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职业背债人的暴利生意经:3个月躺赚200万,代价是“一辈子老赖”

200多万现金一摞摞叠起来,把透明茶几捂得严实。这是许旭用3个月“赚来”的钱——他是一个出生在中西部,28岁的县城青年,也是一名背债人。

背债人,是近几年出来的新词,过去被称为“撸口子”,也就是用不同的方式从银行获取贷款,罔顾还款成为“老赖”。

究其本质,在法律层面上与骗取贷款罪同属。不过,撸口子赚的是小钱,背债才能“发家致富”。

许旭说,为了桌上这些钱,自己签下了10多份贷款协议,利率最低的2.6%,最高的7.2%。但这些他都不在意——因为压根没打算还。

像许旭这样的失信人在增多。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1日,失信被执行者达839万人。

这839万人里,就有职业背债人的身影。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和许旭一样的背债人,靠着一套游走在法律界限的吸金哲学和方法论,游走在二三线城市,利用负债,实现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财富升级。

但许旭更愿意认为,这是一场“赌局”。当然,他认为自己“赢了”:“50万和100万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更何况他拿到的是200多万,“这是敲门砖,能再上一个阶层。”

成为背债人

成为背债人之前,许旭有过犹豫。

按照中介的说法,他需要待在指定城市,吃住全包,期间配合完成一系列流程。一般需要2~6个月,之后到手的收益超过百万。

巨大的利诱面前,许旭担心自己被骗。他先找银行的朋友咨询,再去找律师朋友印证,“不能拿你怎么样。”对方言之凿凿的回应成了他背债的助推剂。

成为背债人之后,许旭只想一件事:拿到钱之后,该怎样生活。

和许旭一样,97年出生的陶礼同样决心成为背债人。

他来自南方县城,中专毕业后留在当地做厨师。2022年10月,饭店倒闭,他成了县城里的待业青年。2023年,他找工作的时候看到了中介发的帖子:“想赚钱的来,找白户,一周到手100个。”他主动发了私信,很快得到回复。

陶礼第一次知道“背债”。中介告诉他,背债没大风险,轻松且高收益,也不会被追责。他相信了。俩人约定,在中介的安排下,他“买入”一套价值约400—500万元房产,付完首付后做二次贷款,套出600万的贷款。作为“借款人”,陶礼可以分到100万左右。

他不知道剩下的钱去哪了,只知道自己离100万很近——不过是征信变“黑”。

进入背债人的角色也很快。

许旭记得,他带着6千元生活费抵达目的地时,接他的是背债中介——一位看起来40多岁的矮胖中年人。

许旭问了这两个“过来人”的情况:一位来自贵州,30岁,父母早逝,奶奶罹患肝癌,急需用钱,继而走上背债路;另一位对出身三缄其口,只说自己37岁,被车贷、房贷压得喘不过气,和妻子正在闹离婚。

一周后,许旭背债的工作开始了。一天下午,中介让他签了购房委托书。他看了文件,都是制式模版,购入的房产也是新盘,他都签了。中介顺便把他名下的银行卡和U盾收走了,说是为了方便打款和制造银行流水。

许旭做好了心理准备。要是被骗,就去报案,把这条产业链给曝光,“大家都别玩。”他事后回忆,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卡里不断有钱进账,从几万至几十万不等。

很快,“资产”流入——价值180万元的新房,两套。不过,除了房产证之外,许旭都没真正见到过。这些“资产”都是通过中介口述或是以文件的形式传递至他的手中。

他形容自己像个机器人,文件内容都没细看,就顾着翻到页尾,签上名字。

许旭忙活着签名,贵州室友被带走了。回来的时候,对方告诉他,自己拿到了200多万元现金。忙了一天,才分批把钱存了起来。

从现实里“消失”

室友拿到钱后,他们到外面搓了一顿。饭桌上,话匣子打开,许旭也厘清了何为“背债”。

按室友的说法,先是经过中介的“包装”,他“购入”一套价值约为500万元二手的联排别墅,中介为此“垫付”了约150万元的房产首付。

房本到手后,他连着跑了不少银行做二押,包含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做的贷款产品五花八门,信用贷、装修贷、经营贷、消费贷。几项加起来,套取了超过房价总额的贷款。

他算过,实际背负的债务是二押的贷款以及房产首付之外的欠款,总额接近950万元。

同样的操作在许旭身上完美复刻。

在许旭的讲述中,他经由中介操盘“购入”两套新房,以此为抵押物进行二押,获得600余万元贷款。而那些房产实际是滞销品,挂牌价格约500万,但一年来无人问津。中介垫付了购房费用,借着许旭的身份接盘,让开发商解套。

