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财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只有留给活人才具有意义。
许多年岁已深的老人逐渐有了将财产留给子女的想法,也因此导致了许多的家庭矛盾。
在众多电视频道之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事件是因为家庭财产分配而导致的家庭纠纷,亲人之间大打出手,原本父母的一桩心意却成了亲情决裂的导火索。
其实父母的本意并无过错,关键在于其分配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考虑以下5点问题。
如果将以下5点充分考虑到位,那么不仅分出的财产可以有用武之地,还可以让家庭变得更加和睦。
那么这5点都是哪些?
一、充分沟通
在大多数家庭中子女本身并不清楚父母究竟有多少财产,由此有不少子女对此有了过高和过低的判断。
最终发现发到手中的钱和心理预期差距较大,最终因此发难。
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老年人在世期间对于自身财产多寡一直处于一个保密的态度。
从个人隐私角度上讲,老人如此合乎情理,但是子女没有安全感。
相比较起老人,子女之间爆发矛盾的可能性更加要高。
所以在分配财产之前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构建子女之间的信任感。
在老人决定分配财产的时候,召集全家的子女开展家庭会议,向家中和盘托出自己的财产情况,家人之间坦诚交流。
当家人之间的说法都摆到面上进行商谈的时候,便不再会出现那些撕破脸的情况,家人之间更愿意在亲情的氛围之下有进有退,最终达成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局。
这样的做法还可以帮助子女有效的消除焦虑。
二、设立遗嘱
对于父母手中的遗产分配,应当做到道德为标准,法律为根基,由此在分配遗产之初必须有一条最根本的基本分配。
唯一的选择就是国家法律所约束与规定的遗嘱。
老人进入公证处公证之后,自身意愿便会得到法律的保护,由此便可以防止一些别有用心者,损害自己其他子女的利益。
老人上了年纪之后,身体原因是一大难题,按照现有社会结构来讲,尚无法对老年人提供完全的保障,所以现代老人的抚养大多还是依靠自己家庭中所完成的。
如今的许多80后,90后们家中往往有两个子女,由此照顾老人的责任便会平摊到两名子女身上。
在日常的生活照料之中,对老人的付出必然不可能二者相等。
但是如果按照法律规定,这两人拥有平等的继承权,毫无疑问这对于照顾父母较多的一方是不公平的。
所以老人可以在设立遗嘱之初,将这方面的顾虑考虑进去,也是对付出较多一方子女的特殊照顾。
由于遗嘱的特性可以随时更改,当遗嘱设立并告知子女之后,无形中会催生子女照顾自己的动力。
这对于老人本身的生活也是一种照顾和保障。
网上的众多案例已经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子女都能够做到乌鸦反哺,法律约束只能维持基本的付出,真金白银才是这些人做事的动力。
补充一点,老人提前设立遗嘱还能够防止老人在去世之前,因为提前分配钱财而导致自己的养老金不足。
三、提前规划
由于老年生活存在的不确定性,亲属子女之间也因为距离和生活条件的原因付出有所不同,所以差异化分配是必须的,但是其中的区别究竟有多少,老人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如何照顾这个区间呢?
未来范畴中必然会应对以下难题,首先健康,其次生活保障,最后应急储备。
所以老人对于这些项目必须做到提前预算,并且在这一预算数额的基础上往上翻20%~50%。
毕竟关乎了基本的衣食住行,马虎不得。
至于是否还有剩余部分,剩余部分还有多少?是否进行分配?这都是提前规划之后的事情。
四、掌控全局
老年人们要始终记得一点是,无论给子女剩下多少钱,这些钱本质上都属于父母给予子女生活上的照顾,而并非是子女所应得的。
不少老年人或许看到其他家庭的现实情况,而自身又拿不出太多钱感到羞愧,这种情绪是完全不必要的。
因此而过多的提前分配财产更是不值得提倡的,所以建议老年人们尽可能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相比较起这未知的空间,老年人有数的财产更适合当做靠山,当做以防万一的老本。
所以即便是想要提前分配财产,老年人还是尽可能要自己掌控绝大多数的财产。
从情感的角度上讲,当子女纷纷成家之后,将主要目标放到自己家庭之中,自然而然就会对父母相对忽视,利益谋取就有了偏向。
人大分家树大分丫,可并不是说说的。
如果老人将绝大多数财产给予子女,绝大多数会迅速沉没,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旦老人想要回一部分,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总的来说老人的钱只要在世,绝大多数就应该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给子女是情分,不给是本分,还可以用于孙子孙女们的教育和创业方面,更能够增加亲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五、房产处理
近20年以来,房产价格狂飙突进,绝大多数家庭为之背上了20年,30年的房贷。
由此在中国家庭的财产比例之中,绝大多数家庭房产价值占据家庭总资产都在6~7成以上。
由此老年人的财产分配中,房产分配是无法避开的话题。
从总的来说,如果没有特殊必要建议生前不对房产进行处置。
当代社会的发展波澜起伏,很有可能某些家庭会因为一些特殊因素而抵押房产,如果因此导致老人无处可住,实在是令人不胜唏嘘。
如果情到深处而必须交接房产,那么老年人出于保护自己的考量,至少应该保留住自己在这所房子之中的居住权。
在签订房产交接协议,合同之中避雨区明确的写出期限条件等,同时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纠纷,建议邀请律师入场。
六、邀请专业人员
为什么说在设立遗产分配是建议律师入场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律师完全游离于家庭之外,不存在情感之间的偏帮,最大可能的可以做到分配的公正。
很多家庭碍于情感的颜面,邻里之间的指点,在处理遗产和财产问题时不愿意他人介入,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要知道邀请律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入场,是保证家庭弱势人员财产的基本方式。
如今逐步进入老年的大部分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这些人普遍还存在重男轻女的看法。
在当代社会,显然是对于女性的一种不公正对待,单靠父母之间的商量,很难改变传统观念带来的影响。
另外相应律师入场进行签订对于老年人也是一种保障。
如果有子女有心算计,在遗嘱或者是家庭分配中提出质疑,那么口头商量的分配数额是否能够最终执行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有时候通过一些法律的途径,完全可以将此前商量好的分配比例推倒重来,或许此前已经有亲人为这种分配付出许多。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家庭财产分配这种相对私密的话题,一旦引入外部人员进行分配后,势必会对家庭成员的情感上造成一定损伤。
家庭之间或许需要进行努力才能跨过心里这道坎。
总的来说不同家庭之间的财产分配应该做到因地制宜,不可做到一概而论,老年人在分配时尤其要保护好自身的权益,同时兼顾对于子女的照顾。
老人分配财产本质上是希望联系家庭成员的感情,照顾后代的生活,所以一定不能令这件事情变成家庭感情破裂的罪魁祸首。
无论做何种决定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结语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停滞,年轻人普遍反应赚不到钱,这种情况是大势所趋,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但年轻人更要明白的是,老年人并不欠自己,属于他们个人的财产有权利自我支配,无论到手多少,都应该秉持着雷霆雨露俱是天的念头。
家和万事兴,希望无论到手多少,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和谐快乐的相处下去,一个家庭最多只能保持三代之内的血亲感情,是十分短暂的,一定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