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提出,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关于宏观经济运行,会议提出,一定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
国家统计局3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26亿元,同比增长6.7%,比2021年12月份加快5.0个百分点,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2.8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763亿元,同比增长12.2%,比2021年加快7.3个百分点,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8.3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在宏观政策发力和市场主体努力的共同作用下,1-2月份我国经济恢复的势头向好,为今年一季度开好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3月1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不过付凌晖也表示,当前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在加大,国内经济恢复仍不均衡,部分地区新增确诊病例增加的影响仍在持续,行业企业地区有所分化,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仍在加大,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仍比较突出,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后期走势仍待观察。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央行数据显示,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不过,累计看1-2月新增信贷5.1万亿,同比仍多增0.27万亿。此外,1-2月新增社融7.4万亿,同比多增0.45万亿;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2%、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4%,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整体仍处于合理区间。
郭树清表示,首先是要支持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二是支持乡村振兴,三是做好对“新市民”的服务工作。
银保监会近日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金融支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合理增加融资供给,做好“十四五”规划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融资保障。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在“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的要求下,2022年新增贷款预计将超过20万亿。
货币政策操作方面,此前的1月17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月17日开展7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85%、2.10%,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2月、3月MLF利率则保持稳定。
不过市场预计未来仍有降准降息的可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当前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政策重心仍是稳增长,货币政策要保持一定灵活性,预计降准、降息等工具仍在工具箱。
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
去年以来,房地产债务风险有所上升。
此次会议提出,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市场预计,房企债务风险将有所改善。
此前央行、银保监会已出台多项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
去年12月,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
在金融市场,预期尤为重要。早在2018年7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稳预期”就与“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一起并列为“六稳”。在而在2020年4月的金融委会议上,会议确定“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的工作方针。
其中,“稳预期”置于十五字方针之首,显示其重要性。究其原因,预期变化和摇摆易引发市场波动,特别是引发股市波动。因此,进行合理预期引导,释放积极信号,不仅具有积极意义,更有可能直接扭转市场风向。
财政部: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关于货币政策,央行最新表态!
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央行会议指出,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金融委的工作要求,积极担当作为,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两会”部署落到实处。
央行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坚持稳中求进,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货币信贷实施力度仍有可能加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长5.5%左右的目标,同时指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各方面要围绕贯彻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3月16日,金融委专题会议表示,“关于宏观经济运行,一定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对此,唐建伟认为,总体基调上再次强调稳字当头,传达了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关切,特别强调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这表示货币信贷仍有可能加大实施力度。
温彬分析,由于今年前两个月信贷投放力度较大,加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即将实质收紧等影响,未来新增贷款增长强调了要“保持适度”。与此同时,有效需求不足、成本上涨等问题依然给中小微企业带来一定冲击,这些市场主体的复苏基础尚不够牢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不小,内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这需要货币政策继续“主动应对”。
后续降息、降准概率进一步提升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对于央行会议中提到“新增贷款保持适度增长”的要求,王青认为主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推动楼市回暖,缓解居民贷款偏弱问题,同时通过并购贷、开发贷等渠道,加大银行驰援房企力度;
其次,要适度放松城投平台贷款,支持基建投资提速;
最后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稳定金融总量方面的功能,通过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提升整体信贷规模。
证监会: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市场短期波动没有也不会改变长期健康发展趋势
图/图虫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召开后,证监会党委迅速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就抓好贯彻落实进行研究部署。
证监会深刻认识到,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十分及时、十分重要,体现了对资本市场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回应了市场关切,作出的部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各方面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稳中向好,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市场短期波动没有也不会改变长期健康发展趋势。
证监会将在国务院金融委统一指挥协调下,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部署,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主动加强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方面的沟通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金融运行。
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促进创业投资发展。
发挥市场内生稳定机制作用,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引导基金公司自购份额。
完善有利于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制度机制,加大对公募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培育,鼓励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务实合作,共同维护香港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继续加强与美方监管机构的沟通,争取尽快就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达成协议。
抓紧推动企业境外上市监管新规落地,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保持境外上市渠道畅通。
下一步,证监会将按照国务院金融委部署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进一步深化、细化各项工作举措,务求落地见效,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银保监会:新增贷款保持适度增长,支持理财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
银保监会消息显示,3月16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精神,并就做好下一步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会议提出:
要指导银行等机构从大局出发,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满足市场主体合理融资需求,加大融资供给,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鼓励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引导理财公司等机构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开展真正的专业投资、价值投资,支持理财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
当日早前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提出了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应对方案,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等内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从银保监会获悉,2021年银保监会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资金有效供给,优化信贷投向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新增2.8万亿元、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5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43.2万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2.7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50万亿元。
对于今年的贷款主要投向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银保监会将推动银行等机构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金融支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包括做好“十四五”规划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融资保障,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创新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支持能源稳产保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助力“新市民”在城镇安居创业等。
鼓励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
此次银保监会表示,将鼓励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危机警报并未解除,观望情绪仍比较浓厚,需要政策层面有特别考量,预计后续融资端的支持力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分析人士称。
此外,对于金融委提出的房地产新发展模式配套措施,此前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银行保险机构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商业银行要优化整合金融资源,积极对接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发建设、购买、装修改造、运营管理、交易结算等服务需求,提供专业化、多元化金融服务等要求。
“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底已经显现,预计市场底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到来。”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认为。
支持理财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29万亿元,存续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各类资管产品首位;理财产品资产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21.33万亿元、2.62万亿元、1.02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68.39%、8.40%、3.27%;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09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0.28%。
“权益类资产是理财重要的资产配置品种,在条件成熟后,银行理财可逐步开展股票直投,尝试发行股票直投的权益类产品。”一位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
一家股份行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权益类资产比较适合追求高收益的进取型投资者,但做好“投前研究”很有必要,同时权益市场短期风险较高,因此最好还是长期持有,以此来降低风险。
外汇局传达学习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
3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强调,外汇局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金融委的工作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切实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两会”部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