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5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司法局与司法部《法律与生活》杂志社共同推出的公益普法节目《法律一点通》中,北京市国信公证处公证员马麟就该话题进行了详细普法和解读。
继承老人房产的主要形式和区别
马麟公证员介绍,在房产继承过程中,通常有三种方式,分别是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法定继承又包含协商继承、诉讼继承、公证继承三种方式。
所谓协商继承,是指所有法定继承人就被继承房产之间的份额达成协议,然后根据协议,被继承人死亡证明、直系亲属关系证明以及过户所需的其他必要材料申请房产过户;公证继承是指继承人通过公证取得继承权公证书,再办理房屋过户;如果协商继承和公证继承都无法完成过户,就需要通过诉讼继承的方式取得法律文件申请过户。
由于继承人均为法定继承人,无论是协商、公证、诉讼,都不需要缴纳契税。
剩下的两种是遗嘱继承与遗赠两种方式。
遗嘱继的是指被继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名下房产,比如指定继承人为法定继承人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或者份额之间的分配。协商继承中出现的找不到所有继承人的问题就可以通过遗嘱继承来解决。
遗赠是指被继承人通过遗嘱的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予国家、社会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此时的遗嘱继承人并非法定继承人,比如老人膝下无子,将房子赠与给晚年照顾自己的保姆等。
马麟公证员表示,遗嘱和遗赠主要有三方面的区别,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
第一,税费方面,遗嘱继承人属于法定继承人,房屋过户时免收契税,而遗赠则属于赠与,需征收3%的契税。
在遗赠过程中,遗赠人也可以列出相应义务,要求受遗赠人履行义务后方可取得遗产。比如要求受遗赠人履行养老和丧葬义务,才可以接受遗产。
第三,法律效力方面,受遗赠人需要在两个月内表态是否愿意接受赠与,如果在两个月没有表态则视为放弃,而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则没有有效期限制。
北京市国信公证处公证员,北京市国信公证处家事法中心负责人,中国民盟盟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北京市法学会妇女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公证协会宣传委员会委员。
《法律一点通》视频普法节目,系北京市海淀区司法局携手司法部《法律与生活》杂志社在2019年共同打造的普法品牌。该节目依托《法律与生活》杂志社旗下知名法律视频直播栏目《法律大讲堂》,坚持“法治惠民、贴近百姓、形式创新、立体传播”的方针,致力于打造成为法治宣传的亮点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