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火了!他们想尽办法当“留级生”大龄“学长学姐”这样玩转老年生活

中国有700多万老年人正就读老年大学——

“银发”也好学:老年大学受追捧,学员甘当“留级生”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李诗韵见习记者刘彦宇摄影:吴小兵

报名、入学、学习、毕业,这是非常常见的求学过程,要是毕不了业,估计没几个人不会感到焦心——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却想尽办法只为当个“留级生”,有的甚至在学校一待就是十几年,遇上老师来请他们毕业,甚至还要伤心得掉眼泪。

这个特别的群体,就是满头白发,却兴高采烈背上书包去上学的老人们。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的“银发潮”已然到来。湖南省民政厅、省老龄办发布的“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也显示,截至2016年底,湖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201.07万人,已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17.61%。

11月初,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也走进了湖南多家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来看看这些大龄“学长学姐”们的校园生活,听一听他们的希冀与梦想。

陈志红和老师

故事>>

失独丧偶重病,如今她是年近七旬的“大四学生”

挥毫泼墨书俗雅,凝神拨弦抚古筝。68岁的陈志红不曾奢望过,自己的老年生活竟还能如此宁静致远。

11月3日早上7时,陈志红从位于长沙市岳麓区的家出发,转了两趟公交车,花了近70分钟才到达目的地——长沙市老干部大学。这所学校,是她每周风雨无阻要来的地方。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我现在可是大学生,今年‘大四’了!”

这时,一名老同事改变了她的生活——“这个同事当时就在老年大学上课,她感觉日子特别充实,就邀请我陪她一起入学。”

开始是艰难的,结果却很美好。2013年,陈志红跟着老同事来到长沙市老干部大学报名,不像其他老人那样争抢“行情”最火的唱歌跳舞班,她选了一个相对冷门的课程——隶书书法班。

“内心宁静了,也不再害怕别人知道我的经历。”如今的陈志红还能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老年人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当得知长沙市老干部大学正在出版一本记录学员风采的书籍时,她自告奋勇地投稿,将自己的经历写入了书中:“学校给了我正能量,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已将我生命中的荒芜和苍凉变成绿洲。我已重拾快乐与希望,在从容、淡定中前行。”

最爱唱歌跳舞

92岁舞蹈班“老大姐”,一提毕业就“哭鼻子”

如果说陈志红是长沙市老干部大学里的“励志姐”,那么,李宏远(化名)就是学校里的“钉子户”——尽管已经92岁高龄,但她始终不愿从学校毕业。每次学校领导和老师前来劝她“结业”,她都会抹着眼泪“求收留”。

然而,长沙市老干部大学校长龙志斌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很明确:“年满50岁、不超过80岁的老人可报名入学”,可面对这些多年不愿毕业的“留级生”,学校也陷入了情与理的纠结——一方面,学校资源有限,老学员不愿离去,导致新学员无法入学;另一方面,学校又不忍心赶走这些渴望学习与陪伴的老人。

于是,少数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都不错的高龄老人成功“留级”,李宏远就是其中一员,且一待便是十余年。

尽管年纪大了,但李宏远上课从不缺席迟到,“大家跟着老师跳,她就在角落里默默地学,生怕影响别人。”

这种坚持也让李宏远收获了很多——班上的同学都很喜欢跟她一起跳舞,连老师都破例承诺:“学校的大型表演一定让你上场!”

留级八年-毕业-再入学,九旬学员将“大学”带入社区

当然,“留级”十余年的“老学生”不止李宏远,心理课程班的90岁老人刘大柏也是典型。

“唱歌、绘画、心理学,只要是能报上名的,都行!”最初,刘大柏来到长沙市老干部学校只是为了摆脱孤独。退休后,子女忙于工作,每天在家无所事事的他脾气越来越大,慢慢地,不爱说话的他成了家人眼中的“怪老头”。

