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武汉买房最新购房政策合集包含限购限贷,最新利率,购房补贴等……

2023年9月19日起,武汉发布汉十条,取消二环以内限购政策,目前武汉所有区域不限购。

无武汉市户口可在武汉任何区域购房。

二、武汉贷款政策

(一)商业贷款

1、贷款比例

首套房首付二成,二套房首付三成,商业贷款首套房利率3.55%,二套房4.15%。

2、首套房、二套房认定以及贷款利率认定

(1)武汉有房,认贷不认房:武汉无房,认(武汉)房不认贷,按首套房算。

(2)对生育多子女家庭在购房贷款时,购买的第二套住房认定为首套住房,购买的第三套住房认定为第二套住房。

(3)对已有两套住房的家庭,在挂牌出售或出租一套的前提下新购一套住房的,购房贷款时认定为第二套住房。

首付比例及贷款利率表:

武汉最新房贷利率为:首套房3.55%,二套房4.15%。

(二)公积金贷款政策

1、贷款利率

首套:1-5年2.6%;6-30年3.1%;

二套:1-5年3.025%;6-30年3.575%。

2、贷款额度及计算公式

首套房最高90万元,二套房最高70万。

3、公积金贷款条件

(1)贷款对象:

②目前,武汉市公积金接受异地公积金贷款。

(2)其他条件

①借款人持有合法身份证件,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②借款人及其配偶信用记录良好,符合公积金贷款信用审核标准;

③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按时归还公积金贷款本息的能力;

④具有真实购房行为,且除住房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外,该购房行为应发生在一年以内;所购住房权属清晰、手续合法齐全且无法律纠纷;

⑤无尚未还清的公积金贷款(含其他城市),且无影响公积金贷款偿还能力的其他债务;

⑥借款人家庭住房套数及公积金贷款记录均符合公积金贷款要求,且同意以所购住房进行抵押担保。

⑦拟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房屋未设立居住权。

⑧符合《武汉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⑨缴存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年龄下限为年满18岁,年龄上限为男职工未满60岁,女职工未满55岁。

4、公积金房屋套数认定标准

(1)购首套自住住房的认定

借款人职工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武汉市房产主管部门的房屋信息系统(依据市房产信息中心出具的《借款人家庭住房信息查询结果通知单》)中无住房信息(或查询的房屋信息与拟申请公积金贷款所购房屋为同一套住房的),且武汉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公积金系统”)中无贷款记录。

(2)购第二套住房的认定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购买第二套住房认定:

①借款人及配偶首次利用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在武汉市房产主管部门的房屋信息系统中,登记其家庭仅有一套住房,并与拟申请使用公积金贷款所购房屋非同一套住房的。

②借款人及配偶已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过一套住房(即公积金系统有一次贷款记录并已结清贷款),且在武汉市房产主管部门的房屋信息系统登记无房或仅有一套住房,再次申请贷款购买住房的。

(3)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认定

借款人家庭在武汉市房产主管部门的房屋信息系统登记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或在住房公积金系统内记录的贷款次数达2次及以上的,其公积金贷款申请均不予受理。

(4)婚姻状况变化等特殊情形的认定

①借款人或配偶在原单身时,其中一方已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过一套住房,现以夫妻双方名义再次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按第二套住房认定。

②夫妻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过一套住房,在离异后其中一方再次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按第二套住房认定。

③借款人婚前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婚后配偶在婚姻存续期间作为共同还款人参与该笔公积金贷款,离异后其中一方再次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按第二套住房认定。

④借款人或配偶在原单身时,已分别使用过公积金贷款,现以夫妻双方名义再次申请公积金贷款,贷款申请不予受理。

注:(1)购买非成套住宅、公寓等以投资投机为主要目的的房屋,住房公积金贷款不予受理;(2)所购房屋为联名购买的,不得办理公积金贷款(婚姻关系联名购房除外);(3)根据《武汉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当我市住房公积金“个贷率”超过90%,将实施“分级预警,适度调控,保障刚需”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5、商转公贷款条件

商转公是指把个人住房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有2个重要原则,组合贷不能商转公、二套房不能商转公。

(2)原商贷银行同意提前结清商贷余额;

