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对农房征税,每年10万,连征15年!真的假的?

近两年,政府缺钱的问题可是日益严重了,究其原因就在于房地产这个支柱产业陷入了巨大危机,难以继续为财政输送较多的收入了!

为了解决政府缺钱这一难题,各路专家可谓是用尽了浑身解数,其中有一位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那就是“对农房征税,每年10万,连征15年,总计150万元!”

这位专家为什么会有此建议呢?看完以下这则数据后,你就懂了!根据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50多万行政村有超2亿户农村自建房!若是对这些农房征税,无疑会给政府带来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

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这位专家真以为对农房征税百利而无一害吗?下面小编就来说说对农房征税可能会带来的5大严重后果!

1.增加农民经济负担

自古以来,农民的收入水平可都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在物价飞涨的这个时代,唯有粮食价格却迟迟未曾出现上涨,甚至还小幅下跌,农民实在太难了!

若是对农房征税,而且征收税额还如此之大,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这让农民还怎么生活呢?

2.容易引起农民不满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广大农民群众就是水,若是对农房征税,只怕会引起农民的不满,终带来巨浪冲击,只怕没人能够承受吧!

为了照顾广大农民,国家一直都在出台各种农业补贴政策,好不容易稳定了民心,确保了我国粮食供给。若单单因为对农房征税,就引起巨大的骚动,只怕可就得不偿失了!

3.闲置农房大量增加

农房可是广大农民生活的根本,更是一个家!若是对农房征税,只怕很多农民都会选择直接放弃农房吧!毕竟新建的农房也不值150万啊!

再者说,若是农民有150万,早就进城买房了,谁还会生活在农村呢?毕竟城市中的教育、医疗等各方面都要好过农村!

还有,一旦对农房征税,大量农房必然会出现闲置的情况,这无疑是对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这显然是违背社会发展的!

4.农田将会无人耕种

即便广大农民接受了对农房征税这一举措,然而,面对高昂的税收,大量农民就只能进城打工了,甚至一个农村家庭中的所有成人都需要外出打工,否则根本无法凑齐农房税啊!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都纷纷进城打工,荒废的农田只怕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也就会影响我国的粮食供给了。一旦发展到这一地步,事态可就严重了!

5.影响我国农业发展

虽说现在我国农业发展趋于成熟了,但跟国外相比,还是差距很大的。为了缩小差距,我国农业发展创新还是必不可少的,而要想农业发展创新,就必须有资金支持。

若是对农房征税了,把农民的所有收入都纳税了,那么哪里还有资金来支持农业发展创新?若是没有农业发展创新,我国农业只怕就会停滞不前了!

政府缺钱的确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但若就此开始对农房征税,只怕会适得其反,甚至还会带来诸多麻烦!若是无法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还是不要轻易对农房征税,否则农民可就会坐不住了!

THE END
1.个税怎么降哪些人可享房地产税减免最新权威发声都在这这些人或享房地产税减免 在谈到房地产税征收问题时,史耀斌表示,房产税是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税收制度或者是一个税种,大致归纳为这四种或者叫四个共性的制度性安排。 一是所有的工商业住房和个人住房,都会按照它的评估值来征税,也就是按照评估值来征税。 https://news.cctv.com/2018/03/07/ARTIwVY1e7qej88l2wYCnCKG180307.shtml
2.2023农村宅基地新政策一户多宅收税吗张叶律师精选解答2023农村宅基地新政策实施方式 根据《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在确权时主要依照以下原则:1、农村居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政府规定的面积,未经拆迁、改建、翻建的,可以暂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确定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2、农村居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其面积超过当地政府规定标准的。 https://m.64365.com/tuwen/zbkqf
3.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精选十篇)土地使用权转让主要涉及营业税、印花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 转让的有关交易成本较高, 成为隐性市场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职能交叉, 管理体制不顺 以土地与房产为例:地产和房产分属国土资源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管理, 土地和房产分开办理。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 先由国土资源部门补交出让金、补办土地出让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kjj8m2.html
4.定了!这52项税收优惠政策,2024年继续执行!又可以少交税了!6、对公租房建设期间用地及公租房建成后占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在其他住房项目中配套建设公租房,按公租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免征建设、管理公租房涉及的城镇土地使用税。 7、公租房经营管理单位应单独核算公租房租金收入,未单独核算的,不得享受免征增值税、房产税优惠政策。 http://m.kuaijitoutiao.com/article/27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