这下,那个曾经整天闷闷不乐的“怪老头”突然性情大变:在学校,每天都有年龄相仿的老人一起探讨绘画技术;放学后,偶尔还能和同学约个饭、散散步。如今,子女放假回家,想约刘大柏外出游玩都得“看他有没有档期”。

老年大学的8年学习,不仅改变了刘大柏的生活,更让他感受到了“文化养老”带来的力量。

一年前,刘大柏被学校“劝退”了。这一次,他选择了毕业。学校领导告诉他,“要给那些报不上名的学员一次体验机会”,于是,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个大家庭。但不久后,刘大柏又给了老同学一个惊喜——他在社区组建了一支老年绘画队,义务帮助那些闷闷不乐的孤独老人……

而今年,刘大柏又来学校“求收留”了。原来,为了深入了解空巢老人的心理,更好地帮助他们,刘大柏请求心理班老师同意他入学,还拍着胸脯主动签下了一份安全协议:“如若在上课期间发生意外,绝不找学校麻烦。”

美丽“夕阳情”,老年大学里的“初恋感觉”

“不愿意毕业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个理由让人很感动。”长沙市老干部大学教研室主任薛根生今年77岁,是学校的“元老级”人物。他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求知若渴、结交朋友、害怕孤独等都是老人不愿离开学校的原因,但还有一种留住他们的温暖,叫“夕阳情”。

很多年前,长沙市老干部大学就评选出100对优秀“夫妻学员”,他们有的本是夫妻,一起入学,共同进步;有的则是在学校相遇,从此结伴同行。他们享受彼此依靠带来的温暖,也把这份温暖带给了他人——老人们共同资助了30多名贫困大学生。

2015年,80岁的王修杰(化名)结婚了,妻子刘婷(化名)是同在古典文学班的同学。这一对“夕阳伴侣”的结合,让更多丧偶或离异的老同学重拾起对爱的信心、对陪伴的渴望。

王修杰是湖南省工商银行的离退休干部,原配妻子过世后,由于他对另一半的要求很高,不愿将就,所以一直没有再找。但几年前,跟着朋友一起来报名上课的刘婷第一次出现便吸引了王修杰的目光。此后,他每一堂课都坚持到场,两人也因经常探讨课堂问题而日久生情。

当然,还有另一种“夫妻组合”,那就是一起在老年大学当老师。84岁的李新民是长沙市老干部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曾是学校教务处主任,如今仍任心理健康课教师。

“我的夫人最初是学校学员,后来当了班干部,也是学校第一任志愿队队长,再后来也当过老师。”李新民说,人越到晚年,共同学习和进步就越重要,“我们总能看到一些老年夫妻由于太闲,反倒经常在家为琐事吵架拌嘴,最后不欢而散”。

现象>>

为自己:凌晨2点,大学门外排起长队

为了让孩子上心仪的学校而去排队报名,这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如今,这样火热的场景同样也出现在了老年大学的门前。

为兴趣:近七成为女学员,最爱唱歌跳舞

“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真正迎来了‘她时代’。”龙志斌曾做过一项统计——2016年,学校共有14000多名学生,2017年下学期有接近16000人,其中,70%左右为女学员。

为留下:不愿毕业,学员争取“三级跳”

有老师、有同学、有属于自己的圈子,学校让曾经寂寞脆弱的老人有了归属感。在采访中,也有许多学员表达了自己“舍不得走”的心情。

64岁的毛女士已经在长沙市老干部大学学习了十六七年,属于“元老级”学生,她也觉得一直不毕业“挺不好意思”,但却无法离开这个给予了她精神寄托的校园。

“一些特别优秀的学员从班干部‘升级’成老师,甚至进入学校管理层。”在学校坚持学习了十多年的周金安就是代表——最初,她只是一名普通学员,后来因为表现优异被选为学生干部,再被培养成班主任,现在已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负责人。

为集体:组建志愿队,老年学生擅长“自我管理”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了解到,长沙市老干部大学创办于1987年,以前只对长沙各单位的离退休老干部开放,2009年才正式面向社会招生。

