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此消息,一切或许就豁然开朗了,但事件的严重性也就上升了一个等级。根据浙江24小时上钱江晚报记者的报导,有业内人士推测或许将因此“拔出萝卜带出泥”。
杭州德佑加盟店违规聘用黑名单中介,或许,不仅仅是将加盟体系的顽疾暴露在外这么简单。
杭州本地媒体的电视报道
1.德佑门店整改疑云
这一处罚结果牵扯出了贝壳模式的一个老问题,那就是责任主体不明。
从处罚通知上我们可以看到,涉事的主体一共有三个:万德、德佑和贝壳。按照贝壳平台工作人员的说法,违规聘用黑名单中介蔡骋的是万德,万德旗下的近江店、侯潮府店加盟了德佑,德佑入驻了贝壳平台。如果真要严格追究责任,德佑负有监督责任,贝壳最多落个“失察”之名。
但是很快,又出现了第四个责任主体。
五家被处罚,链家体系占了四席。
这份“通知”同时也证实了排行榜的问题,杭州链家一夜回到解放前,2019年4月26日之前的记录都被取消了。
2.主体混乱潜藏风险
在权责日渐分明的今天,加盟模式却让消费者陷入了“不知找谁维权”的多难境地。
德佑的加盟体系分为两种,一种是翻牌,一种是不翻牌的。所谓翻牌即将原来的门头换成德佑的门头,店内装修设计也全部换成德佑的风格,这次聘用黑名单中介的门店就属于翻牌门店。不管翻牌还是不翻牌,最后都会入驻贝壳平台,德佑其中一项使命就是推广贝壳。
每一家德佑门店都在拼命推广贝壳,没出事的时候是一家人,出了事会不会变互相推诿的两家人?
贝壳模式通过引导小中介公司通过挂告形式,以贝壳名义开展业务,并统一通过链家公司网签端口签订转让合同。办理房屋买卖交易签约过户涉及多家公司,提供服务的主体和权责混淆不清,空易误导消费者。同时他们还会被开放进ACN合作网络里。
这里潜藏了一个风险,那就是很有可能会造成用户隐私的泄露。
《浙江省市场中介机构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六款规定,中介机构不得“泄露委托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3.贝壳模式是否可行?
对于消费者来说,权责不明,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负责推进贝壳推广的是德佑,但是最后对外的时候都变成了贝壳的业绩,贝壳与德佑之间的关系简直“剪不断,理还乱”。
权责混乱也就罢了,关键是做的怎么样呢?
贝壳找房的路似乎走不通了,为了应对这一危机,链家(这里我们又要以链家为主体去叙述了)想到了三个方法:1.合并职能线;2.启动D轮融资;3.搞战略合作。
界面新闻在报导中提到,“链家于1月11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了内部战略会,宣布贝壳、德佑、链家管理团队合并,不再划分南北贝壳和德佑的后台,三条职能线合并。”贝壳找房回应界面新闻时为这一调整找了一个虚弱的理由,“此次调整的目的是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升级服务品质和用户体验,更好地服务品牌、门店和经纪人。”
战略调整之后,贝壳找房D轮融资随之启动,估值却从传说中的130亿缩水至95亿。
合并职能线和融资之后,贝壳找房和21世纪不动产在北京搞了个合作发布会,21世纪不动产将从试点开始逐步入驻贝壳找房的其它新经纪品牌。
之前贝壳找房网罗的都是中小中介品牌,有些甚至不到谈品牌的程度。这些中小中介显然没有办法撑起贝壳找房的野心,为了尽快完成“连接10万家门店”的目标,只好攻关21世纪不动产这样的大品牌。链家拥有21世纪不动产10%的股份,攻关21世纪容易,但是能否公关下其它头部房产地经纪公司,目前存疑。而且,21世纪本身就是做加盟的,贝壳本质上也是一个加盟平台,加盟平台”加盟“加盟平台,这事感觉有点奇怪。
另外,有消息称,链家目前正在南京推行合伙制,也就是把门店承包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