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继承“新政”变了!四部门明确,2024年起统统按“新规”处置

中国人对房子的执念有多深?找女朋友得看房子、成家的前提是房子、生娃的前提还是房子、接受教育之时还是离不开房子……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过去房价一路猛涨,即使要掏空家底,承担几十年的房贷,才能实现在城镇购房,很多人也不惜一切。

进而发展到现在,全国几乎80%以上的家庭,绝大多数财富都压在了房子上面,可以说,房子几乎是每个家庭的重要资产。

说白了,当利益足够大的时候,所谓的亲情就会出现挑战。

就拿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说吧,随便一套房动辄六七百万,如果分配不均匀,兄妹几个闹上公堂,这事很常见!

另外,办理继承的手续过于复杂,同样也会影响到继承者的情绪,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比如过去,房产继承需要提供大量的证明文件,如亲属关系证明、死亡证明等,这些文件的办理过程繁琐,给继承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由于证明文件的真实性难以保证,也给不动产登记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而为了让大家更方便快捷和划算的继承房产,近年来,国家已经出台了继承新政:四部门明确,2024年起统统按“新规”处置。

①在办理非公证继承时,如果有包括房子在内的不动产登记业务的,那么就要求法定继承人也参与共同核验继承材料。

说白了,当事人在场当面核验清楚,继承就更加公平公正。

②遗嘱继承,要求所有法定继承人都参与查验遗嘱的真实性,并确定是不是最后一份遗嘱。

以后的继承不再以公正的遗嘱作为最终效,也就是说,哪一份是最后的遗嘱,那么这一份遗嘱才是最真实有效的!

而且所有法定继承人都到场查验材料,这样就可以避免继承人弄虚作假,更好的保护合法继承人的权益。

按照这样的新规,流程就不再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既保护了继承人的财富,也尊重了被继承人的意愿,而且还避免了继承人和接受遗赠人之间的可能出现的矛盾。

总之,这些新规不仅仅简化了流程,同时也将提高办事效率。

①买卖过户。这种方式和正常商品房买卖没什么两样,主要税费包括契税和个税。

契税方面:90平米、90-144平米、144平米以上,契税分别是房屋交易价的1%、1.5%、3%。

个税方面:如果房子购买满五年,并且是唯一住宅,那么,上述讲到的三个面积段的买卖过户,都不需要缴纳个税只需要缴纳契税。

但如果只满足五年,但是并不是唯一住宅,那么就需要按照交易总价的1%缴纳个税(或者房屋交易差值的20%缴纳)。

那么,90平米、90-144平米、144平米以上面积,分别缴纳的个税+契税合计,就分别为2万、2.5万、4万。

2.赠与过户。

现行的规定,子女接受赠与的房产,需交纳3%的契税,1%的公证费(为房产评估值的1%),以及双方各自支付0.05%的印花税。

按照这个税率,100万的房子赠与过户算下来的总费用大概是4.1万。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买卖过户和赠予过户,都是老年人在世时过户的两种形式。将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

如果是面积在144平米以上,两种购物方式差距不大;如果面积在144平米以内,买卖过户比赠与过户更划算。

3.继承权转让

这种方式就是老人去世以后再办理过户,一般这种过户方式的手续费会比较低,只需要支付少量的公证费和登记费即可,当然,每个地方政策不同,也会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费用都不高。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买卖过户以外,其他方式的继承财产,将来都可能会涉及到20%的个税。

按照现行的规定,如果继承房子以后再转售,就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标准是:按照房屋差值(成交总价-原购置成本)的20%缴纳。

但是如果继承者是满五唯一,转手就不需要缴纳20%的个税。

举个简单的例子,老爷子20年前买的房子才30万,子女继承以后,子女名下只有这一套房子,转卖房子就不需要交20%的个人所得税。

如果子女继承这套房子后,名下有两套房,出售此房时,房子市值100万,赚取的70万利润就要缴纳个人所得税,700000×20%=140000元。

当然,如果继承了父母的房产,并不转售,就不存在个人所得税了。但是这种情况,未来随着房产税的落地,会不会因为面积的增加而导致缴纳房产税就不好说了。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老年人普遍采取买卖过户的方式,将房子继承给子女。但是具体采取这种方式,还是得按每个人的需要来吧!

