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圳二手房成交创12年新低,全市推广“带押过户”——凤凰网房产杭州

该方案的出台背景是深圳楼市的持续低迷。贝壳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过去的2022年,深圳商品住房以56142套的成交量创2010年以来新低,2022年,深圳二手房的月均成交量均在2000套左右徘徊,从未突破5000套“荣枯线”。

那么,“带押过户”将给深圳楼市掀起怎样的波澜

鼓励推广二手房“带押过户”

上述《方案》指出,办理二手房“带押过户”有两种方式,分别是“顺位抵押”和“双预告登记”。

据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统计的数据,目前,全国至少20个城市相继推出了二手房“带押过户”的交易模式,至少16个城市已完成了首笔二手房“带押过户”业务,包括广州、西安、宁波、苏州、无锡、济南等热点城市,也有临沂、泰州、潍坊等三四线城市。克而瑞分析师认为,在政策加持下,将一定程度上刺激二手房置业消费,二手房成交整体或将稳中有升。

不过,二手房“带押过户”模式实施起来并不顺利,特别是在买卖双方贷款银行非同一家银行的情况下。主要是不同银行的贷款评估模式不一样,对同一套房产的评估价值有差距;其次,房贷也是吸收个人存款、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载体,非同一家银行,提前还贷赎楼,并到另一家银行办理按揭,不仅意味着优质贷款损失,存款也减少了;另外,此前,先赎楼,再办理按揭,对办理过桥的“银行的影子”来说,是巨大的收益,这也是一直存在的寄生链条,带押过户后,这个收益没有了,部分银行执行“带押过户”的意愿也不强。

在试点范围方面,深圳市发布的上述《方案》表示,先试点推广买方一次性付款或买卖双方贷款银行为同一家银行的二手房“带押过户”,再逐步推广至买卖双方贷款银行非同一家银行的“带押过户”业务。同时,鼓励各银行先行先试办理买卖双方贷款银行非同一家银行的“带押过户”业务。在模式做法方面,除“顺位抵押”“双预告登记”模式外,鼓励积极探索其他模式,为全面推广二手房“带押过户”积累经验。

对于《方案》提出的“稳妥推进试点,鼓励全面探索”,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媒体表示,“政策还是太谨慎了。”在他看来,深圳应该在金融监管层面建立协同机制,消除各方顾虑,再加上评估价模式在深圳已经比较成熟了,完全可以一步跨到不同银行带押过户。只有这样,才能缩短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将二手房交易盘活,促进换房需求良性循环,带动整个市场稳定。

年度成交量创新低

鼓励推广二手房“带押过户”,与楼市成交量长期低位徘徊有关。2021年2月,深圳出台二手房参考价,因参考价普遍低于实际成交价,银行按照参考价贷款,二手房交易成本瞬间上升,原本火热的深圳楼市被“冻住”,二手房月度成交套数长期低于5000套荣枯线,二手房市场成交低迷的氛围传导至新房市场。2022年,房地产行业整体低迷,不少城市楼市松绑政策不断,但作为一线城市的深圳,楼市政策并未有一丝松动,住宅市场成交也难言理想。

贝壳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为34441套,二手住宅成交21701套,同比2021年分别下滑34.3%、46.7%。从总成交套数来看,2022年,深圳商品住房以56142套的成交量创2010年以来新低。

从购房群体来看,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二手房交易方面,刚需型户型的录得占比持续走低,而刚改户型以及豪宅户型的录得占比则持续走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刚需相比改善型群体对调控政策以及经济下行的抗冲击能力较弱,导致购房意愿持续下降。当前刚需主力军仍处于持续观望与徘徊的阶段,二手房交易量单靠改善型群体难以突破月均三千套的“天花板”。

此前,中财办发文表示,要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比如,在住房消费等领域还存在些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这些消费潜力要予以释放。对此,业内普遍认为,一些高能级城市的楼市限购、限售、限贷等政策有望松动。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在其官方公众号上表示,因为深圳的特殊性,其具有楼市风向标的作用反而会成为深圳楼市调控政策做大范围调整的制约因素。因此,类似深圳这样一线热点城市需要探寻地方经济复苏发展,激活市场活跃度,满足居民住房需求与保持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可控之间的政策平衡点。

