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房一半产权赠女友分手索回被驳房产过户哪种方式最划算?

【婚房一半产权赠女友分手索回被驳】男子王某在2016年为与女友结婚,出资450万购买了海淀区某房屋,期间其女友赵某要求将房屋的50%份额作为彩礼登记在其名下。事后双方因矛盾分手,王某要求赵某返还产权被拒。法院审理认为,王某明知赵某仅支付了少数的款项,仍将产权办至其名下,且王某无法拿出房子是彩礼的证据。在此情况下,王某的请求实际是撤销赠与,由于产权赠予发生在2016年,双方分手在2017年,故已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行使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法院最终判决驳回王某的诉请。

房产过户哪种方式最划算?因为:继承、赠与、买卖、亲人之间过户,涉及契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手续费、工本费、公证费、五年外契税...真是一头雾水,今咱就好好盘盘这些法律,看明白了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

房产过户哪种方式最划算?(买卖、赠与还是继承)

1、房子情况:70平方米,一手购入25万,现按每平方米5000元估算,总价35万元。

1.继承方式过户

200元公证费、280元登记费,总计480元

2.赠与方式过户

1050元公证费(交易金额的千分之三)、280元登记费、契税

10500元,总计11830

3.买卖方式过户

房子买入超过5年后卖出,无营业税、契税1%(首次购房)3500元、个人所得税(35-25)*20%=20000元、交易费420元、登记

费80元。总计24000元

2、亲人之间过户,继承最划算!

“亲人之间的过户、赠与和继承都很划算,最划算的就是继承了”。当然,如果是父母子女之间的过户,继承的成本最低。只需交纳280元的登记费,没有营业税、个税和契税无。但条件比较单一,只有属于有继承关系的直系亲属之间的房产可以这么做。直系亲属中,即便是兄弟姐妹,也不能采用继承的方式,只能选择赠与。办理赠与,则除280元的登记费外,还要缴纳3%的契税,千分之三的至干分之四的公证费。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继承是遗产人死后才可以进行产权过户,所以这种过户方式的人比较少。如果财产所有人生前没有留下遗嘱,就由法律界定。如果继承人很多,又想过户到其中一个人的名下,那么其他拥有继承权的人必须申明放弃遗产才行。如果财产拥有者生前留下有效的法律文件,指定继承人,必须是遗产人死前曾做过公证的遗嘱才有法律效力。当然,遗产必须是被继承人生前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

3、房子须缴营业税,赠与较为划算

4、两种交费的差别是:

赠与方式:

280元登记费、1.5万元契税(3%)(二套购房)、1500元公证费(千分之3至千分之四公证费)

总计交费:16780元

买卖方式:

80元登记费、1.5万元契税(3%)(二套购房)、2.75万元营业税

(5.5%营业税)、个人所得税(50-40)*20%=20000万元、540元交易费

总计:63120元

了解到,房产赠与公证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在房产过户之前如果赠与人放弃赠与,此时,即便买方已付定金,由于赠与的性质决定对卖方也无任何约束责任可追究,即便是告上法庭,法院也不易判决,这样势必会给购房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5、首次购房,5年以上费用最低

实际生活中,房屋过户的形式中,买卖是最常见的,也是操作较为便捷和安全的方式。但是即便在买卖方式的过户中,不同的情况,费用也是不同的。从房屋的性质上来说,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房改房交纳的交易费也不同,分别是每平方米6元、每平方米3、每平方米1.5元,再加80元登记费。赠与和继

6、继承的房产交易时

五年内契税:建面小于90米1%建面

90-140米以上1.5%

二套3%

营业税:5.55%

个税:1%

手续费:建面*6

工本费:80元

公证费:2%夫妻1%

五年外契税:建面小于90米1%建面90-140米以上1.5%二套3%

营业税:建面140米及以上(评估-原值)5.55%

个税:二套及以上1%

7、赠予房产交易时(非直系亲属)

五年外契税:建面小于90米1%

五年内契税:建面小于90米1%

建面:90-140米以下1.5%

二套:3%

营业税:建面140米及以上

(评估-原值)5.55%

个人所得税:1%

个人所得税:二套及以上1%

公证费:2%

偶然所得税:20%

8、赠予房产交易时(直系亲属)

五年外契税:建面小于90米19

五年内契税:建面小于90米1%建面90-140米以上1.5%

建面90-140米以上1.5%

9、备注:

夫妻更名、继承、赠予、遗失补证以原产证发证日期为准。

产权以购房日期为准。

私产普通住宅(建面小于140米)

五年内契税:建面小于90米1%;建面90-140米以下1.5%;二套3%

营业税:评估价*5.55%

五年外契税:建面小于90米1%;建面90-140米以下1.5%;二套3%!

