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8.12.11
民间丧葬的一些禁忌
小张恕
虽然人们不愿意谈论死亡,但毕竟生老病死是客观存在,谁也躲不过。
所以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丧葬习俗禁忌的,以便避开禁忌,遵从习俗。
一、逝者安葬的禁忌
1、逝者的服装忌讳用缎子面料
老人们习惯把去世后穿的衣服称为“寿衣”,过了六十岁后就有老人开始准备寿衣了。
寿衣的件数、质地都是很有讲究的。件数一般是五、七、九等单数,而不会是双数;材质上则多用绸子,因为“绸子”和“稠子”谐音,寓意后世儿孙多子,而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
2、棺木忌讳用柳木
棺木忌讳用柳木,相传是因为柳树不结籽,担心会绝后。
二、葬礼的日期忌讳选在重丧日
重丧,(音CHONGSANG),重,重复,双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丧事,指的是一个人去世后近则百日内,远则一年左右,家人或者亲戚中又有人相继去世的情形。
习俗讲究,举行葬礼的日子一定要避开重丧日,以免家中再发生亲人去世的情形。
三、热孝期间忌讳走亲访友,尤其是参加喜事
直系亲属去世一百天内,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须,不要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以免将自身的悲伤气息带给他人。
尤其是婚礼、开业、庆贺小宝宝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参加。
四、守孝期间,子女忌穿红带绿
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讲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
五、守孝期间,子女忌参加娱乐活动
古时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守孝期间,不可以举行婚嫁之事,也不得举行吉庆之事。
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论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后,都要请假回祖籍守孝,称为“丁忧”。如果官员不回乡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弹劾,受到处分,严重者甚至会永不录用。
如果官员在丁忧期间,有嫁娶、生子、分家、作乐等行为,都被视为不孝,也是会受到弹劾的。
六、直系亲属去世第一年,春节门前忌贴红对联
过年贴红对联是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习俗。
但如果家中有直系亲属去世,第一年春节,门前是忌讳贴红对联的。
殡葬文化中墓地是祖灵的圣地,忌随便乱动。信奉伊期兰教的民族,忌有人在坟墓旁拴猪或垒猪圈,认为这是触犯神灵。哈萨克族人骑马过墓地不能急驰,妇女则下马步行。有的甚至把墓地上的土视为圣药,用来为人治病,或用水搅拌给孕妇、产妇喝。墓地种柏树,据说防备亡者尸骨被邪怪吞食。
(一)死亡禁忌
死亡是自然规律,然而人们却极力回避,原因是死亡毕竟是凶祸灾难,对人们来说接触甚或听说死亡之事都是不吉利的。《礼记·曲礼》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甍,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里既有等级观念,又有对死字的避忌,只有平民百姓例外。后世庶民百姓也讳言死,把死称为卒、没、下世、谢世、逝世、老了、走了等。
俗语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73和84也是老年人的关口,据说孔子死时73岁,孟子去世时84岁。在河南,逢老人到了这个关口,要给老人买活鲤鱼吃。据说,吃了活鲤鱼猛一蹿,就能蹿过这个关口。也有的地方在当年春日的早晨,由女儿亲自煮两个鸡蛋,悄悄到麦场上,滚上几滚,然后带回家中,让老人躲在门口吃掉。以此表示老人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骨碌打蛋地过了关口。如果死时81岁,也不吉利,因为九九八十一,是财数算尽之意,预示后代穷败。可在人绝气时将算盘拆散,隔窗撒出,以此破之。
|
(二)成殓禁忌
