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婿和岳母相处中的“潜规则”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丈母娘很愿意和女婿亲近,更乐意让女婿帮她干这干那,比起婆媳关系显得简单微妙,但女婿和岳母相处中也存三大“潜规则”……

天生冤家

婆婆和媳妇是天生的冤家,丈母娘和女婿又何尝不是?和婆媳关系容易发生冲突不同,丈母娘对女婿总是显得很友好,“一个女婿半个儿”,“岳母看女婿,口水不停流”。丈母娘很愿意和女婿亲近,更乐意让女婿帮她干这干那,提出各种要求。而女婿,特别是还没结婚的未来女婿,一般也会懂得讨好丈母娘,尽量满足丈母娘的要求,因为反正结婚后又不会和丈母娘同住,付出一时,得到的老婆是一辈子的,当然没有人会不愿意。

不过在目前房价高企的情况下,丈母娘对房子的要求往往也难倒不少女婿。再加上新婚姻法的颁布,丈母娘对房子就更看得紧了,曾经有人说中国的房价是丈母娘炒上去的,虽然只是玩笑,但也说明了不少女婿的丈母娘压力。

另类亲情

丈母娘心疼自己的女儿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作为姑爷理应高兴,毕竟丈母娘疼的是自己的媳妇,但是有的姑爷也会郁闷,因为丈母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护着自己的闺女的,有点不分青红皂白就“护犊子”的那种。幸好,丈母娘在护自己女儿之后,发现自己理亏,也会拜托女儿去疼疼姑爷。这有点打疼了再哄哄,给人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彷如委屈了还不能说。

妻子也是夹心人

当丈母娘和姑爷有摩擦的时候,多数妻子都是像丈母娘护女儿一样,一味地护着自己的母亲。表面看来是合情合理,实际上是愚蠢的做法,尤其婚姻里出现的一些小摩擦,聪明的妻子应该先批评丈夫,然后单独跟母亲沟通、讲理。

如果是母亲的错,需要让母亲给丈夫解释,哪怕不道歉,也要让丈夫觉得自己的母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能让丈夫觉得母亲不讲理,这样先不说丈夫会迁怒于自己,可能丈夫就会冷落自己的母亲。

有读者问我“该不该把婆婆当亲妈呢?”我给的答案是“不该”,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其中就包含着复杂的婆媳关系。

从古至今,婆媳关系的问题就像是一个谜,一直存在着,每一对婆媳之间看似那么亲密,却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矛盾。

儿媳妇与婆婆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如果说我们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话,那么我们与婆婆之间的关系则是建立在多个关系之中的。

儿媳妇与婆婆之间,完全是通过丈夫为中间媒介来建立关系的,二者在这基础上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

女人嫁到对方家里,二人的关系虽然是亲人,却要比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差了很多。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庭问题,儿媳妇觉得自己把婆婆当母亲一样对待,但是却总是出错,二人在相处的时候也总是出现或多或少的尴尬。

李小姐是一个性格比较直率的东北女孩,结婚之后,她和婆婆住在一起,两个人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交集。

她觉得嫁给自己的老公,就应该把婆婆当亲妈一样对待,好好的疼她。这一点是没错的,怪就怪她连相处方式都一样。

每次婆婆说什么话的时候,她总是心里想的什么就说什么,即便是与婆婆对立的意见,她也会说出口。她并没有意识到什么不妥,反而觉得我与你关系近,才会这样说。

李小姐不知道怎么办,但是又不想和婆婆翻脸。显然李小姐的内心是善良的,她对待婆婆也是非常孝顺的,错就错在了把婆婆当妈的事情上。

永远不要把婆婆当亲妈,婆媳关系中,要牢记三个潜规则。

一、降低预期: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值

之所以我们总是会在一段关系里失望,原因就在于我们对这段关系抱有了太高的期望值。

儿媳妇和婆婆之间的相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投以的期望值越高,那么我们在后期如果没有得到一个想要的结果的话,那么就会特别的失望。

很多人经营婆媳关系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在前期投入的多,那么二人的关系才能够更加好。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或者说有些太过于急功近利。婆媳之间的相处本就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需要相互之间建立太多的利益关系。

我们在潜意识里,应该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双方关系是平等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好好孝顺对方。

婆婆不可能如母亲一般对待儿媳妇,儿媳妇也完全无法把婆婆当作母亲,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二、人格独立:不要试图控制对方

婆媳之间之所以存在着争端,原因就在于双方总想要试图控制对方。

女儿可以依赖自己的母亲,并且要求母亲做任何的事,这是一种本能的依赖心理。

当然也可以在母亲做错事的时候,指出母亲的不足。

但是儿媳妇绝对不可以将对于母亲般的“控制”,施加到婆婆身上。

一来会让婆婆觉得儿媳妇太过于强势,二来也会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即便儿媳妇是为了婆婆好,但是也要在任何是事情上讲究方式方法,思考对方是否能够接受。

一旦二人因为孩子问题或者是物质等问题存在着语言上的“控制”,那么只会导致二人的矛盾加剧。

三、关系定位保持恰当的距离

儿媳妇与婆婆之间,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人与人之间都是存在着距离感的,因为我们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秘密。

女人和母亲之间要比婆婆更加亲密的,没有人比母亲更加了解女儿的性格,也没有人比女儿更加了解自己的母亲。

所以两个人在相处的时候,不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差异问题。

显然,保持一个特定舒适的距离,对于二人来说才是最好的。

那么婆媳之间该如何相处,才能够更加和谐呢?