长沙市老干部大学志愿队副队长黄静霞告诉记者,学校教职员工一共才十余人,2002年,学校组建志愿队,提出“自我管理与服务”理念,发展50—60岁的学生入队,协助老师管理。

“志愿队队员都是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黄静霞介绍,如今,学校有近30名志愿队员,从不缺席任何场合——下雨他们就负责拖地,扶年纪更大的学员上下楼;最近学校打造“无烟校区”,他们就时刻巡逻,“整体氛围特别好,一些躲着抽烟的老人看到我们这么辛苦,都会积极配合”。

为亲情:支持理解,学校来了“陪读子女”

说起老年大学的变化,李新民用多年的调查数据概括——2001年—2011年,入学学生中,为摆脱孤独而上大学的老人占到50%;而2011年至今,渴望以“文化养老”的老人越来越多,占比约为20%以上。另外,为了“交朋友”和“完成年轻时梦想”的老人也在逐年增多。

为将来:扩建增招,发展远程教育

都说老年大学是“铁打的营盘铁打的兵”,龙志斌分析,这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更容易建立起社交圈,所以老人对老年大学有很强的依赖性。

长沙是湖南省入读老年大学最拥挤的地方。龙志斌介绍,长沙市委市政府早在2015年就下发了《长沙市老年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要求长沙市各区(县)老年大学在2018年前,不论新建、改建、扩建等,必须完成老年教育教学面积4000平方米,每一年达到招收5000名学员的能力。目前,各个区县都在按照三年行动计划一一落实。

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11日,长沙市老干部大学就在河西新开了市直机关分校,同时还在原校区隔壁永华大厦四楼新增了1400平方米的教学场地。

龙志斌表示,为了让更多报不上名的老年人能够加入到学习队伍中来,在长沙市老干部局的指导下,长沙市老干部大学已于2014年开通了网络远程教育,“面向全市基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同步直播,老年人不来学校,在家也能上课,享受到长沙市老干部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记者走访>>

记者从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了解到,至2016年底,湖南省有县以上老干部(老年)大学177所,县以下老年学校1034所,在校学员达到32.8万人。省市县三级直属单位老干部(老年)学习活动室和村、社区老年人学习(活动)室分别为2084个和6270个,参加学习活动的人数全年达70.4万人。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示范老年大学表彰座谈会上,更有11所湖南的老干部(老年)大学获评“全国示范老年大学”。

为此,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也在多所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进行了走访,看看在这些地方,老人们又有着怎样的期盼和故事?

求学劲头足:报不上名,盼“加个凳子旁听”

“今年一共有3100多名老人在这里上课,每节课都是爆满的。”岳麓区老干部大学副校长周娴静说,老年人读大学的热情超高,“每到学期结束和新学期报名的时候,早上四五点钟,学校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每天至少有400多人来报名。”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老人没报上名,“这些老人会找到我的办公室,说‘哪怕加个凳子在教室旁听也可以’”。

同样火爆的还有开福区老干部大学。“目前一共有4720位老年人在这里上学,光是80岁以上的就有200多人。”说起大家的热情,校长孙家骥都有些哭笑不得:“每学期报名刚截止的那几天,几乎每天都有老人家来我办公室,小孩子似的问我能不能先报个名,哪怕下学期再来学也行。”孙家骥说,老年学员都很热爱学习,甚至还有的学员家住长沙县,也会风雨无阻坚持每天来上课。

而芙蓉区朝阳街道向韶社区的老人们也不甘落后。“我们社区200多位老人,除非身体条件不允许,几乎所有的老人都加入了社区文体活动队。”向韶社区主任王新告诉记者,社区文体活动队里,90%都是老人。

学习不含糊:接受新知,摄影烘焙美图样样行

别看是老年人学习的地方,课程却也是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舞蹈、声乐、绘画、书法、排球、门球等项目,如今,时尚动感的健美操、广场舞,修身养性的瑜伽、太极,还有不落后于年轻人的摄影、计算机、烘焙,甚至是颇要“底子”的京剧等课程,也受到了老年学员的欢迎。

