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小有名气的“民间派”中医,尤其擅长疑难杂病!他,用中医视角辨证心脏早搏、房颤,用中医思路化解难题!他,四两拨千斤,小方治大病!
本期特邀师承中医、杭州方回春堂执业中医师叶金龙,为您科普辨证分型出妙方,巧用中药护心康。
82岁老人郑某,24小时心电图监测显示房性早搏14800,初诊时脸色苍白、气喘吁吁、走路不稳,自述时常胸闷胸痛,四处就医后效果不佳。在叶医师这接受了3个多月的中医药治疗后,复查动态心电图显示其早搏处于正常范围,人状态较好,面色红润、声音清亮、步伐稳。
正常人24小时内早搏次数应小于100,如果早搏严重不加以干预,则会诱发心梗造成生命危险。
叶医师表示其治疗过的较为严重的早搏患者24小时内早搏次数将近4万多次,患者一开始行走都需要旁人搀扶,后经治疗也达到了满意的疗效。
叶医师认为,中医讲究整体观念,需辨证治疗,通过望、闻、问、切去搜集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判断每一阶段的症,再对症下药,才能获得一个满意的疗效。
君药:丹参、党参、生地;
臣药:白术、茯苓、川芎、赤芍、红花;
佐药:黄芩、黄连;
使药:炙甘草、合欢皮、夜交藤。
此药方由“冠心一号方”、“四君子汤”、“泻心汤”加减而成,并且借鉴了《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重用生地和甘草。
生地有降心率、通心脉的作用,炙甘草有稳心率、固心气的作用,双药合用对心率有双向调节作用。
心率的双向调节作用,即用于心动过速的患者,能够降低心率至正常水平,用于心率过缓的患者,能够提升心率至正常水平。
叶医师自身也曾是一名癫痫患者,他深知患者的痛苦与无助,因此,其药方中的药材都是比较常见的药材,他的用药准则是以药效为先,尽量选择简单、方便的药材,这样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为患者节省了治疗费用。
在实际运用中,中医辨证治疗讲究“专病专方”、“一人一方”,需随具体症状加减用药。
如早搏患者有气喘、失眠的,常用党参、夜交藤、生地、合欢皮、炒麦芽、龙骨、牡蛎。
心脏病并合腹泻,一般用柴胡疏肝汤和四君子汤,再加合欢皮、夜交藤、龙骨、牡蛎治疗。
心功能衰竭较为严重,有胸水、腹水的,先辨虚实,实证一般选择半边莲煎汤喝治疗;虚证则用真武汤来治疗。
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叶医师提醒大家勿要大悲大喜、愤怒、剧烈运动,应保持心态平和、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在面对身体不适时一定要做好“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