THE END
1.房产继承法2024年新规定在中国这个“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社会,房产继承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甚至,房产继承的纷争常常拖得时间长、成本高、情感更是百转千回。如果你以为继承房产只是死去的亲人把房产交给你这事儿,那可就太天真了。2024年,房产继承法的新规出台了,不少家族的“地产大战”可能因此变得更为复杂。面对这场可能改变http://www.pickfun.cn/bjfc/2213.html
2.房产继承最新政策,最新房产继承法规解读透视盘点最新房产继承政策解读:新法规下的遗产传承之道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房产继承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国家在2024年对房产继承相关法规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和完善。本文将围绕最新房产继承政策,为您详细解读新法规下的遗产传承之道。 一、最新房产继承https://m.slashpine.cn/post/2317.html
3.房产继承“新政”来了!四部门明确,2024年起统统按“新规”处置房产房产继承“新政”来了!四部门明确,2024年起统统按“新规”处置2024-12-06 11:15:55 一点深情 四川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一点深情 914粉丝 好看的影视剧解说 01:32 农民工搭伙组“临时夫妻”,只是性需求?其实还有其他深层次真相 https://www.163.com/v/video/VDHPQ5RJH.html
4.继承父母房产新规这一继承父母房产的新规定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和支持。人们纷纷表示,这一规定将有效地解决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财产继承问题,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家庭的和谐稳定。 继承父母房产的新规定为解决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这一规定的出台将有效地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我们期http://www.qlzsw.cn/fangchan/31181.html
5.猜测2024年12月6日房产继承热门政策,预测未来,小红书热门房产继承小红书的时尚气息与前沿动态,总是引领着时代的潮流,我们将以小红书的笔触,一同探讨未来的热门话题——关于房产继承政策的新动态,本文旨在猜测并解读可能的未来趋势,以供参考,让我们共同期待即将到来的变革,时间线锁定在不久的将来,即2024年12月6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未来的时间点,探讨房产继承政策的新趋势。 http://www.frxcc.com/post/16719.html
6.2024年房子过户新政策继承房产交易和析产不需要缴纳税费。 根据2024年房子过户新政策,正常过户、赠与过户需缴纳一定的税费,而继承房产交易和析产则免税。具体的税费标准根据房屋类型、购买时间和面积等因素而定。在进行房子过户时,务必了解并遵守相关税费规定,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顺利进行。 https://www.jiwu.com/baike/55748.html
7.2024年遗产继承税规定是什么?我朋友父亲去世后留下一套房子给他,他继承房子听说是要交房产遗嘱继承税,房产遗嘱继承税是什么? [律师回复] 你好!在“国税函20041036号”的通知中,国家税务总局对继承土地房屋权属征收契税问题做出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土地、房https://mip.64365.com/zs/1325318.aspx
8.2024年继承人何时需缴纳遗产税?专题新闻法律资讯3. 将来的遗产税法:如果将来出台遗产税法,其中将明确规定遗产税的缴纳方式、期限以及未缴纳的法律责任。 请注意,以上分析基于现行法律框架,如果未来法律有所变动,应以新法为准。 尽管目前没有遗产税,但继承人仍需关注可能涉及的其他税项,如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并根据相关税法规定进行合规处理。同时,由于税法政https://www.maxlaw.cn/n/20240328/11032736223985.shtml
9.2024年重庆房产契税最新政策小壮的自留地法定继承: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土地、房屋权属,不征契税,需要提供的资料有:产权人死亡证明和法定继承人身份的证明材料。 离婚析产:因夫妻财产分割而将原共有房屋产权归属一方,是房产共有权的变动而不是现行契税政策规定征税的房屋产权https://www.xiaozhuangzhuang.com/archives/1657
10.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配套楼盘二手房业主(含继承、赠与的业主)子女,如果前业主没有以此房产作为依据入学,可以继续使用;如果前业主已经以此房产作为依据入学,则自前业主子女入学之日起满6年后方能再次享受配套入学政策。 以配套入学方式就读对应配套学校的,办理不动产登记时间(或购房合同网签备案时间)到当年4月15日(含)截止;办理不动产登记http://www.changsha.gov.cn/zfxxgk/zfwjk/gdwxtwj/202404/t20240411_11416924.html
11.中金2025年展望港股:密云不雨基准情形下,我们认为港股仍没有完全摆脱震荡格局,原因在于估值和风险溢价空间不大,盈利改善又需要更大刺激,所以在指数层面上更强的期待需要以更大的压力为前提,这也是在“应激式”政策思路下,更大规模刺激出台的条件。不过,港股估值和仓位出清更彻底,盈利结构更好,都使其在合适的催化剂下更易反弹,也可能较A股具有https://finance.sina.cn/hkstock/gggd/2024-11-12/detail-incvupam970541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