人死后,要为死者穿寿衣,东北、京津地区忌讳让死者光身而去,必须在死者断气前穿好殓衣。寿衣讲究单数,一般是五、七、九件不等,忌双数,怕凶祸再次降临。寿衣忌用缎子,因为“缎子”和“断子”谐音,多用绸子,因为“绸子”和“稠子”音同,要福佑后代多子多孙。寿衣也不能用皮毛制作,怕来世转为兽类。棺材,汉族多以松柏材料,禁用柳木。松柏象征长寿,柳树不结籽,以为会绝后。棺材做好后忌移动,据说随便移动对本人不利。入殓前,亲人到齐后要给死者蒙上盖脸纸。入殓时盖脸纸不能用手揭,只能用扇子扇掉。入殓后,忌雨打棺木,俗谚有“雨打棺材盖,子孙没有被褥盖”。如果是在下葬之后下起了雨,则为吉兆,豫北有“雨打墓,辈辈富”的说法。另外,入殓前后忌猫、狗接近尸体,认为会诈尸。实际上是提亲属精心守护灵柩,尽孝心。
(三)哀悼禁忌
亲人亡故是悲伤之事,哭是哀悼心情的表现,但是哀悼也有章法,悲伤也应节制。《礼记》云:“妇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寝门见人不哭。”安徽、河南等地,为亡人穿衣时孝子不得哭,怕泪洒尸体,引起走尸、僵尸。锡伯族人给死者穿寿衣时,禁亲属号啕大哭,认为不吉利。安徽一带有人死三日之后禁哭之说,据说人死三天,亡灵要上望乡台,到望乡台后知道自己已为鬼魂,此时家人一哭,会使死者更加悲痛。满族人死后,小辈可以放声大哭,但出殡回来,就不能再哭,否则,意味着又要死人。俗语有“辰时不哭,哭有重丧”之说。
家中死人,孝子报丧,报丧时不能进屋,要在室外行跪礼。中原地区,孝子报丧,无论长幼辈,见面均磕头,俗语有“孝子头,满街流”。北方民间举丧期,非丧事不谈,面垢禁洗。女忌脂粉,男忌剃头。吊丧时,亲友往往送礼。丧家收礼时要回礼,一般的习俗是送礼忌双,回礼忌单。
(四)葬埋禁忌
古代有三日而殓,三月面葬之说。三日而殓的原因是等候死者复生,如果三日不生还,说明死者已亡。三月而葬在实际上不可行,所以后世安葬死者多在三日、七日,忌双日子。台湾、南方地区有忌七日下葬的,因为七日被称为鬼日,鬼魂要到人世上来讨食,为避鬼煞,忌七日下葬。旧时,民间有忌“重丧”的习俗,重丧是指死者出生年月日,与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俗称日不清。遇此情况都要采取措施破之。河南孟县,遇有重丧,便另做一个小棺材,内装面人,放在大棺尾部底座上同埋地下。河南林县是杀一只公鸡破灾。
墓地的选择自古以来都十分讲究。俗信以为墓地好坏直接关系后代的贫富吉凶。晋代的《葬经》就已有葬地选择与后世兴衰的预言之说,《葬经》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最好的墓地。具体说,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跨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此为最贵之地。简单地说,墓地靠山临水、枕山面水、东有流水、西有长道为风水宝地。后世又出现风水先生专相墓地,无非是利用人们为后代子孙祈求福禄的心理,骗取钱财。旧时,民间有十不葬歌谣:一不葬粗顽块石,二不葬急水滩头,三不葬沟源绝境,四不葬孤独山头,五不葬神前庙后,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冈撩乱,八不葬风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龙虎尖头。总的来说,墓地应选自然环境壮美之地,忌环境崎岖古怪、歪斜险峻。
入殓后,放棺室内忌红色,河南地区点主时不用红笔。彝族却是孝子以指血点主,是为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旧时,民间死人要点一盏草灯,直到出殡为止,其间灯不能熄来,否则亡人在阴间路上要跌倒。原因是此灯为亡人在阴间照明用的。出殡时这盏灯又叫脚头灯、长命灯。《白蛇传》里写许仙受法海挑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现出原形,许仙惊吓而亡。一往情深的白娘子酒醒后救许仙还阳,冒险赴昆仑山盗取灵芝草。临行前在许仙脚后点一盏长命灯,命小青时刻守候。只要灯不灭,许仙就有救。当白娘子在昆仑山与鹤童大动干戈时,那盏灯忽明忽暗,急得小青提心吊胆。多亏南极仙翁成全了白娘子,在长命灯熄灭之前取回了灵芝草,救了许仙。东北满族、赫哲族有尸体从窗户抬出的习俗,认为门是活人出入的,忌死人通行。德昂族在出殡时,棺木小头朝前,意思是送亡灵一直朝前走,不让其回转过来。否则,不吉利。旧时的开封,城内居民墓地多在城东或东南,出殡时走曹门、宋门、北门、忌出南门、西门。下葬之后,汉族有绕墓三周的习俗,鬼魂如果出来跟随活人回家,绕墓三周可使鬼不追。在回家途中忌回头观看,怕不吉利。
(五)丧眷禁忌
(六)祭扫禁忌
九十五、院内大小房不安门主大凶,主破财。九十六、两家大门相对,低矮的那家主不顺,若是东西大门相对,到兔年或鸡年,有一家出灾祸;若南北相对逢马年、鼠年两年有一家遇灾。九十七、住宅后靠大路,主老公不长寿。九十八、厨房不可和厕所构成一条直线,否则家中会出现事业不顺,官司口舌。九十九、住宅靠庙宇、坟地、殡仪馆、医院、法院、刑场越远越好,因为这些地方阴气太重。
一百、民宅室内严禁张挂与自己属相相冲的工艺品或字画,如属鼠的人家中不能摆放大鹏展翅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