婆媳之间想要相处得更加和谐,一定需要双方之间坦诚相待。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而不是选择压抑。

儿媳妇要尊重婆婆,婆婆也应当尊重儿媳妇,双方要互敬互爱。

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是由于触碰到了对方的利益,所以我们应当明白婆媳关系的潜规则,不要试图打破关系的禁忌。

同时,二者要多一分包容和理解,这样整个家庭才能够和谐。

女婿与丈母娘的关系远没有婆媳关系复杂,没有几个男人愿意与丈母娘过不去,否则,既显得小气,又会招致老婆的麻烦;而丈母娘对女婿一般也显得更宽容。常言道“丈母娘看女婿,愈看愈有趣”,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娱乐圈男明星与丈母娘的那点趣事。

黎明:200万美元豪宅讨好威严的丈母娘

乐基儿的妈妈外表威严,黎明要讨这个丈母娘欢心并不容易!黎明和乐基儿被爆前年三月已于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秘密结婚,但黎明婚后至今仍无暇拜会岳父母。虽然未能亲身拜候女方家,但黎明还算识趣,为讨好这位丈母娘,她出资逾200万美元,由乐基儿做代表陪岳母看楼。

她们所看的豪宅,全部都是欧式怀旧风格的独立洋房,室内面积在5000至10000平方英尺之间,拥有数千平方英尺的草坪,外观上俨如一座堡垒,售价130万至逾250万美元(1000万至2000万港元)。

梁朝伟:自任司机为丈母娘接风洗尘

伟仔及嘉玲结婚1周年时,无奈伟仔为新片《一代宗师》练功时受伤,嘉玲又忙于在横店拍戏,故没有与亲友大张旗鼓庆祝。

2009年8月,适逢嘉玲母亲及弟弟由外地赴港,伟仔与母亲陪他们到香港深水湾饭叙,顺道庆祝结婚1周年。向来非常孝顺的伟仔,不但亲自客串司机管接管送,为他们接风洗尘,更对岳母体贴入微,堪称好女婿。陪母亲和岳母等亲友吃饭时,伟仔还不忘搀扶同去的长辈,非常细心。

为什么外国基本没有婆媳矛盾?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一提到“婆媳关系”,背后总跟着腥风血雨,同样关系下,为什么老丈人跟女婿就能和谐相处呢?

1.一山不容两只母老虎。

3.俩老爷们在家都往沙发上一坐啥活儿不干,能有啥矛盾?

5.远香近臭,结婚后要是都在女方家住,女婿和老丈人照样打成一锅

7.首先,女人之间产生矛盾几率大于男人之间产生矛盾;其次,婆媳共处的几率大于翁婿共处的几率;再次,共处几率越大,产生矛盾几率越大。(郭小帅)

9.老丈人跟女婿发生矛盾时的心理是:好不容易嫁出去的,算了算了。

陕西榆林的产妇究竟被谁逼得跳楼,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婆婆和媳妇的生育观念分歧,早就开辟了婆媳矛盾的新战场。

从怀孕、备孕到生孩子、被要求坐月子,婆婆都以过来人的生育权威胁迫媳妇,例如,不许媳妇剖腹产,也不许媳妇坐月子的时候开空调。

所有男人都在疑惑,我老婆和我妈,远日无怨,近日无仇,为什么整天非要斗来斗去?

婆媳矛盾无疑是中国人一直背负着的家庭问题。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针对全国9000多个家庭的研究显示,只有三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和配偶的父母关系好;而在女性被调查者中,认为婆媳关系“非常好”的仅占1/4,婆媳关系远远比男性和岳父岳母的关系紧张。

和配偶的父母关系越差,家庭幸福感越弱/家庭幸福发展指数构建研究

有人将婆媳矛盾和女生宿舍的矛盾、女生之间勾心斗角这些女人的战争全部归结为女人太复杂,或者女人想太多。但是婆媳矛盾之所以“长盛不衰”,可不是说一句“女人心,海底针”就能解释清楚的。

婆媳矛盾写进了每个女人的基因

母亲不可能准确知道,自己和孩子的基因重合度有多少,但是他们在喂养呵护孩子时从来没有犹豫过。婆媳矛盾也如此,两个人无冤无仇,但是当成为一家人时,就怎么看对方都不顺眼。这种看似不证自明的现象被英国进化心理学家Hamilton解释为“内含适应性心理”。

说明白点,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被表兄弟抢走玩具的经历,但是这个时候你的父亲并不会帮你抢回玩具,而是开心地把你的玩具拱手让人。这并不是因为父亲不爱你,而是在你和你的表兄弟的身上,都有父亲的基因。父亲帮助亲属,这样就可以增加自己基因的繁殖成功率。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人生的终极目标不是个体或者物种的存活,而是使自己的基因能成功繁殖到下一代。

婆婆和媳妇的矛盾就在于,虽然婆婆能确认儿子是自己的后代,但是她不能完全相信媳妇生下的孩子一定是儿子的后代,这意味着婆婆不能确定媳妇生的孩子一定携带自己的基因。万一把资源投入在一个外人身上,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遗憾的是,判断一个孩子身上是否有自己的基因对于人类来说是很难的,丈夫只能通过夫妻间的忠诚度和孩子的长相来判断这个孩子是不是自己的。

除非做了亲子鉴定,否则谁也不能完全打消对隔壁老王的怀疑,毕竟体内受精的物种看不到自己的精子和卵子结合,但是体外受精的物种,比如青蛙,就能亲眼看到受精卵是怎么形成的。

因此婆婆为了增加自己的基因繁殖成功率,希望自己的儿子尽可能多的寻找伴侣,而且男性相对于女性来说繁殖成本更低,女性要怀胎十月,男性却没有这个限制。很明显,婆婆希望儿子这么做,和媳妇的利益是相冲突的。

理论上,男人都摆脱不了“被绿”的可能性,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由于妻子和丈夫的父亲都不能完全确定他们是自己的孩子,当妻子和丈夫生下第三代孩子的时候,丈夫也不能确定这就是自己的孩子,爷爷和外公就不能确定这就是自己的孙子或外孙,所以这层不确定性对男性来说永远摆脱不掉,而且代代相传。

