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眼里,孩子继承父母的财产天经地义,也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事情。在2021年1月施行的《民法典》中,对独生子女继承财产做出了新的规定,其中明确:有四类财产,就算是独生子女也不能继承。
这四类财产包括:保险金,死亡赔偿金、抚恤金,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公有住房使用权)和特定权利(指父母一方如果有署名权和著作权等)。
为何无法继承?
一、保险金:
保险金不可以继承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保险金有受益人,一个是继承保险金有道德风险。
《民法典》规定如果保险合同中已指定了受益人,在被保险人死亡后,其人身保险金直接由受益人取得,而不能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承。如果保险合同中未指定受益人,在被保险人死亡后,其人身保险金依据当时签订合同中法定受益人的继承的程序处理。
换句话说就是不管你购买保险时填写了明确的“受益人”或者“法定”受益人,都可以理解成这就是遗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也是最没有争议的继承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你买的保险未指定受益人,而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但未重新指定或受益人资料为空白,当被保险人身故时产生的保险金将会认定为被保险人的遗产进行处理。
二、死亡赔偿金、抚恤金:
这些钱都是被继承人因为事故或者因公去世时,工作单位和地区对逝者家属的经济补偿、经济损失费用。但这些是不隶属于死者遗产的,所以不可以继承,只能交给死者的近亲属。
法律规定能够继承的都是属于所有权范畴的,而死亡赔偿金、抚恤金、丧葬费属于福利性的补助,是附着于死者人身的一项权利,不能作为遗产来继承,甚至死者生前也不可以把这三部分作为遗嘱来进行分配,但是这些福利在使用后如果有剩余的情况下,可以参照法定继承的分配标准来分配。
三、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公有住房使用权):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发生在农村,其中就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和公有住房使用权。所谓的公有住房就是指的公房或者国有住宅,正常情况下,个人对公有住房只是有享受居住权,最终房产还是要归国家和单位所有。
因此,这样的房子是不能用来继承的,父母死亡后,如果子女的户口不在农村继承不了父母的房子,因为农村的房子是建在宅基地上,所以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
四、特定权利(父母一方如果有署名权和著作权):
财富传承除了遗嘱还有保险
看完民法典中关于继承的改变,我们明显感觉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如果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失去继承财产。
几天前的一个新闻曾引起热议,湖南的一个身家上亿的房地产商意外去世,名下有47套房产,因为没有留下遗嘱却有众多的继承人,四胞胎孩子仅分到一套房,让人唏嘘不已。
房产传承的弱点:
存在贬值风险:属于房地产黄金20年已经结束,未来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
纠纷风险:去看看新闻就知道为了父母的房产,血缘关系根本不值一提,亲人之间反目为仇的还少吗?
继承范围扩大:这次民法典关于继承最重要的改变就是继承范围扩大了,之前是两个顺序继承人,现在扩大到三个,意外着外甥、外甥女、侄儿、侄女都位列其中,都可以依法继承房产了。想把房产给指定的某个人太难了。
财富传承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确定性,确定财富安全,确定财富升值,确定财富运用,确定财富分配,确定财富不受婚变和纠纷的影响,保险的功能正是把这些确定变成了一定。
保险也被称为“金融房产”,和真正的房子相比不用交税、没有物业费、无贬值风险、不会产生纠纷,最关键的是一定能保值也一定能升值。
保单对于资产保护和传承功能是其他金融工具无法做到的,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具备保值功能
每份保单均具有现金价值,表面上是交给保险公司,实质上是“留存”在保险公司里,它具备保值功能。
2、保证财富分配的确定性
对于保险来说,因为是指定受益人,保险公司须依合同直接履行。传统继承则难以保证这一点,正如上述案例中,公证遗嘱也可能造成纠纷。
3、财富长期安全,对后代影响小
对于突然拥有巨额财富的年轻人,是否可以按照我们最初的意愿掌控财富,是否可以安全、长期持有财富?显然并不容易,但对于保险来说,可由保险公司分期、分批给付受益金,保证财富长期安全。
4、拥有良好保密性
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需要所有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在同一现场,而保险公司让受益人接受财产时,只会通知受益人及监护人,不会通知其他任何人到现场。
5、保证时效性
辛苦打拼一辈子,就是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把财富顺利的留给后代,很多事实证明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财务规划,挣再多的钱也没用,挣钱是能力,能守住钱才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