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划时代的商品化改革,这一变革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蓬勃发展,还有效地缓解了长期存在的住房资源紧张问题。大家要知道,在1978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仅为3.6平方米,城市住房短缺量高达800多万套。然而,经过住宅全面商品化的推动,房地产行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至今,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40平方米,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外,更是有超过97%的城镇家庭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且户均拥有超过1.5套房屋。这一数字不仅证明了我国住房资源已从紧张转为过剩,更彰显了我们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圆满解决了长期困扰的住房资源紧缺问题。
回顾这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房地产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17.8%,而到了2023年底,已攀升至66.16%。这意味着过去20年里,每年有近2000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填补了城市中的住房空白,还为这些新市民提供了温暖的安身之所。
显然,当前的房价水平已经严重偏高,与人们的收入水平严重脱节。以2020年为例,根据上海易居研究院的调查数据,全国100城和50城的平均房价收入比分别为9.2和13.3,其中上海、深圳和北京等城市的平均房价收入比更是超过了30。而在国际上,合理的平均房价收入比通常在3-5之间,这一巨大的差距亟待解决。
对于计划在城市中长期定居的人来说,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往往被视为幸福生活的基石。然而,高房价成为了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一大障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国家自2016年9月起开始了楼市调控,经过近8的努力,不仅房价开始下跌了,并且近2年多以来楼市已呈现出“三降”的趋势。许多专家和学者据此预测,2024年房子可能会迎来降价潮。
1、房地产行业投资规模不断下降
根据统计数据线显示,202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投资规模降低到11.09万亿,要知道受疫情影响的2022年这一数据数字还在12.81,并且2023年各地都在出台救市政策。很明显可以看出,我国针对房产行业的投资在不断下降,这不仅说明房地产行业在走下坡路,同时也说明大部分房企也都不再热衷于拍地建房了。
在金融行业,资金是最“聪明的”,具有前瞻性,资金往哪个行业流,就说明未来哪个未来发展潜力大。而现在资金不愿意流入房地产行业,这也说明房地产行业真的不行了,不再受资金青睐。
2、随着“房住不炒”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房价的预期正在稳步下降
在过去,由于普遍认为房价会持续上涨,很多人只要有资金就会选择购房,其中不乏以投资为目的购房行为。然而,自2016年11月起,国家明确提出了“房住不炒”的调控原则,并在随后的几年里不断加强对楼市炒作现象的打击力度。随着房价的下跌,人们开始预期房价将进一步下滑,认为房价不太可能再出现大幅上涨。根据央行发布的第4季度问卷调查报告,与2023年第3季度相比,“看涨房价”的人数下降了15.6%,超过80%的人认为房价将会继续下跌。
3、人们对住房的需求正在逐渐降低
随着购房观念的转变,许多投资者已经减少了房产投资,而刚需购房者也逐渐将购房视为一种投资手段。这种观念的变化导致购房需求迅速减少。同时,刚需购房者的数量也在下降,这主要归因于新生人口数量的减少。例如,00后和10后的人口总数比80后和90后少了1亿,这意味着随着00后和10后逐渐成为购房主力,未来刚需购房者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更为重要的是,由于00后和1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直系亲属可能已经拥有房产,因此大部分00后和10后可能并不缺乏住房,进一步抑制了购房需求。
从上述房市三降现象可以明显看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尽管2023年楼市金融政策有所放宽,但绝大多数房企仍面临着资金链紧张和降低负债率的问题。为了缓解资金链压力,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采取降价促销策略以回笼资金。展望2024年,房企的资金链紧张问题依旧存在,因此,不少专家和学者预测,房企在2024年很可能会继续降价促销,救市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楼市降价潮或将到来。然而,对于房价的走势,预计不会出现大涨或大跌的情况,即使房价下跌,也将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一点也得到了官方的“8字”回应作为证实。
此外,国家统计部门在最近的房地产数据通报中明确指出,未来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平稳发展。“有望保持平稳发展”这八个字为楼市定了基调,也为市场参与者划定了底线。未来的房价走势将更加注重稳定,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房价的走势最终还将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对于人口持续流入的一二线热点城市,由于需求不断增加,房价有可能继续上涨。而对于人口流失严重的三四线城市,随着人口流失和旧改政策取代棚改政策,这些城市的楼市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房价终将会逐渐回调,最终回归到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