不同的是,那600余万元,许旭分到了接近40%,比贵州室友多出了几十万。许旭说,这是因为他和中介的上线相识。

拿到钱的第三天,许旭回到老家。刚到机场,他给中介发了消息:

“到了,放心。”

“有钱低调一点,不要太招摇把钱一下子搞完了。”

“行。”发完一个字之后,许旭又接了一句:“谢谢老哥,江湖路远,有缘再见。”

“xxx开启了朋友验证,你还不是他(她)朋友。请先发送朋友验证请求……”

看着手机屏幕上亮起了一行灰色的字迹和红色感叹号,许旭低声骂了一句。

不过,拿到了钱,其他都不重要。

“有钱有闲”的许旭开始规划未来:作为黑户的生活剧本。

用两张非本人的银行卡转移资金,和妻子开个小店,过安稳日子;给父母买养老保险,再给他们余些现金;还有一部分,用来投资私人借贷,“据说利息一年能赚20万左右”。

成为“老赖”,许旭并不觉得这有什么。

陶礼背的也是600万债务,但他只拿到了100万现金,只占15%。

他觉得自己“亏了”。之前,他在网上查了不少关于背债的信息,有些慌神,想到以后的日子,只看见死水一潭。

陶礼试图找中介讨价还价,比如多分一点或是出掉房产套现,均被回绝。中介的态度冷淡下来,完全没有了最初的热情。

为何有利可图?

200多万到手后,许旭还是没想通:背债这件事,为什么有利可图。

用中介的话说,他们垫付了房产购置款、房产交易产生的各项税费,还负担了背债人在当地的各项消费。在分成比例中,背债人一般拿30—40%,中介20—30%,第三方30—40%。

尽管在许旭们看来,中介的话不能尽信。但背债这件事,与银行确实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事关银行的贷前审查与审批。

背债人提供给银行的资料,皆是经过中介“包装”后的真实资产,以此换来更高的贷款资质;银行工作人员根据这些真实资料,完成贷款审批。

这是一门暴利的生意。

有的银行工作人员按下审核按键,背债人就能以其名义获得上百万元的资金。各方根据事前约定,拿走自己的份额。于中介而言,他们一个项目拿的钱并不多,得靠同时运作几个项目,以获取高额收益;于银行人而言,这并不是一笔少数目,相当于5~10年的收入。

浙江某商业银行副行长王庆表示,当下多数银行信贷部门都有业绩压力,也会产生坏账。这确实增加了背债的可行性,也尚无有效的杜绝机制。“但操作风险很大。谁会拿自己的工作当赌注?”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处罚象山县农村信用联社11名金融人员,总经理等7人管理员工行为不到位,采用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催收处置严重不审慎,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近年,背债产业卷入房贷。

2023年12月15日,上海警方破获一起涉案6000万元的房贷诈骗案。据报道,此案中,背债人、黄牛、房产中介、贷款中介、银行职员等轮番上阵,利用背债人买房骗贷套利。最终,34名嫌疑人被警方抓捕归案。

浮出水面之后

尽管有严密的监管,暴利驱使之下,依旧有人愿意入局,争相“跑马圈地”。

当提及风险时,张新更是自信。他自称,从未被查过。从业这些年,他经手的背债人,最小的年龄19岁,最大的52岁。

他对背债人的入局并不奇怪——赌钱的、做生意亏本的、想暴富的。毕竟,需要钱的,各有各的理由。

只是,大部分背债人的结局都不是按照他们最初设想的剧本走。“三、五年,钱就挥霍一空了。“

但这只是“生意”,张新不会管这么多。

他是这个产业链的底层中介,业内俗称为“串串”。主要任务是拉人头,找到一个背债人,能拿到5—10万元的提成。张新说,背债人的资料到了手里,他会根据各地的楼市和放贷情况进行选择,二、三线城市是首选,其次是新一线。

“哪个地方的政策宽松,银行比较好做,我们就选哪里。”

“本来是闷声发大财,避开风险。现在是,大家都想来分一杯羹。”张新说。

让这个产业链走进大众目光的还有陆续被曝光的案件。

据指尖新闻2023年12月12日报道,在2020年12月31日,山西潞城农商行为仨90后工薪族“神速”贷款897万元。案中,月薪大约为3000元的借款人,仅凭几份文件就从该行贷款299万元,且在当日成功放款。

另据《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1月26日发布报道,提到象山县农村信用社11名金融人员违法放贷4.25亿元。

有媒体曾统计,在过去的2023年,国家监管机构共对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各分支机构)开出超2400张罚单,罚没总金额超27亿元,其中信贷业务是违规高发区,开出罚单超千张,涉房融资业务大额罚单频现。