(3)原商贷已正常还款12个月及以上(贷款期间还款正常,无逾期贷款);

(4)只能由原商贷主借人在武汉缴纳的公积金申请办理;

(5)仅限符合首套住房办理商转公,且职工及配偶近6个月内未使用该住房提取过公积金;

(6)原商贷所购房屋已办理不动产权证或《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

(7)转贷人及其配偶信用良好,同意由受托银行查询并打印个人信用征信报告,并符合管理中心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信用审核标准》;

(8)无尚未还清的公积金贷款,且无影响公积金贷款偿还能力的其他债务;

(9)同意由管理中心认可的担保机构提供转公积金贷款担保;

注:

(1)符合公积金贷款条件,且只能转成纯公积金贷款,不能转成组合贷款;

(3)异地公积金,只能申请公积金贷款,不能办理异地商转公。

6、公积金提取

公积金提取分住房消费类提取和其他类提取,具体提取规定如下:

(1)住房消费类提取:

①购买(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房改住房、集资住房、存量住房)、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的;

②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③租赁住房的;

④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

(2)其他类提取:

①职工及配偶、子女患重大疾病的,职工及配偶本市自住房遭受火灾、地震或者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可以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存储余额。

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存储余额,同时注销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

1.退休的;2.出境定居的;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4.本市户籍,且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住房公积金账户封存停缴满24个月的;5.非本市户籍,且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住房公积金账户封存停缴满6个月的。

③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其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已故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储余额,同时注销其住房公积金账户。

7、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公积金(2023年12月底新政策)

(1)办理方法:

灵活就业人员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银行I类借记卡等资料,向受托银行申请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受托银行为灵活就业人员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后,应当为灵活就业人员设立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

(2)缴存方式:

缴存人可以选择一次性缴存和自由缴存两种方式,月缴存额上下限按照武汉公积金中心公布的标准执行。

注意:缴存人自协议签订之日起6个月(含),未发生缴存且灵缴个人账户存储余额为零的,协议自动解除,灵缴个人账户自动注销。

偿还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条件:

缴存人及配偶办理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且尚未结清时,灵缴个人账户存储余额只能用于抵扣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本息,且需留存不得低于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额3%的存储余额,在结清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时用于一次性偿还贷款本息。

(3)贷款条件:

①灵活就业人员及配偶持有合法身份证件,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在18周岁(含)至法定退休年龄期间,即男性未满60周岁、女性未满55周岁;

②灵活就业人员已按协议约定缴存住房公积金;

④灵活就业人员及其配偶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按时归还贷款本息的能力,且无影响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偿还能力的其他债务;

⑥购房首付款的金额不低于规定比例;

⑦近一年内未提取过灵活就业期间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⑧灵活就业人员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不得低于其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金额的3%;

⑨灵活就业人员及其配偶在本市和其他城市无尚未结清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三、购房补贴政策

武汉目前正在进行的补贴有武汉换购住宅的退税补贴(卖旧换新)以及各区人才补贴。

为支持居民换购住房,对出售原有住房并在半年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和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后至房屋交付前出售原有住房的纳税人,由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所在区财政部门对其出售原有住房已缴纳的增值税按计税价格的1%给予补助。

注:若二手房满5年,并为唯一住宅,出售不需要交个税,也就不存在补贴了。

2、各区人才补贴

从2023年8月3日至2024年7月30日,在东湖高新区购买新建商品房的毕业6年以内的大学生发放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及契税补贴(首套100%,二套50%),对毕业2年以内的大学生发放5万元现金安居补助。

享受所有补贴要求交房后3个月内办理完所有的收房流程。

根据政策首套补贴全额维修基金,二套房补贴50%(维修基金:高层73元/平)。

对毕业6年以内全职在青山工作、连续缴纳社保6个月以上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毕业生,2023年11月22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新购买青山区指定商品住房(不含“二手房”)的,给予5万元购房补贴。

(3)经开区

经开区已推出“春笋行动”与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政策,给所有来区创业安居的大学生购房、购车、租房补贴。

“春笋行动”具体包括:对取得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6年以内,首次在我区企业全职工作、缴纳社保的博士、硕士、“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给予最高15万元、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其中,博士可选择提前预支购房补贴用作生活补贴,分3年等额发放。