对于父亲来说,孩子的归属一直是模糊的,这种不确定性代代相传/作者自制图

但是怎么会有婆婆知道上述的道理呢?在伦理的限制下,婆婆不可能鼓励儿子为了多生孩子找小三;她们也几乎不知道基因是什么东西,更别提有那个心眼和闲钱去做亲子鉴定,看看媳妇生的孩子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但是谈论孙子长得像儿子还是媳妇一直是婆婆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十几岁的孩子甚至还会被七大姑八大姨扯来扯去地问——“你看这孩子眼睛长得,像他爸还是像他妈”。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父亲真的蠢到因为孩子更像自己亲生的就多给孩子零花钱,而是说父亲培养下一代的目的是把自己的基因发扬光大。

在这方面,黑猩猩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由于滥交现象十分普遍,族群里所有的公猩猩共享了所有的母猩猩,更别提能辨认出幼崽的亲生父母了。因此公黑猩猩从来没有像人类一样履行父亲的职责,因为公猩猩只要一直在交配,就能保证自己的基因在无数幼崽身上延续下去。

“孩子他妈”

但是中国的婆媳矛盾却别有“另一番风味”。在中国传统家庭里,女性是没有家的,她们不能参加家族祭祀,也不会被写入家族族谱,也被免去了赡养父母的责任和继承家产的机会。嫁人之后更是像水一样被泼出去,成为丈夫的附属品,丈夫在公开场合甚至都不会和媳妇有亲密的举动。

媳妇唯一的翻身机会就是生孩子,而且必须是生儿子,她其实就是以孩子母亲的身份被娶进来的。

如果媳妇嫁到婆家后很久没有生出孩子,是会被婆婆嫌弃的;如果媳妇只能生出女儿,更会被婆婆看不起,甚至可能会被婆家“无理由退货”。在华北农村的田野调查中,丈夫对媳妇是没有专门的称谓的,生了儿子以后才被称作“孩子他妈”。

而媳妇生的女儿,有可能被送给别的亲戚,或者直接溺死。但是一旦生了儿子,婆家的态度立刻有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即使之前的婆媳矛盾再怎么苦大仇深,婆婆也要放下身段伺候媳妇坐月子。而且这个时候连社会舆论都会倒向生了儿子的媳妇,如果婆婆没有伺候媳妇坐月子,邻里都会跑来埋怨这个婆婆。

此外,生了儿子的媳妇还可以得到更多优待。有研究显示,第一胎是男孩会显著提高妇女在耐用品消费决策中的重要性和参与度。生育男孩会使得妇女决策的重要性增加大约12.4%;第一胎生男孩的妇女参与耐用品消费决策的比例高出第一胎生女孩的妇女6.9%。

这个现象在农村更加明显,在第一胎生女孩的农村家庭里,如果媳妇第二胎生了男孩,她的决策参与度比连生了两个女儿的妇女上升16.1%。

而且媳妇生了男孩以后也能吃到更好的食物,有学者研究1993年至2006年的数据发现,生育过男孩的妇女的卡路里摄入量增加1.9%,蛋白质摄入量增加2.2%。

生了女儿,婆家是媳妇孩子的死神;生了儿子,婆家又成了媳妇和孩子的救世主,哪个媳妇心里会对这个“家”里有好感呢?

虽然儿子给媳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利,但是儿子也是婆媳矛盾爆发的原因。爱荷华大学教授MargeryWolf提出,媳妇和儿子是一个“母体家庭”,媳妇靠生儿子获得家庭地位,靠养儿子获得未来的养老保障。

婆婆也一样,把自己的利益和儿子捆绑在一起。但是媳妇要靠丈夫生儿子,婆婆要靠儿子获得家庭支配权和养老保障。产生这样的利益冲突的两个女人怎么可能和谐相处

这个时候的婆媳矛盾主要表现为对家庭权力和资源的争夺。小到谁来决定厨房的摆设,大到决定家庭积蓄是用来给孩子以后上学用还是给长辈买养老住房,买了新车以后旧车是媳妇自己卖掉还是让婆婆拿去给乡下的穷亲戚用,都是可以引爆婆媳矛盾的导火索。

婆婆和儿子有这种唇亡齿寒的关系还因为婆婆从来不指望自己的女儿能带来什么利益,费孝通曾经用两个时期来划分传统社会中女人的一生——从父居住和从夫居住。女儿的地位就和出嫁前的媳妇一样,只是迟早要嫁出去的外人。

女性如何被家庭成员看待,从亲属的称谓就能看出来。美国人类学家摩根认为亲属称谓有两种形式,描绘式和分类式。而中国式大家庭把这两种形式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了一起。

例如,母亲的父母称谓中要么有个“女”字,要么有个“外”字,以表示非父系,这属于描绘式的称谓,能精确表达女性在家族中的角色和位置。

而分类式的称谓可以区别同一辈分的亲属,例如妈妈的兄弟称为舅舅,母亲的姐妹称为姑妈、姨妈,但是从“妈”、“舅”、“父”等关键字就能知道这个亲戚是不是父系的传人。“外甥女”这样的称谓一出现,亲戚就知道这个孩子不是自家人,不要把肉给她吃。

媳妇的逆袭

除了生儿子,中国的媳妇有另一种方法翻身,那就是分家。

如今的一家三口是从多代人组成的主干家庭中脱离出来的核心家庭。分家意味着各个夫妻自有财产的划分,也代表要明确各家对长辈的养老义务。而在分家的过程中,媳妇比她的丈夫更关心丈夫兄弟间对赡养父母的责任划分,要想使这种划分是公平的,就只有通过分家。