张新觉得,这一行已经被盯上了。他打算再做几票就“上岸”。他声称,银行会在今年收紧贷款审核,让要参与“薅羊毛”的背债人尽快下定决心。

“兄弟,考虑的怎么样了。现在做的话,一周内就能放款。”对话的最后,他如此说道。

THE END
1.那点房事(难以齿口)这样的摆设工程为了能够达到吸引人眼球的效果,一般会请著名的设计师设计、一流的施工单位严格地按照图纸装修、请专业的灯光师打光,使得每一片儿的灯光、线条都很富有美感,甚至就连犄角旮旯也处处体现细节,然而,这样的房子要想真正地搬到自己家中实用,是很难的,单不说造价很高,我知道有些人有钱,不在乎这个,但实际https://blog.csdn.net/iteye_17686/article/details/82374612
2.旅行者吃甘雨的大白兔「そして私が一曲弾いたらcマッチ棒をそこ朴奕说,父母的经验认为,不买房的话,手里攥着的钱可能会贬值。而不论是银行储蓄或理财,都比不上房子保值。 于是,他也起了“房子是退路”的念头。那段现实的压力,让家里开始有埋怨声。吴宏妻子常说起过去的事,“当初为啥不用公积金贷款?”“为啥要买那辆宝马车?”“不如把房子卖了。”妻子抛出了问题。http://news.hfhome.cn/ios/of2V6TaTaTXb9G/Default.aspx
3.现在开始,没买房的人真赢了?!而如果你预算有限,还想把钱用在刀刃上,你就更要去看到何谓核心资产的价值及其必要性。 我还是那句话:做决策前,还是要先紧跟趋势和信号。 特别是有置换需求的朋友,一定要时刻关注你所在城市的政策变动; 包括一些本身在一二线城市就想进行置换的朋友,不知道现在是否是出手的好时机,也不知道如何评估自己手里的房子,http://www.zaker.cn/news/article_new.php?pk=66a86d588e9f094ddc634349
4.新希望养猪赚了这么多钱难怪万科也想分一杯羹原标题:新希望养猪赚了这么多钱 难怪万科也想分一杯羹 来源:运营商世界网 ?运营商财经网 八卦叨/文 今年养猪的赚大发了。 不少网友调侃,“房子卖不出去,可以改成猪圈养猪”,“房地产转型养殖业,算升级不?” 肯定的是,万科进入猪产业一定和新希望刘永好有关,2019年底的中国企业https://finance.sina.cn/2020-09-01/detail-iivhuipp1899599.d.html
5.深圳楼市繁华落幕,炒房没钱赚了“现在只能买房自己住,炒房是没有利润了。” 深圳一位“炒房客”这样劝慰同伴,对于2019年的行情,他们同样看不清楚,是买还是换,还是不买不卖,“一动不如一静”。 一个真实案例可以充分诠释他们的对话,“2016年630万元买了南山一套房子,如今645万卖出,算上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肯定是亏钱了。” https://m.huxiu.com/article/289474.html
6.积分模式下,上海买房指导手册我的朋友依依,上周我才得知她和她老公居然都是无房家庭,爸妈的房子居然都没有她们的份,而现在她们成为新规最利好的人群。 但她们的总预算也就350-400万之间,这是我平日里不少粉丝提问买哪里的典型预算。 这个客群的唯一变量,就是高薪。 这个预算在新房市场,基本的选择都要靠近外郊环,甚至郊环外,而总体摇号认购https://36kr.com/p/1113331519580161.html
7.《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解读资料.pdf《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解读资料.pdf,同志们好,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实现国有企业科学 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 干规定》解读。近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 发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这个 文件是对 2004 年中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205/6034235101002005.shtm
8.opendata.pku.edu.cn/api/access/datafile/9699更重要的是,西方媒体所谓欧美在贸易问题上联手压制中国之说也不攻自破。 O港媒点评贸易战:中国据理反击 美国急了阵脚大乱 2018年08月03日 20:34 来自 小米浏览器 #黄金# 受中美贸易战影响,避险情绪升温,加之本次非农数据利多黄金,金价短线上扬,空单应该暂时规避,等待行情稳定再行考虑入场! ? 2018年08月03https://opendata.pku.edu.cn/api/access/datafile/9699
9.中介费将迎来重大调整!买二手房能省下一大笔钱,会影响楼市吗?今天你如果要去买一个二手房的话,大概率你是一定要找房地产中介的。没办法,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只有中介掌握许许多多的房源信息,所以你自己想找到一处合适的房源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由于有房地产中介的存在,人家确实付出了劳动了,比如说人家把房源信息提供给你了,人家带着你去看房子了,人家帮你做居间合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558106888100269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