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是孩子喜欢或不喜欢的事物,绝不是孩子真正喜欢或不喜欢的。”---罗曼.罗兰
前言
父母喜欢的,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的;父母强迫孩子喜欢的,更不一定是孩子能接受的。现在很多家长,都是“以爱之名”去给孩子增添很多家长认为的好东西,其实对孩子来说,却是种负担。
“允许孩子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获得快乐,难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吗?”---塞缪尔.约翰逊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但也正是每一位家长都容易忽视的问题。因为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孩子不懂,于是就自然而然地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切,但很多时候,他们安排给孩子的,是他们喜欢的,并不是孩子需要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无疑是最伟大的,不容置疑。每个父母都想给孩子最优质的教育和最好的生活条件,希望孩子能有个前途无量的未来,为此不惜一切代价把所有对他未来“可能”有用的东西都强塞给他,其实这样一点都不理智。孩子需要的,也许并不是这些。
老来得子,偏爱开始
邓伟今年45岁了,上一年孩子刚刚出生,是个男孩。他之前也有个女儿,女儿已经14岁了。老来得子的他非常高兴,在酒店订了几桌宴席叫上不少亲朋好友一起贺一贺。
邓伟从小就跟着父亲跑客户拉生意,所以他也积累了不少客户,现在也存下了不少钱。儿子满月的时候,邓伟很高兴,在城里就给儿子买了一套房作为满月礼。
但是邓伟认为这些还不够,他总是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以后没办法陪在孩子身边太久,等孩子20岁的时候,他已经65岁了,那时候的儿子正是需要家里支持的时候,但他那会也许已经无能为力了。他很担忧,他希望儿子过得好,也不愿意以后让自己这个老头子连累了儿子。
顾及儿子,伤及女儿
邓伟知道自己的年纪摆在这了,必须得尽早地为儿子做好准备,于是他就把主意放在了女儿身上。女儿出生的时候,邓伟也给她买了一套房作为礼物,但那套房户型小,价格并不贵。但是现在,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为了给儿子多留下点东西,不得不要求女儿把自己的房产让给弟弟。邓伟说:“以后你要嫁出去的,房子留给你也没用,等你长大嫁人了,爸爸再给你买一辆车。现在你那套房,就先给弟弟吧。”
但这时候的女儿,已经懂事了。她明白父亲这么做的意思,所以她拒绝了,她跟邓伟说:“你的财产是他的,妈妈的财产也是他的,为什么连我的也要给他。”女儿很伤心,跟邓伟吼起来,便跑回房间关上门哭了起来。
邓伟不理解,这是女儿第一次逆他的意。他认为女儿是青春期到了,开始叛逆了,一点都不懂事,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但后来邓伟的做法被妻子狠狠地批评,妻子说:“儿子是你的孩子,那女儿就不是你的孩子了?”
邓伟的朋友也不支持他的做法。虽说能理解他,但却没办法支持他。毕竟他的做法,确实是太偏心了,不能因为儿子,而损害了女儿的利益啊。
兄弟姐妹是未来彼此的依靠
很多要了二胎的家庭,其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父母百年之后,即使不在了,兄弟姐妹也能成为彼此的依靠。亲人依旧是亲人,血脉关系是割不断的,一段好的亲属关系,胜过无数的其他社会关系。
对于邓伟来说,因为一套房,虽然是给了儿子一点保障,但很大程度上却伤害了女儿和儿子之间的感情,得不偿失。
兄弟姐妹的感情深浅,与父母有关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父母始终会老去,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待孩子们长大之后,与父母的思想观念已经达不到一致了,很多重要时刻和重要事情,其实都是和兄弟姐妹商量着去选择的。
家和万事兴。一个家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和睦,也离不开孩子的共同努力。兄弟姐妹的感情深浅,很大程度上都是与父母有关。
感情是从小培养的,不要期待着孩子长大后会理解父母的苦衷和想法。理解是一回事,原谅又是另一回事,如果父母在众多孩子之间过于偏心偏爱,偏袒了一个孩子却伤害了另一个孩子,那对孩子的伤害就会从小形成,导致孩子对手足感情的淡化,不利于以后的感情发展。
父母如何端平孩子的这一碗水,需要父母去努力、学习和行动。不管怎么样,把孩子培养成“人”,是父母最终的使命,给他再丰厚的物质条件,但长大后却是社会的蛀虫,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真正爱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教他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培养他的生活技能,钱财总是会用完的,只有本领强,才能在社会立足而不慌,这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