传统大家庭产生矛盾时,常常用分家来解决问题,婆媳矛盾在分家的过程中表现得更明显。一旦分家完成,获益最大的是媳妇。虽然媳妇不能掺和到分家的讨论,但是并不能阻挡她们监视分家的公平公正公开。

通过正式的分家,婆婆干预媳妇“当家”的地理优势瞬间荡然无存,媳妇们不但占据了原来只有公婆才有的管家的位置,而且保证了她们的“母体家庭”不受侵犯。但是对于婆婆来说,当媳妇把握了分家以后的财政大权时,她们原本能从儿子那里得到的利益就不一定能实现了。

1994年无锡姑亭庙村,分家后多数是媳妇当家/最后一代传统婆婆

美国学者马克·赫特尔认为,中国官方提高法定结婚年龄,是媳妇反击的大好机会,从而开启了从“婆强媳弱”到“婆弱媳强”的世纪转变。

1979年在东莞市茶山镇增埗村曾经试行比现在更高的法定结婚年龄——女性23岁(现在是女性20周岁)。但是在此之前,从1975年到1979年,当地女性的实际平均生育年龄是24.5岁,高于23岁。

成熟又有工作经验的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更高,和以前的早婚女性相比,她们有工资,有社会资历,因此也有和大家庭“谈判”的资格和头脑,争取更多的家庭资源和独立于男方家庭的机会。

事实上,家庭规模也确实在逐年减少,1982年、1990年、200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显示的平均家庭规模分别是4.41人、3.96人和3.44人;2009年的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的平均家庭规模为3.15人。

与夫妻平权家庭为主流的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家庭中丈夫和妻子共同参与决策的比重仍不高/中国妇女的家庭生活状况

遗憾的是,即使分了家,夺了权,媳妇也不是家庭的主人。因为丈夫并不是因为懒或者信任媳妇才把财政大权交给她们的,而只想通过这种方式逃避解决婆媳矛盾的责任。

学者针对无锡姑亭庙村的田野调查显示,在175户随机抽样调查中,分家前媳妇当家的只有两户,分家后62.5%的家庭是媳妇当家,媳妇决定把多少钱给公公和婆婆,也直接面对公婆的不满和指责。丈夫则可以仗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名义摆脱赡养不力的职责。

而且手握财政大权不代表就能拥有更多财产,在丈夫眼里,媳妇可能并不是手握实权,而只是理财的管家。

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女性名下有房产、农村宅基地、存款及机动车等重要资产的比例均低于男性。女性名下有房产的占42.1%,其中农村女性为33.5%,分别比男性低22.5%和35.9%。

一方面,媳妇希望能真正支配家庭财富;另一方面,丈夫还是把控着多数的财产,而且毫无疑问,丈夫永远不能决定,是和老婆站在一起还是和亲妈站在一起,就像没有男人能回答,老婆和亲妈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

在《最后一代传统婆婆》中,作者提到,在60年代,婆婆照看孙子,同时也统治着媳妇;而在80年代之后,媳妇要求婆婆提供劳动来换取养老保障。

很明显,这只是媳妇和婆婆争夺家庭资源的缩影,即使婆婆沦为家庭里的“被照顾者”,这场女人的斗争也从来都没有消停过。

婆媳双方常常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结果两方都不满意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在对各种人际关系分类时,会采用一个双维度的标准。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身份角色的距离,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的真情交换和义务履行的均衡。

在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父母儿女以血脉相连,在以父子轴为核心的中国文化里,亲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会弱一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些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来的。因此,我们对这些关系在情感表达上就形成了各自的区别。

对此,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之为“等差之爱”。意思是说,在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手足之间都有来自角色身份规定的情感。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应有之情”。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伦理规范,也有不同的情感类型。

此外,抛开身份角色来说,当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交往,就会形成恩恩怨怨,以及对于一个人的爱憎好恶。比如说,当我们非常崇敬自己的父亲时,除了有一种儿女对父亲的敬重之外,还会因为他的个人品德而佩服他,有一种超越亲缘身份的评价。这就是“真有之情”。

一般来说,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家庭成员不仅有很近的血缘关系,而且还朝夕相处,同时具有最切近的应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

当原本没有亲缘关系,“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于相爱“走进一家门”的时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动的。婚姻不仅带来了夫妻关系,而且也带来了一大串家庭关系身份,新娘子一下掉进了一张关系网当中,需要四面应付。婆媳关系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关系。而对于媳妇来说,婚前与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较少,所以,对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对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员就只有应有之情。

应有之情只是一种根据角色规定的情感,例如传统伦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这种义务之情由于仅仅是义务,很容易让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妇心里会想,我们之间没有交情,我不是你从小带大的,因为结婚,我就要对你百般照顾,我自己的父母我还没来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现在这样我就很不错了。婆婆心里会想,你在我家里出出进进,就是一家人了,你应该像个儿媳妇的样子啊!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两方都不满意。

当婆媳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然而,抱怨婆婆的媳妇或抱怨媳妇的婆婆常常忽视一个现象,那就是无论婆婆还是媳妇,她们的母女关系一定比婆媳关系要好。被儿媳妇看作是“恶婆婆”的人,却对她们自己的女儿疼爱有加,在她们的女儿眼里,“母亲”、“娘家”都是无法替代的情感港湾。反过来,被婆婆认为不懂孝顺的媳妇,却总是对她们自己的母亲时常惦念,关怀备至。