岳麓区老干部大学副校长周娴静告诉记者,这些老人一进校就不想毕业,学习的尽头十足。“摄影班有个江阿姨,从这里开始办学就一直在学,学了十几年了,仍然乐在其中。”周娴静说,除了摄影班,江阿姨还报了PS班和声乐班,前两天为了修图,江阿姨还“加班”到凌晨两点。

面对有难度的科目,老人们学习起来也不含糊。湖南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王齐告诉记者,学校里有一位85岁的学员,“他今年报了三门学科,学起电脑来都很利落,他说这是为了完成年轻时候的心愿”。

向韶社区主任王新对老年人的年轻心态十分感叹。“我们社区有位93岁的老人,身体非常硬朗。他加入了门球队,只要去门球场,准能看到他。”在王新看来,平常老人们组建的广场舞队经常参加比赛,书法班的老人们一到过年就免费写对联送给大家,这样,老人们每天都有事情做,“这些活动让老人们过得很充实,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许多”。

花絮>>

老年人爱养生?不如去健康大学当“学霸”

活到老学到老,圆年轻时的梦,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老人背上书包上学堂,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好处:学以致用。

湖南老年健康大学校长石小毛记得,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原本是湖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病人,得知老年健康大学开课,她瞒着家人,坐了一个小时车赶到医院。当天的讲座结束了,老太太还迟迟不愿离开。

声音>>

开放创新,老年人求学也有“互联网+”

“繁荣老年文化,加强老年精神关爱,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发展老年教育。”全国老龄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在今年9月局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社会养老创新发展论坛上介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规划还指出,探索以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建设老年开放大学,开发整合远程老年教育多媒体课程资源。到2020年,力争全国50%的县(市、区)可通过远程教育开展老年教育工作。

据了解,目前湖南已有老年教育网站、网页和电视栏目48个。远程老年教育直播室7个,接收点2577个。湖南老年人学习在线注册人数已达2.8万人,访问人数接近15万。

此外,记者还从湖南省教育厅了解到,湖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老年教育,进一步建好“湖湘学习广场”、“老年开放大学”等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教育信息化服务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区建设,以广大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的学习,带动全体社会成员学习,共同营造全民学习氛围。

专家>>

文化养老,彰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李斌(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学家)

就在几十年前,中国的老年人还是保守、封闭的形象。如今,老年人求知欲高涨,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变强了。“信息时代来临,他们身处其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时代的强烈变化。”李斌说。

针对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象,李斌也建议,除了报名老年大学,参加社区里的老年活动中心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在李斌看来,老年群体对精神生活的热切需求,仅仅靠一两所大学是不够的,希望能调动社会资源,让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比如社区搞活动培训,社会团体举办各类适宜老年人的主题活动等。

