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报:在美国搬迁外州前请问问自己这7大问题

中新网9月14日电美国《世界日报》刊文称,在美国,如果您或您的重要人生伙伴在外州获得新的工作机会,真是可喜可贺,毕意,能够跨越州界总是个令人兴奋的冒险,话虽如此,也可能对财务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

所以,在真正下定决心搬迁外州前,应勾画出一个收支预算,将持续性的费用和一次性安置费用纳入,并且要考虑可能影响银行账户的其他因素。为了尽可能精打细算、滴水不漏,不妨先问问自己以下重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住房本身的成本有多少?

无论是租公寓还是买房,你需要大概估计每个月要支付多少住房成本;如果您正考虑购屋,务必记住,高房价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房产税。住房成本足以决定您换地方居住的生活水平,至关重要。

也许您会认定,在时尚城市里工作、或者享受让人兴奋的感受太重要了,值得让您从宽敞的房子换到共有公寓;重点在于,您得进一步了解,为了搬迁,您可能需要取舍些什么。

第二个该自问的问题是,交通运输费有多少?

假如开车,是否需要购买自己的车子?如果要买车,得将若干大项花费纳入考虑,例如天然气、汽车保险、车辆登记和维修等等费用。

可以到网络上查询这些花费项目的成,好比,某些城市的停车场所收费用可能超出您的预算。总之,专家建议人们真正了解是否需要在公寓或工作场所支付额外费用,并将这些费用计入每月预算。

第三个问题是,还有多少因素会影响生活成本?

食物、娱乐和医疗保健费用全都算是生活费用,如果有孩子,别忘了教育费用,特定地区的公立学校水平可能会影响您落脚地区的选择、进而影响住房成本,假如决定把孩子送入私立学校,成本更大,务必慎重考虑。

此外,还有很多可能忘记的其他费用,好比不同气候是否需要不同的衣柜?又或许您将从水电费用低的地方搬到一年中有八个月需要用暖器的地方,或者新居住地的洪水等自然灾害风险高,导致您必须支付额外的保险费用,这些费用都要纳入考虑。

旅行费用也不可忽略。搬离朋友和家人后,您每年可能得花旅费去探望他们;但另一方面,搬到了理想气候地区后,可能就不必每到二月份便急着花钱到温暖海边度假,可省一些钱。

第四点,就业市场如何?

也许您已经有工作,但一旦您的能力超越既有工作,可能得另谋高位,得考虑,新落脚地的经济是否在成长?是否要为其他雇主工作?不妨了解就业市场状况、并查看招聘信息。除了为自己,也得替另一半考虑,如果选择都很有限,得认真思考是不是真的要放弃现有的工作。

第五个问题是,新居住地的所得税结构是什么?

重点是查看财产税和销售税,有些州不课所得税,这两项税课得特别重,在您接受新工作前务必计算税后收入,有时必须争取更高工资才足以支应生活费用。

第六,新居住地的就业州法有什么不同?

各州对最低工资、加班规定、所需病假、被扶养人的福利、劳动保护和歧视禁令有不同的法律规定,这些都可能影响您的薪资和权利。

THE END
1.美国房产税是怎么征收美国房产税每年交多少美国房产税是怎么征收,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是越来越高了,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定居在美国,甚至有的人还在美国买了房子,那么,在买房子前,这些,美国房产税每年交多少,美国房产税减免条件你要事先了解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番吧! 美国房产税是怎么征收 https://m.qizuang.com/baike/13189.html
2.在美国买房,没钱交税会怎样?网上曾传言在美国交不起房产税会被政府或者银行强制把房子卖掉不知是真是假,假如说没钱交房产税会怎么样呢?会被强制收走房子或者其他物品抵押吗?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美国绝大部分房产是包括土地的,也就是说房东不但拥有房子的所有权,也拥有与房屋相连的土地的所有权,包括房屋地基、院落的土地所有权。所谓的房产https://www.meipian.cn/1kty1u3h
3.[转帖]一篇文章真正彻底讲透美国房产税,看看对中国有何借鉴?(上)大家在很多文章里看到的“美国房产税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其实这个地方政府是不包括州政府的。 美国的地方政府包括:县(county)政府、市政府、村镇政府和其它地方政府。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县和中国的县不是一回事。在美国,县是州以下的最高行政区划,县下面才是市。 而且,美国并不是每个州都有县https://blog.51cto.com/u_11529070/9161598
4.美国个税史:1895年征收个税曾被裁定违宪税闻天下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1789年曾说过一句传诵至今的话:“在这世界上,唯有死亡和纳税不可避免。”对于赶在4月15日前申报联邦个人所得税的美国人来说,这句话再贴切不过。不过,富兰克林那个时代的美国人尚不需要向联邦政府缴纳个税,个税作为美国税制固定下来距今刚好100年。在那之前,美国只在南北战争期间和19世纪https://tax.rednet.cn/c/2015/08/13/37645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