婆婆看到媳妇与自己的儿子结婚,走进自己的家,就会本能地形成一种预期,那就是儿媳妇应该像女儿、儿子那样对待自己。可是往往儿媳妇因为缺乏“真有之情”恰恰无法做到这一点。儿媳婚后改口称婆婆为“妈妈”,也会本能地将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比,形成婆婆应该像母亲这种预期。当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不满的情绪出现后,婆婆和媳妇又都会出现一种归因偏误,那就是认为婆媳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永远不会变成母女关系。有的婆婆说:“无论你怎么对她好,她也不会变成你的女儿的。”媳妇就更容易说:“哪个儿媳妇是婆婆养大的?她怎么会对我像对她女儿那么好呢!”她们都不懂得通过对方的母女关系来看对方的情感和人品,来体会对方的真情。如果用真情来换取真情,婆媳关系就一定会与母女关系一样,成为家庭关系的新的情感支柱。

“分家单过”日渐普遍,社会结构中夫妻轴的地位正在上升,但父子轴依然有重要地位

在传统社会里,女性嫁到夫家后,对于娘家来说,已经是一盆泼出去的水。姓名被改变,或是只保留娘家的姓氏,变成“王李氏”、“张刘氏”,或是本名前冠以夫姓,成为夫家父子轴上的一个配角。娘家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家,为父母养老送终的真情表达受到了限制,而夫家也还不是自己的家,要对陌生人生出真有之情并非易事。因此,媳妇处在卑微的地位上,一熬就要几十年,直到成了婆婆,夫家才终于变成了自己家。

这就反映出在社会发生变迁的今天,尽管在家庭中夫妻轴的地位上升了,但是在我们身上,父子轴仍然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两种协调婆媳关系的思路。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妻子会把丈夫的娘家也当成自己的娘家,把丈夫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丈夫也是一样,把岳父岳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把妻子的娘家当成自己的娘家。另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相互尊重对方对娘家的价值认定,体验对方的父子情深或母子情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这两种思路尽管有些不同,却都可以较好地协调因婆媳关系引起的夫妻冲突。

一、媳妇篇基础理念:1)自强自立,坚决不做啃老族;2)把婆婆当成客户,即使婆婆错了,也要永远保持和气。技巧秘籍1)谈恋爱时多接触未来的婆婆;(女人的直觉会帮助她避免很多不可预知的矛盾)2)怀孕及哺乳期尽可能岳母照顾孕妇;(怀孕妇女更需照顾,矛盾多发,亲妈尚可抵御)3)怀孕及哺乳期尽可能和婆婆保持美好的距离;(婆媳关系风险高发期,避让)4)多关心婆婆的身体健康并做出实际行动;(婆婆健康媳妇省心)5)婆婆面前和蔼对待自己的丈夫;(不要激发婆婆的母性保护意识)6)不要在婆婆面前诋毁自己的丈夫;(疏不间亲,抱怨得不到好处)7)坚决不在婆婆面前做得罪其族人的恶事。(隔着一层,最好保持克制)

当今社会不断的发展,方便的交通已经让人们可以去往地球的各个角落,同时不同国家和种族的人们也能够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和老一辈局限于国内的思维方式不同,现在的人们可以非常方便的获取国外的信息,了解他们独特的文化。然而在不同的人群之间总是会出现很明显的思维差异,无论是围绕个人的价值观念还是家人之间的关系,都能体现出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事物的不同看法。对于中国人来说,怎样处理好婆媳之间冲突一直是大家探讨的焦点,似乎这是个老大难的问题。然而其他国家的人们对于这件事似乎并没有像我们那么纠结,那么他们又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要问为什么德国人很少出现婆媳矛盾,就必须从他们的价值观念说起,这与国人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其中第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老人做不到的。一、德国的父母可以充分尊重小夫妻的意见,不会插手孩子自己的家庭。1.西方人之所以会这样认为,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受到的教育,以及对于年轻个体的尊重。很多人都知道,外国孩子在成年之后就必须依靠自己来生活,成为独立的个体。这时候身为父母就可以不必再担负养育孩子的责任,而是开始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尚未完成的目标。在外国的父母看来,自己的孩子虽然年轻,但是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没有必要在孩子身上强加自己的意志。

2.然而在中国的父母看来,自己的孩子无论长到多大,自己都有评判他们的权利。孩子小的时候要提供他们吃穿,为他们寻找最好的教育资源。等到孩子成年之后,还要继续操心他们将来的大小事情。即使把该做好的事情都完成了,家长们也会大概率提议帮忙照顾孙辈。对于中国的家长来说,孩子永远都需要自己来操心,要让他们彻底放手孩子的生活,恐怕是根本做不到的。而这种心态上的特点就造成了中国难以解决的家庭矛盾。

二、西方人对结婚时的财产并不看重,而且后代的养育也是由夫妻自己解决。1.插手子女婚姻的原因除了中国父母特殊的心态之外,还牵涉到各国结婚习惯的问题。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会在结婚之前为新人置办许多资产,而这些费用很多是出自父母的积蓄。既然有了金钱的纠葛,那么在中国的父母看来自己插手孩子的家庭事务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2.但是在西方人看来,孩子既然走进了婚姻,就完全是独立的家庭。自己没有必要为孩子负担高额的结婚费用,这是小夫妻自己需要考虑的事情。而如果将来有了孙辈,也不会刻意提出去帮忙,因为这完全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了解了这些差异,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德国很少出现两代人之间的家庭矛盾了。西方的这种价值观念虽然尊重个体的价值,这在很多场合都是一个很大的优点,但是有些时候未免显得有些冷漠。相比之下我国的传统家庭氛围还是更加充满亲情的温暖,况且年轻人也确实需要长辈的帮助。所以在我看来不需要盲目的羡慕外国人的家庭关系,如果和父母出现了矛盾,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处理婆媳问题的呢?