THE END
1.房屋赠与过户要交手续费吗房屋赠与过户要交手续费吗 更新时间: 2018-10-12 10:13:28 音频内容: 房屋赠与,由于当事人的情况不同,过户费也是不同的,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个人无偿受赠房屋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只有以下三种情形的房屋产权无偿赠与,对当事双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1、房屋产权https://mip.64365.com/answer/nlcuw/
2.房子赠予过户需要支付哪些费用?房屋买卖房产问答个人所得税直系亲属免征,非直系亲属要交20%。印花税和登记费不多。过户前最好找专业人士咨询,免得多花冤枉钱。 全部5个回答> 问 房屋过户需要支付哪些费用? 答 听说过户要交契税、个人所得税,还有过户手续费,可能还有中介费。具体多少,得问专业人士。 全部5个回答> 问 房产赠与过户需要支付哪些费用? 答 https://www.jiwu.com/wenda/9256034.html
3.非直系亲属房产赠与直系亲属房产赠与与非直系亲属房产赠与在法律效力和赠与方式上略有不同。根据法律规定,直系亲属房产赠与在行为上较为简单,赠与双方可以自行协商并签署赠与合同。而非直系亲属房产赠与则较为复杂,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程序,通常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并经过相应的部门审核批准。 http://www.tianmaone.com/fangchan/825.html
4.房产证加名字流程房产证加名字费用计算→MAIGOO知识赠与手续:受赠房屋需提交房屋所有权证、赠与书和契证,到相关部门办理正式的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后,这种赠与行为才具有法律效力。 非直系亲属间赠与还需提交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一)房产证更名费用:直系亲属间赠与房产所需税费 1、交易手续费:住宅2.5元/平米非住宅5.5元/平米 https://www.maigoo.com/goomai/129923.html
5.房产赠与直系亲属需要交什么费用房产赠与直系亲属需要交纳的费用包括契税、印花税、赠与公证费以及房产转移登记手续费等。税费按照房管局评估价收取。契税一般为3%至5%,由房管局评估房屋进行确定,印花税为房管局评估价的0.5%,赠与公证费的收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制定。房地产权转移登记费则按每宗进行收取https://www.lawtime.cn/tuwen/779765.html
6.直系亲属之间房屋过户赠与和交易费用间差额多少直系亲属之间房屋过户,赠与和交易费用间差额多少?交易流程 直系亲属 赠与 差额 过户 费用 4人参与回答所謂尐寧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过户有两种方式,一是赠与过户,第二是买卖过户,赠与过户免交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契税和工本费还是要交,赠与还需办理公证手续。办理过户需要赠与人和你带着身份证、户口、房产证。以下是二http://qd.17house.com/jiaoyiliucheng/33abcc2a8911915074daf79d50e623e3.html
7.房产赠与给子女要交纳哪些费用律师普法房产赠与给子女要交以下的费用:1、过户手续费:住宅为建筑面积*6元、平方米,非住宅为建筑面积*12元/平方米(由受赠人承担);(交易中心收取)2、评估价100万以内缴纳评估费0.25%,100万以上累https://www.110ask.com/tuwen/1499282224750869647.html
8.2022年上海最新买房政策!限购+贷款+交易流程+赠与+继承+新房积分外地人在上海购房需要什么条件? 1、外地人已婚在上海只能购买1套(商品房)住宅房。 2、非沪籍家庭限购一套上海住宅,但夫妻双方必须至少有一人社保或个税,自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 3、 外地人在外地的房产不计算在内,只要上海没有房产就可以购买! https://sh.news.fang.com/open/42952836.html
9.直系亲属房产赠与和买卖哪个划算直系亲属房产过户新政策2020房产过户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手续以及证明资料要准备好。那么直系亲属房产过户新政策2020有哪些?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房产继承表示继承人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就能够获得该房屋,同时如果子女由继承的*获得父母的房屋,不需要缴纳契税,只需支付一定的公证费和工本费。 https://m.qizuang.com/gonglue/jsgh/108485.html
10.房产赠与费用(赠与房产过户费用)再次转让时:“原值”为赠与人购买时的原值,购房时间以受赠前为准。 注:直系亲属赠与,即个人将房产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的,无需办理《赠与公证》(需提供关系证明)。 非直系亲属赠与需要缴纳以下税费 个税:全额20% https://www.kan3721.com/news/show-59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