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我国将有规划地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明年一季度出台。
9月13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近日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所谓的“倒按揭”以房养老,其实质就是住房抵押贷款。从技术角度来说,操作起来并不难,但之所以在国内虽有尝试但未见推广,不仅仅涉及老年人是否接受这一新事物。此外,业内还普遍担心的一个“障碍”就是“70年产权”问题。
各界的声音:
养老服务新政"以房养老"的尴尬人活着房子没了作为拓宽养老金筹措渠道之一的“以房养老”,本身并无不妥,而且很值得尝试。但是,其进入试点之所以引发这么大的争议,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其所传递出的不确定感—看着自己的房子一天天地离自己远去,谁都免不了心里发慌。
不宜过度依赖"以房养老"来解决养老问题
养老作为基本民生工作,关系着近2亿中国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几乎每一个中国家庭。在一度养老金不足的质疑声后,舆论曾围绕拆借补足养老金池、延迟退休年龄等办法广泛热议,但都未得到官方正面肯定。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问题无法回避,各地也积极进行有益探索,但优势明显且能适用的模式并不明朗。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出台“以房养老”的试点模式,至少给民众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这是一个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能否如愿以偿,恐怕绕不过以下三个方面。
老人怎么看“以房养老”的政策?
家住南充市顺庆区南门坝的向大爷就认为,自己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退休的时候买套房,刚住没几年,如果抵押给金融机构,万一房子被骗跑了怎么办?家可以给自己一种归属感,没房子就没安全感。
“我跟儿子住在一起,我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儿子住什么啊?”李玉珍老人说,因为自己有儿有女,他们还眼巴巴看着自己这房子呢,假如把这房子抵押了,自己的生活水平倒是提高了。“等我百年以后,我的房子让银行给收走了,我们儿女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