在中国,婆媳矛盾是古往今来的大难题,没有人能够轻易攻破,殊不知,在很多国家婆媳相处非常融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就完全不存在婆媳矛盾一说。

都是婆婆与儿媳妇之间的相处,为何差别如此之大,我们一起来看看原因——

1、德国结婚不要求彩礼、房子、车子

在中国,两个人谈恋爱是甜甜蜜蜜,万事皆好,可一旦到谈婚论嫁的时刻,则是矛盾众生,诸事不顺,究其原因无非是对彩礼、房子、车子等的要求。如果一开始男方就不能满足女方提的要求,女方家长又是各种不满意,那么这个时候祸根其实就早已埋下,不管是未来婆婆对儿媳妇还是儿媳妇对未来婆婆,都是会带有成见的,而一旦在相处中对某人带有成见,就很容易演化成矛盾。

反观德国,则不会存在这些问题。因为在大部分西方教育中,都秉持18岁后必须独立的原则,也就是当孩子成年之后,父母养育的任务就算完成,孩子此时也应该自力更生。因此对于这些,父母没有义务准备,且在他们的观念里,完全没有彩礼一说,房子车子也并非硬性指标。所以,在这一点上,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中国的父母完全无法做到。

2、分家清楚,不住在一起,不帮忙带娃

住在一起是产生矛盾的根源,在中国,很多家庭都是婆婆和儿媳妇生活在一起。亲母女一起生活都会吵吵闹闹,鸡飞狗跳,更何况是二十几年来素未谋面,一朝成为婆媳的“陌生人”,之间的摩擦更是数不胜数。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可能意见不统一,大到重大家庭事件的决策更是无法契合,所以难免会争争吵吵。而且在带娃问题上,也是产生矛盾的一大重要源头,由于育儿观念、思想观念、

3、德国的医疗、养老体系更加完善

中国的医疗、养老体系虽然一直都在完善之中,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推进进程较为缓慢,普及程度也有待提高,因此,在我国医疗成本较高,养老更是很难得到保障。所以这些都可能成为婆媳产生矛盾的原因,毕竟涉及到金钱,涉及到压力问题,大多数人是难以平常心对待的。

而在德国,医疗、养老体系则很成熟。大家有所不知的是,西医诞生于德国,因此德国的医疗从业人员的经验丰富、素质很高、医疗设备、医疗条件等各个方面实力都比较强。另外,现代社会保险发源地是德国,因此他们的医疗保障体系可以说是很完善,无论是医疗保险,还是退休、失业保险等等,都已经建立起来,而且很完备。医疗保险在日常生活当中,作用非常大,德国人只要交了保险,就能享受到免费医疗。他们的养老体系同样完善,就算是没有子女,政府会保障老人的晚年生活。因此,在这个方面,婆媳之间基本不会产生矛盾,因为政府的这些保障措施,直接杜绝了很多矛盾的发生。

因此,德国婆媳之间之所以不会产生婆媳矛盾,主要是因为在养老、带娃等问题上较少存在利益冲突,所以避免了很多矛盾的发生。

婆媳矛盾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矛盾,但是像小美婆婆这样的,却也是非常少见。

对于这一种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两人直接搬出去住,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但是对于中国人,婆媳矛盾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

因为在国外,婆婆和媳妇就像是两个朋友一般,平时他们的来往交流,更多是像好朋友一般。既然是好朋友,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他们都会采取中立的态度,而不会去参与在媳妇和儿子的生活当中去。

可能有很多人会羡慕这样的方式,但是你不要忘记了,国外的父母是不会帮儿子去买房子、买车子,还在给彩礼的。这一切都是由新人两个人独立去完成,也就是说国外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经济是相对独立的。

而在国内,只要是子女结婚,父母就必须要帮忙买房子、车子,彩礼,如果哪一个父母手头上有闲钱,但是不帮子女买房子的话,那肯定是会被骂是一位不合格的父母。

所以在中国,即使是父母卖田卖地,甚至是掏自己的棺材本,他们也会给自己的子女付首付买房子。

因此,我还是认为,如果你真的是想独立,那就要好好去独立经济。当你的经济得以独立的时候,你就有底气和婆婆去对抗了!

外国妈妈都是自己带孩子,没有哪个是老人帮忙,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必须坚持让妈妈亲自带孩子。对于年轻人的事儿,他们一般也只充当参谋提供建议。而在中国,许多年轻的父母有了孩子之后,由于缺乏经验、工作繁忙,不得不求助于老人,而奶奶、外婆自然也乐于照顾小孙子、小孙女。

那么为什么国外的老人坚持要让母亲亲自带孩子,而自己却袖手旁观呢?

付出的形式不同

我认识的所有在国外的妈妈,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全职,没有一个上班的。假如不当全职妈妈,继续工作,可以让保姆,托管,家庭幼儿园来帮助上班的妈妈。在西方国家政府有一个很好的家庭工作补助计划:夫妻两人只要有一个人工作,政府会对在家带宝宝的妈妈有一定的补助,如果夫妻双方都必须出去工作,政府也会给予相应的补助,以便让爸妈为宝宝做出更好的安置。

生活方式不同

其实,外国人也未必绝对不依靠老人,但老人的工作只是在年轻妈妈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偶尔带会儿孩子,并且如果需要帮忙必须提前预约,但也绝对不是育儿的主力。

做父母,本就是个累人的活。而且这个活,没人能替代得了,也没有捷径可走。

婆媳是天敌。地球人都知道。尽管女人不愿面对——谁也不喜欢敌人就在家里吧?男人不愿承认——最亲近的两个人是敌人,男人多倒霉!

我是女人,就爱想些婆婆妈妈的问题。老早在国内,看到太多姐妹和婆婆的勾心斗角。有的给婆婆欺负得有苦说不出,只好暗自流泪;有的把婆婆骂个狗血喷头六亲不认,甚至有的赤膊上阵,大打出手,看得我心惊肉跳,大呼可怕。

来到美国,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问题。人家美国姐妹的婆媳关系是怎么处理的?她们的婆婆儿媳是怎样唱这出戏的呢?

