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圈内为舰载机着舰时产生的轮胎擦痕)
平台本身已完全达标
就福建号前四轮海上动力试航表现来看,蒸汽动力系统和全舰的供电系统表现稳定,让该舰在北部试验海区内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只有基础项目通过测试,保证航母平台自身完全达到设计指标后,才会进行下一步的舰载机测试。
(试航中的福建舰英姿)
为何首选复飞而不是直接降落
通过图中的痕迹来看,福建舰进行了多次着舰复飞,没有挂索降落痕迹,或者说是真正降落的次数很少。因为轮胎擦痕都集中在拦阻索区域内,并没有明显的向前滑跑延伸。
着舰复飞是指舰载机降落时轻触跑道,然后立马拉起重新仰头起飞,该过程中舰载机不会伸出拦阻钩,并不会勾到任何一根阻拦索;而且复飞过程中不会在甲板上滑行太远距离,那样会造成减速过多,影响重新飞起来的速度;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测试,轮胎印记不会延伸太长。
(辽宁舰甲板上因舰载机频繁降落产生的长擦痕)
那么为什么要优先测试该项目呢?舰载机着舰技术的核心是挂索失败后,成功实现逃逸复飞,不论是对飞行员和舰载机的安全,还是对于航母平台的安全,这是需要兜底的。舰载机不同于陆地降落,着舰前受航母甲板长度限制,取消了拉平、平飞、飘落等动作,甚至会像子弹一样射向着舰点。重头戏在着舰以后几秒钟内要完成发动机加力、成功挂索以及挂索失败后的逃逸复飞,如果能优先练习好这个兜底的方式,再进一步平稳着舰,才是最稳妥的。
今年热播的连续剧《海天雄鹰》中,主人公对此有一段很好的总结:舰载机准确着舰、成功挂索以及挂索失败之后成功逃逸复飞,才是我们要攻克的舰载机关键技术。在这些技术当中,挂索失败之后成功实现复飞是关键中的关键!
(福建舰远航归来)
是何型号舰载机参与试验
既然第五次试航重点是复飞,那就意味着不会测试弹射起飞,因为这要排在顺利降落后才会进行,从流程上来说也符合国际上对航母使用的成熟经验,美英等国亦是如此。
航母甲板上起降的流程很复杂,尤其在着舰阶段,涉及舰机通信、引导、着舰指挥,牵扯很多岗位、设备、人员的参与。福建舰还不同于前两艘航母,大多是全新的国产配套设备,稳妥起见先通过复飞,检测着舰流程,待到一切没有问题了,再进行真正的挂索着舰与后续弹射。
(歼15T亮相中国航展)
让人关心的是这次在福建舰上触舰复飞是哪个型号的舰载机,因为截止目前没有官方报道,我们仅凭推测来看,考虑作为全新平台的福建舰,必然会谨慎选择成熟技术的舰载机,从此前公布的双航母编队报道来看,当前最可靠的就是歼15T了,而并不太可能是还未投入量产的、尚在定型过程中的歼35舰载型。
(歼15T近景)
歼15T虽说是歼15家族新衍生型号,但在位于葫芦岛的舰载机试验基地也经历了数年苛刻的验证,在双航母编队的壮观画面中,已经独挑大梁成为中国海军现役航母的主力载机。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首次静态与动态公开展示,不论是在型号的可靠性、还是现役舰载机大队飞行员与其结合的熟练度,都是当前最稳妥的首选测试机型。
还有一处不能被忽视的细节就是,三个弹射器旁都加上了安全线,这就为后续的弹射起飞做好了准备。在福建舰第六次海上试验中,让我们期待这个令所有中国人自豪的震撼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