李宇嘉对媒体表示,现在,国家对于住房改善、换房需求扶持力度较大,深圳要稳定楼市,必须要将二手房市场稳定住,重新恢复二手房占主导的交易局面。

THE END
1.二手房过户费用是多少?二手房过户的费用明细 购买二手房时,涉及到的费用种类繁多,每项都对购房成本产生影响。让我们来看看其中主要的几个部分: 契税: 首套房: 面积≤90平:1%税率(如北京、上海等地,普通住房适用首套房政策) 面积>90平:1.5%税率 二套房:https://www.autohome.com.cn/ask/9404992.html
2.2024二手房交易税费与过户费怎么算例如,如果房屋面积小于或等于90平方米,首套房的契税税率可能为1%,而超过90平方米的则可能为1具体内容和华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4二手房交易税费与过户费怎么算 契税:契税是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主要针对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政策,契税的税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如果房屋https://www.66law.cn/laws/133747.aspx
3.2022年二手房过户费怎么算如果房屋不满5年的话,那么只需要缴纳1%的营业税即可。除了会产生营业税以外,在二手房交易的时候还会产生1%到3%的契税,会产生1.2%左右的个人所得税。在二手房交易过程当中,除了会产生税费以外,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手续费,比如说房屋在领取新的产权证件时就需要缴纳手续费,如果是普通住宅房,这个费用是在80元左右。https://www.jiwu.com/baike/15209.html
4.一梯一户满二年,现代精装全天光,拎包入住,省过户费静候君临。,慧安居客盐城二手房网,提供一梯一户满二年,现代精装全天光,拎包入住,省过户费静候君临。二手房出售信息,99.8万,3室2厅2卫,2022年,南北,精装修,普通住宅,地址位于慧学铭苑,盐城房地产租售服务平台,安居客全房源网。https://yancheng.anjuke.com/prop/view/A7018126577
5.二手房过户费用明细2022,2022二手房过户费怎么收二手房过户费如何分摊也是买家和卖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对此,如果买家和卖家之间对于上述的9项费用如何分摊有约定则依双方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则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分配。 1、买房负担:A二手房过户登记费;B二手房过户契税;C二手房过户核档费。 2、卖方负担:A二手房过户土地收益金;B二手房过户营业税及附加;C二手房过户个http://www.xs180.cn/Article/2781.html
6.二手房过户税费大概多少4. 印花税:购房总价的0.05%。 5. 土地增值税:购房总价的1%。 6. 登记费:每套房子80元。 7. 中介费:购房总价的1%至2%,具体比例与中介公司协商确定。 以上费用仅供参考,实际费用以当地政策和房屋具体情况为准。在购买二手房时,建议向专业中介或税务部门咨询具体的税费信息。https://news.yiche.com/baike/586122.html
7.2022二手房过户差额税,2022二手房过户费用多少法律常识三、2022二手房过户费用有哪些 二手房过户,免不了要缴纳相应的费用,不仅仅要知道二手房过户费有哪些,还要知道自己需要支付的大概范围。这样在购买二手房中的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在本文中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二手房过户一般需要多少钱,供大家进一步了解二手房过户费。二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二手房过户费用有哪些的知识,跟着https://www.kstnjscl.com/flcs/111977.html
8.2022二手房过户费计算器(二手房房屋过户费怎么算2020)标签:a322022 本文地址:https://www.sdshangli.com/post/188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dudu818907@gmail.com,本站将立刻清除。https://www.sdshangli.com/post/18896.html
9.2022二手房过户税费怎么计算律师普法2022年二手房过户税费计算方式:1、个人所得税一般由买方支付。个人所得税等于计税价格乘以1%(或1.5%、3%),收普通住房1%,非普通住房或非住宅类房产为1.5%,拍卖房产为3%。若个人转让的住宅https://www.110ask.com/tuwen/15264794468227195558.html
10.住房过户费用最新政策2022,住房过户需要什么资料2022住房过户费用最新政策是,买房人要缴纳契税、印花税、交易费、测绘费以及权属登记费及取证费,卖房人要缴纳印花税、交易费、营业税以及个人所得税。住房过户需要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产权证等资料。 一、住房过户费用最新政策2022 2022房屋过户费用最新政策如下所示: https://www.fljg.com/zhishi/708238.html
11.公寓二手房过户税费新规20224、印花税:合同价×万分之五;五、评估费:合同价×千分之三。 买方: 1、契税:合同价×3%; 2、交易手续费:合同价×2.5‰(没错,是千分之2.5,100万的合同,交易手续费要2500元,而且是下家单方出); 3、印花税:合同价×万分之五。 公寓二手房交易过户流程 http://www.loupan.com/bk/108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