早听说美国女人幸运,我行我素,天马行空。独立自我,无须依附。经过我多年细致的观察,反复的论证,终于发现这个结论属实。我感到幸运,为美国女人感到幸运。——因为她们提供了一种婆媳关系的新模式,婆媳不必是敌人,也不必是亲人,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路人。又感到不幸,为中国女人抱屈喊冤!中国的女人啊,多年媳妇熬成婆。中间多少辛酸泪。

听说新一代80后女子终于可以不再受婆婆恶气了,我反而又担忧起来。小小女子,多为宠爱中长大,可别再翻过来欺压婆婆啊!都是女人,得留情时且留情!

话说美国婆媳到底有没有矛盾呢?没有,还真没有。难道她们不是女人?——女人当为女人,却都是保持距离的女人。距离,铲除了矛盾发生的土壤。保存距离,可以做到互相欣赏,互相赞美。哪怕不都是诚心诚意,也好过别别扭扭,明争暗斗。

中国有句老话说,“远了香,近了殃”。我认为是真理。这话通俗,却透彻揭示人性,明示人际关系。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独居自然不成,近处一定麻烦。尤其都是女人,又都爱着同一个男人,麻烦就更多。

我一朋友,父母在国内帮他寻到一未婚女子,做结婚对象。等待签证期间,适逢春节。朋友出于礼节,大概也出于爱意吧,给未来老婆寄去千把美金。谁知老妈知道了(——未来媳妇大嘴巴,自己跑到婆婆门上炫耀),不依不饶,把个儿子训得不知所措。——婆婆和儿媳妇都不是省油的灯呵。由此对国产男儿生出无比同情。

美国人呢,似乎就没这么麻烦。首先,儿子长大就不属于老妈了。他找什么人结婚,不管父母的事儿。他想和谁结婚,不想和谁结婚,都由他自己做主。他爱的人,老妈再讨厌,也没用。换句话说,就是他有独立主权。

这一点在我们中国人中就不好理解。老妈说了,我生的儿子,我十月怀胎凝血而成的骨肉,当然我说了算。不但小时候说了算,长大了也归我说了算。想娶个我不乐意的女人回家,那可不成,先给你一棒子打散,让你们尝尝老娘的厉害!

而往往老妈对那些年轻艳丽的女子,没有一个看对眼,天底下所有女子全都配不上她可爱的儿子。我曾在不同场合听见无数个家庭议论未来的媳妇,大伙儿围在一起全是在挑毛病。深刻的家庭矛盾,常常从儿子带女朋友回家那一刻已经产生了。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美国人更明白人生道理。明白了子女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就不会生出指望来。望子成龙呵,光宗耀祖之类。自己的事儿自己负责就够了。你负责你的生活,我负责我的生活,必要时互相帮助,以示亲情,但绝不以此绑架。婆媳矛盾这回事,压根儿就不给你产生的机会。

美国婆婆自己没有当儿媳受压迫的血泪史,也就不期望有朝一日报仇雪恨。既然儿子是独立个体,要娶媳妇成家了,那就祝福他们吧。

美国文化里,没有爹妈要给儿子盖房娶亲,攒钱备彩礼的习俗。儿子结婚,了不起送件像样的礼物,或者干脆一把鲜花表达祝福,就完了。这么说,美国爹妈当得真轻省。说到这里,对国内有儿子的朋友表示由衷地同情。她们说,生个儿子,面子上真光荣,可是,从男孩一出生,当父母的就等于自动背上50万的债了。还不说,从小到大,吃饭穿衣受教育的钱。

美国女人,也不必看婆婆家的脸色。你喜不喜欢都无所谓。反正我也不吃你的,不喝你的,我也不指望嫁给你家住你的房子,开你的车。新生活都是自己的,两个人情投意合相亲相爱过甜蜜小日子就行了。我也没见过哪个婆婆看到儿子与媳妇亲热泛酸吃醋的。小两口不亲热,难道跟你亲热?

没有物质上的纷扰,没有经济上的纠缠,谁也不图谁的什么,爱人关系和家庭关系,也就相对简单,矛盾麻烦就少了。

做婆婆的,既然无权干涉,干涉了也无效,所以人家干脆就不干涉。慢慢养成良性习惯,渗透到文化里。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活态度端正。各人住各人的房子,各人过各人的日子,儿子都不是自己的了,何况媳妇?大家都是平常人,儿媳婆婆和邻居同事一样,合得来就走近点,合不来就离远些。见面客客气气,不见面更不必争风斗气。

在美国,我没见过受气窝囊的小媳妇,也没见过权柄在握的恶婆婆。婆婆没有权利欲,媳妇没有贪图心。大家平等相处,一团和气。不管心里怎么想,至少表面上是愉快的。这样当儿子和丈夫的也无形中轻松了许多。

我觉得,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双方对对方都无所图。没有任何期待,没有任何要求。婆婆不指望媳妇给她生孙子,媳妇也不指望婆婆给她看孩子。所谓无欲则刚。

综上所述,美国婆媳相处融洽,不燃战火,原因有三。

一是拎得清。你的我的分清楚,都是君子无小人。

二是住得远。住一州难得,住一城少见,住一屋的没有。再次证明“远香近殃”千真万确,也说明美国人性并不比中国人性高尚。

三是定位准。婆媳互不依附。婆婆不用赡养,媳妇不用供养。付出自愿,不求回报。

坦白说,美国的婆媳,她们能互相认识,已经不错了。对这种婆媳关系,我羡慕不已。我要是有个儿子,我宁愿媳妇跟我做陌生人。原本就是陌生人,何必当敌人?

