的题我就不让你做了,你哪些题完全不会做,完全不会做的,我也不让你做了,我让你听一节课,通过数据的分析支持你的这个系统。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我们这个在线的,其实实际上认识到本质上教育培训行业它是一个服务性质特别重的行业,所以一定要把互联网加服务,就要把服务这个加上去。
所以说一方面通过纯技术的这个产品,让他非常高地优化效率,还有他对学习需求特别强烈,那我觉得服务这样的因素加上去,这个可能是在线教育,在模式上,在线发展的两个路径和这两个大的机会。
No.16
终身学习平台
记者:你心中对粉笔网的最终期待是什么?
张小龙:那种靠在大学学的四年,然后就能够吃一辈子那种时代已经过去了,你需要各种各样的学习,有些可能是纯粹知识性的,有些可能纯粹技能性的。所以终身学习在今天这样的一个时代真的是到来了。
我们说以终为始,希望能够给用户提供又好,效率又高,同时价格又不太贵的产品。在坚持这样的一个模式和形态的基础之上,我希望粉笔网未来能够为各种各样的人,各类的这种学习,提供一个渠道和一个平台。
不仅仅是技能类的学习,所谓证书类的这种学习,还要学习知识本身,然后,让大家在这上面能够找到各种各样一些有趣的东西,给自己无论是生活的这种实用性,还是个人精神生活的这种丰富性,能够带来一些帮助的东西,这是我希望未来把它做成的形态。
在稳健地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人和人之间知识精神层面的这种交流,这个是我特别想做的。
出品人:张超文
总监制:王恒涛
总策划:宋振远
终审:王迎晖
统筹:王小波吕丽虹
制片人:祁蓉
采访:郭倩李安然黄可欣
编辑:邓婕王毅卉
Vlog剪辑:王毅卉
海报设计:吴雪梅
制作:经济参考报融媒体工作室
纽彼特思新媒体
经济参考报社出品
李志红表示,以平均一个外卖产生餐厨垃圾50克计算,各大平台一天5000万个订单的垃圾总量约为2500吨,大约需要250辆中型货车才能装下。
新时期,国企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科研创新,未来国企“出海”将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