THE END
1.独居生活计划三:独居生活计划 开始人生新剧本第一步,找工作。目前大环境不好,确实也是如此。 经过反思,在工作上,我承认自己本身工作专业上的实力有待提高。所以我开始调整,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目前仍然是还没找到工作的状态,但是我感觉心态,状态调整好了,一切也会越来越好的。 https://www.jianshu.com/p/df5884bc4ce8
2.30天*24h宅家的这些日子里,我决定好好存钱买房!根据多个看房平台数据显示,在全民“禁足”的20多天里,“别墅”相关的词语搜索量持续上升,超越同价位的大平层;地段不好的大户型搜索量开始猛增,超越地段较好的小户型,这意味着人们的心理补偿机制开始作用。 呆在家里的每一天,都能深切感受到空间尺度对于生活体验的影响。对于很多小户型来说,想打羽毛球,空间不够大https://nanyang.loupan.com/loupan/7095746/dt_2610336.html
3.规划生活探寻方向(灵感更新)今天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创业方向,由于现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广大民众重视,外卖让很多人吃了心里膈应,想自己做饭,奈何功力不足,无法炒出自己能吃得下的菜,可以考虑创建一个半自动化厨房,让客户买菜,通过机器切菜,机器炒菜来满足用户需求,当然还需要考虑到单身用户一个人无法吃完一个菜的问题,可以让用户私下拼菜,从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81971132
4.生育保险经办流程(精选6篇)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生育待遇包括产前检查费、生育及终止妊娠医疗费、治疗生育并发症医疗费、生育生活津贴、计划生育手术费等项目。产生的生育医疗费用请现金支付,不能刷医保卡结算。参保职工在分娩、实施终止妊娠的流、引产术后,或者治疗并发症、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后,须由参保职工本人或其委托人于当次生育医疗行为结束后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9htqoi0.html
5.“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一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敦煌:远方不远 和熙熙攘攘的故宫博物院相比,坐落于西北的敦煌研究院虽然同样闻名遐迩,但不是所有想去膜拜的人都能成行的。数字敦煌则能帮为这些想去而不能去的人们提供了一种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敦煌、触摸敦煌的新文化旅行方式,远方已不再遥不可及,就在你的手下。 http://www.ncha.gov.cn/art/2017/12/4/art_2052_145568.html
6.2020年深圳市蒲公英计划正式启动,“深分类”推出专属板块!让市民朋友足不出户 就能轻松、高效、便捷了解生活垃圾分类 践行生活垃圾分类 这么优秀的小程序,你还在等什么 赶紧拿起手机 收藏“深分类”小程序吧 2020年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 正式启动啦 让我们一起成为“蒲公英” 漫山遍野播撒下垃圾分类文明的种子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12/18/c4459488.html
7.假期计划足不出户+生活计划文档2.首先,对于上一个学期没学会的知识要重新学习,当然了老师当时录了视频,再重新看次视频好好学习,好好研究把基础打实有了基础才能起万丈高楼平地起嘛,所以基础很重要,这个时间段初步估计很长,一个月的假期估计得用多半个月吧,具体也没准,视情况而定万一寒假一休息知识再一沉淀,突然会了也就用不了那么长时间了https://blog.csdn.net/yaozhichao1/article/details/8504246
8.封校日记封校不emo的正确打开方式~封校,封住的是病毒传播的链条,封不住的是每一位上体学子携手抗疫的坚定决心。学校的严格防控、悉心照料在最大程度上给予了每一位上体学子安心的环境,但封闭管理、足不出户的生活以及疫情的发展难免会给我们带来或多或少的焦虑、烦躁等情绪。封校不emo,让我们一起看看运科学子的封校日记吧。 https://yk.sus.edu.cn/info/1083/3536.htm
9.生活部工作计划27篇生活部所有干部以及委员将一如既往,以最饱满的热情,最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积极配合其他各部门的工作,确保我院系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为学校的迎评促建工作添砖加瓦,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生活部工作计划 5 在过去的一年中,生活部成功的举办了寝室设计大赛,并且配合学生会负责好新生才艺大赛,元旦晚会等https://www.baihuawen.cn/gongzuo/jihua/275387.html
10.四大板块百余场活动2020青岛科技活动周干货全在这里白雪公主中的“魔镜”、足不出户的山地越野自行车赛、VR模拟驾驶……“黑科技”小产品互动体验丰富多彩。 天文观测仰望星空 日珥、VR星空、流星雨……天文观测,为你展示神秘星空。 科普实验小课堂暨科普图书展 揭秘液氮网红冰淇淋、让火焰在冰上舞蹈、走进海藻的秘密……科普实验小课堂,好玩还能吃。 http://news.bandao.cn/a/400084.html
1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元年,收好了这23个典型乡村振兴案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电子商务打开当地农特产品大市场,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新农人入乡创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带动加工,让村民足不出户把产品卖向全国,激活乡村市场,盘活乡村资源,为农业注入新的生命。以电子商务为抓手,依托南瓜电商村,建设线上线下店铺,建立创客中心,吸引年轻人入乡加入到https://www.jiuhe169.cn/h-nd-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