还有5000多套地段好、配套完善的高品质人才公寓给予三年免租或减租福利。

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具体包括:对在经开区企业全职工作,入选国家、湖北省重大人才工程的高层次人才。

从政策执行之日起,在经开区购买首套增量商品住宅,可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购房补贴,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实际购房金额的50%。

但需注意的是,享受购房补贴的高层次人才须承诺在取得不动产证书后3年内不上市交易,限制期限内确需交易的,购房补贴应予以退还。

(4)新洲区

具有全日制博士学历学位的,给予10万元购房补贴,分3年发放;具有全日制硕士学历学位的,给予6万元购房补贴,分2年等额发放;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学位的,给予3万元购房补贴,一次性发放到位。

申报条件:毕业五年内的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的毕业生;拥有新洲区户籍并在新洲区缴纳社保;用人单位须在新洲区依法注册、税务登记;购房前本人在新洲区无自有住房,所购房屋需本人在毕业五年内购买。

责任编辑:周玲伶

房产知识有疑问?留下手机号码,专业的置业管家将为您答疑解惑!

THE END
1.12月起,这些新规将施行!涉及房产税收等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明确多项税收优惠政策,自2024年12月1日起执行。 比如,12月1日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明确了取消后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 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4571&sid=200
2.今起实施,住房交易税收新政来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自2024年12月1日起 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加大! 享受契税新政,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注意哪些事项? 一起来看 ↓ 01 调整后的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积为140平http://www.ncmc.nbtv.cn/xwdsg/nb/40218438.shtml
3.2024年二手房税费新规有哪些2024年二手房税费新规有哪些 导读:我国现行二手商品房交易税费规定:购房未满五年需缴纳销售全额的5%营业税,满五年则免税。住宅类房产登记费80元/户,非住宅类按面积收费。契税方面,普通住宅1.5%,非普通住宅3%,非住宅5%。个人所得税方面,自用超五年唯一居住用房免税,否则需按20%税率或1%定额税率缴纳。印花税按千分https://www.64365.com/zs/3055949.aspx
4.2024年苏州人才引进政策(苏州提升学历都有哪些方式)网上有关“2024年苏州人才引进政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苏州提升学历都有哪些方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苏州人才引进政策具体有以下要求: 1、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以上学历; https://digi.shenchuang.com/2024/0417/1652601.shtml
5.2024年成都楼市的最新政策(3)6买房来自成都房段子2024年成都楼市的最新政策(3)。 6、买房缴纳税费的问题。 新房主要是契税(一般交房时或者办产权的时候缴纳);二手房则是过户的时候就要缴纳契税、增值税和个税。 ①、契税的话,家庭首套和二套房,建面≤90https://weibo.com/1551561845/O1adU9K42
6.2024年青岛最新购房贷款及交易税费政策!二手房买卖政策 限售政策: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即可上市交易 二手房带押过户:抵押交易,不用先还完房货,可直接过户,抵押、发放新贷款 二手房交易税费 个税:约征收总房款的2%。房产证满五唯一,可减免 契税:首套140平及以下1%;140平以上1.5%;二套140平以下1%; 二套减2%,三套3% https://qd.loupan.com/html/news/202412/5420524.html
7.深圳房价2024年房价走势,深圳最新购房政策2024?深圳最新购房政策2024:住宅性质单身公寓/宿舍不限购;2、离婚不再追溯离婚时房产,离异后单身无房,即可买房,利率按首套;3、房产可落名到夫妻中无购房资格一方;4、房产可赠予给无资格的直系亲属;5、社保和个税可以交叉叠加计算。没有社保的月份,有个税也可以;没有个税的月份,有社保也可以。那么深圳房价2024年房价走势https://sz.jiwu.com/news/5577803.html
8.3.14重磅新政解读:杭州全面进入二手房非限购时代房产资讯新政划重点:二手房限购全面放开,优化增值税免征年限 本次新政可以简称为“杭五条”,主要从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优化二手住房限购政策、优化增值税征免年限、加快城市有机更新、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1、加大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力度,加快房源筹建,2024年开工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不少于6000https://chongzhou.news.fang.com/open/4970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