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的“中国式困惑”系列报道三
赵乃育绘
态度之争:征还是不征?
支持方
甘肃天水的王女士夫妇都是高中老师,一个儿子在外上大学,2002年在当地买了现在的这套住房。“早就听说要征房产税,我认为人总要有个居住的地方,所以首套不该征,可以从第二套房起按面积征税,这样人们就不会再疯买房了,剩下的房可以给真正需要房的人。”拥有一套住房的太原李女士也表示,不应该对首套住房进行征税。“很多人都是攒了一辈子钱就是为了住个大点的房子,享受一下,好不容易买上还要交税?如果按照平米数征,大家都不会愿意的。但对二套或多套征收,我没有意见。”
反对方
态度模糊方
广州一事业单位中层干部表示,被查出拥有22套房的“房叔”——广州番禺区城管局政委蔡彬已被立案调查。“一个处级干部在一个城市的‘家底’就如此触目惊心,要真是全国联网、试点铺开,得面临腐败官员的多大阻力,要是像房叔这样的贪官22套房都不怕,我就两套房,肯定不怕房产税。”某开发商表示,在当前调控背景下,如果房产税的调控力度过大,可能抑制改善性购房需求,在经济筑底回升的关键时期,可能对房地产市场发展乃至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影响。一位税务专家指出,自房产税提出以来,公众始终对房产税的政策目标认识模糊。如果是打着房地产调节税的幌子收财产税、以期降低舆论阻力的做法是十分短视的,房产税涉及公民的重要财产权,不能为了某种短期需要仓促推出,否则不仅损害公民的合法产权,也易对公共政策的严肃性造成伤害,引发不必要的民意反弹,面临更大的被动。
专家解析:对房产税征收范围进行细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倪红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民众阻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害怕本已不高的收入再次被剥夺。因此,应对房产税征收范围进行细化,确定起征点,而起征点要考虑排除低收入人群和房产面积合理的人群。倪红日指出,我国免征的标准原则上应该根据中国各地区不同的情况,把居民自住合理面积,比如说人均多少面积以下的,纳入到免征的范围内。而如果你多占有房产,等于多占有国有土地,多占有基础设施的服务,那就应该交税。因此,普遍征收房产税的观点不太合适,从征管上来讲也面积太大,征收范围大约在20%至30%的高端人群。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也认为,政府应及时将对未来改革的基本考虑做必要的信息披露,给社会公众吃定心丸,这样原本站在反对方的一部分人会站在支持方。他指出,一方面由于不好认定一套住房究竟多少人住,对于人均面积不好设定,因此,应免征第一套住房,以保障公众生活必需。另外,在中国投资渠道稀缺的背景下,第二套房具有社会保险功能,相当于给自己买了商业性的社会保险,因此,应税率应从轻。“所以总体来说,应免征第一套住房,第二套住房税率从轻,三套以及以上实行累进制高税率。”
实效之争:降房价还是劫富济贫?
专家解析:需打破既得利益障碍
法理之争:合法还是不合法?
立法程序的争议
反对论:缺乏立法程序
支持论:不用必须经过立法程序
重复征税的争议
反对论:这是“税上税”
上海市退休工人姚先生表示,“土地是国家70年批租给我们的,买房时就已经交了土地出让的租金,现在为什么要为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再交一次税,这是不是‘税上税’?”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从属性上分析,房产税属于财产税,但上海和重庆试点的实质是征收房地产特别消费税,这与国际上通行的房产税定义和财政部对于房产税改革目的的表态都存在差距。另外,我国在土地出让时,已缴交土地出让金,再交房产税就是重复征税,有违公平性原则之嫌。
支持论:增值全归房产所有者不合理
小资料
现行房产税的法律依据是《房产税暂行条例》。该条例规定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没有房产原值作为依据的,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对于房产税的税率,依照房产余值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依照房产租金收入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如果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用于居住的,房产税减按4%的税率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