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拍房”不限购,成交价一般低于市场价,存多次抵押、腾退难及拖欠物业费等风险
实际上,看中“法拍房”的不止张先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手中有钱的一些购房者,将目标锁定在法拍房上,希望通过“捡漏”,完成安居愿望。不过,法律界人士提醒,“法拍房”存在交易费用高、产权不清、无法过户等诸多风险,置业者应谨慎为之。
■名词解释
不限购、价格低、全款买
的确,相比普通二手房,法拍房有其优势。首先是不受限购政策影响。目前,北京各区县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没有购房资格的外地在京人员,还是名下房产套数已超过2套的京籍家庭,均可参与竞价并购买法拍房。其次,法拍房的成交量较市场价稍低。根据人民法院关于财产拍卖的规定,人民法院确定的保留价,第一次拍卖时,不得低于评估价或市场价的80%;而如果出现流拍,再行拍卖时,可以酌情降低保留价,但每次降低的数额不能超过前次保留价的20%。
少数行家的购房渠道?
据了解,拍卖公司的法拍房是在法院摇号所得,是按法院委托进行拍卖的。而从2014年开始,多数城市的法拍房转移到淘宝的司法拍卖平台上,既可以减少佣金,还能提高拍卖效率。北京的法拍房除了在淘宝平台上交易外,还有一部分委托给拍卖公司进行拍卖,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并有交集。
记者梳理淘宝平台上北京司法拍卖房源信息发现,从2014年至2016年4月27日,在北京市范围内,840套已标示状态为“已结束”的司法拍卖房源,进入到二次拍卖的房源有248套,而进入三次拍卖的房源有102套,其中28套三拍后依然流拍。记者发现,流拍的法拍房主要是一些工业厂房、宾馆、商场和烂尾楼等物业。相对而言,总价较低的房产拍卖成功率要高。
“目前很多二手房交易都通过中介来操作,就是因为房产交易较为复杂。而法拍房相比普通二手房交易,流程更为复杂,也面临很大的风险。拍卖公司、中介或其他专业人士才敢竞买。”一家不愿具名的拍卖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读懂公告,注意风险
上述法律界人士曾参与过一个案件。其当事人2013年在南方某省省会以302万元竞得一套商用法拍房,并在指定期限内付清房款。但当他前往房管局办理过户时却被通知,该房还欠着一笔土地出让金,最后算下来竟比市场价高出100多万。“竞拍法拍房时要注意,一旦房子在国家划拨的土地上所建,二次交易时还要补交土地出让金。那么所有费用算下来可能高于市场价。”
■律师提醒
法律界人士提醒,买家在法拍房源竞拍之前需注意以下事项:
2要留意所拍卖房屋产权、产权性质是否有问题,是否存在产权不清、无产权、小产权、产权共有情况。
3法拍房的房主往往涉及债务问题,房屋可能被多次抵押。如果有抵押,要了解清楚是否可办理解押。如果无法解押,未来可能面临相应的债务偿还风险,因为法拍房后续所有费用均由购房者承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民间借贷是无法通过国家机构查询得知,购买这类房屋,入住后可能会遭其他债权人追讨。
5法拍房原房主也可能存在未交清的水电费、物业费等费用情况,部分房产因长期无人居住,可能面临数额较大的欠费,将由竞买人自行承担和解决。这情况一般会在拍卖公告的标的物介绍中有所说明,比如,某房源的信息就显示,“物业、水、电、气等欠费不详,需买受人核实后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