老年人最好不要和子女同住

老人和子女住一起过日子,确实可以享受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家庭幸福。但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在一个锅里耍勺子,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

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有些小的分歧,就可能产生矛盾。矛盾深了,便难以调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老人和孩子都苦恼。有的甚至冷战,骂架,不欢而散。

因而,聪明的老人,只要条件允许,是不会主动要求和子女住一起的。下面也提出了不建议老人和子女同住的几点理由,相信大家看完后,也会赞同的。

1、生活习惯不同,住一起不自在

比如饮食方面,青菜你想煮着吃,年轻人却喜欢炒着吃;起居方面,你睡得早起得早,年轻人却睡得晚起得晚……这样一来,双方都不自在,也就觉得生活在一起很累。

如果分开住的话,自己的生活自由自在,没有打扰。

2、思想观念不同,住一起有矛盾

现代的发展如此迅速,在很多方面,老人的思想完全没办法跟上节奏,这样跟子女有很多矛盾的地方,自然就会有争吵,对双方的感情十分不利。

举一个例子,老人生活比较节俭,认为在家吃饭更健康实惠;但年轻人则不在乎价钱,讲究口味和方便。这样,为了在家吃还是去下馆子吃都能有分歧。

如果分开住的话,自己爱怎么吃就怎么吃。

3、生活圈子不同,住一起不方便

老人有老人的生活,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老人和年轻人分开住,自由。

很多年轻人会认为,老人和子女住,会影响子女的私人生活,包括子女的夫妻生活。但是实际上,这种影响是相互的,老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夫妻生活。

如果分开住的话,叫上老友上家里喝茶、打麻将都很方便。

4、住一起容易触发婆媳矛盾

有人说婆媳关系是家家最难念的一本经,这话也不是太太夸张。很多婆媳刚开始关系还是不错的,但相处久了,看到对方的缺点更多了,就开始有微词了。

如果分开住的话,婆媳更容易和谐相处,家庭更和睦。

5、还是分开住好,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距离产生美。老人和子女还是需要保持一点距离的,适当的距离可以使人保持一种新鲜感。

有朋友可能疑惑,那这个距离究竟是多远才好呢?有学者提出这个距离最好就是“一碗汤的距离”,也就是说,煲好一碗汤,送到子女那里还不凉。

这样,老人既能够想子女的时候就过去看看。而子女又可以照顾好父母的饮食起居,尤其是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他们可以立马就赶到床前。

中老年朋友们,如果条件允许,就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吧!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身体养好,心态调好,把过好自己的日子放在首位。

为什么婆媳矛盾总会发生?

有位妈妈连续几天给我留言,言语中满是愤怒和压抑。她说婆婆总是针对她,似乎处处看她不顺眼,即使孙子已经5岁了。尤其是最近当她从丈夫处,听到她第一次到婆家时一些不知道的细节,更是受伤:

那天,她和一班同事到他们家,她如今的丈夫很兴奋,悄悄走进厨房想给他妈妈一个惊喜,说:“妈,我带了女朋友来,你猜猜哪个?”

老母亲头也不抬:“是那个扎马尾的姑娘吧?”

儿子惊讶:“妈,你咋知道?”

没想到老母亲说:“怪不得我第一眼看见她就感觉讨厌……”

我难以理解这位丈夫为什么要把这样的经历告诉妻子,或许这就是柴米油盐的生活吧?

记得在很久以前,我还在大-学的时候,一位住校的退休老教授在门前抹眼泪,仔细了解后才知道,她的儿子和儿媳去了外国生活,把她一个人丢在国内。我想,我没办法安慰她,就当个忠实的聆听者吧。最后,老人跟我说:“你知道我儿子第一次领他媳妇回家,我是什么感觉吗?我养了儿子28几年,就被一个他才认识1年的女人掳走了。心酸、嫉妒……啥感觉都有!然后我那臭小子啥事都听她媳妇的,一点儿也不尊重我,还总是叫我闭嘴。我觉得我做了一辈子最亏本的买卖……”说着说着嚎啕大哭。

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为人儿媳妇、为人婆婆,该怎么办呢?

婆媳矛盾,是一种“别人家也有”的现象

婆媳矛盾似乎无处不在,从我懂事时起邻居家婆媳打架、到我上小-学时班主任的婆婆跑来课堂骂街、中-学时放学路上看见一位白发老人因为婆媳矛盾而在躺地上大哭打滚……似乎婆媳矛盾处处存在。2001年,德国进化心理学家HaraldA.Euler通过对3000名家庭成员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家庭在父女、母女、婆媳、母子等8种祖辈关系中,婆媳关系的满意度垫底。婆媳矛盾或关系紧张在大多数家庭中很常见。

所以,别以为婆媳矛盾只在你家发生,没有婆媳矛盾的那才叫稀罕,值得珍惜。

基因与遗传

我邻居家有个老人,常常跟周围的邻居说“儿媳妇很懒,什么事情都让我儿子做……”,聊着聊着,她聊到了自己女儿,她说:“我女婿很疼她,什么事都不舍得让她做……”非常深刻的“亲生的”与“不是亲生的”真实演绎啊!

我还有个邻居,老太太总是笑容满面,经常与儿媳妇抢家务活,即使生病了也停不下来。她的口头禅是:“老婆子多动动身体好!”她的儿媳妇也很孝顺。这便是人际交往的“镜子效应”。

老哲学家孔子在遥远的古代已经提出过“等差之爱”,家庭以血亲之爱为基础,对父母兄弟之爱不同于对路人对旁人之爱,此乃人之常情。但他还提出了“仁者爱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所以,我们在跟老人们相处时,可以把自己置身于她们的角度,或者跨越时空想象一下,倘若哪天,我们为人婆婆,为人岳母,在相似的情境下,我们会如何做……这样想想,我们便能轻易找到答案。

即使婆媳矛盾,奶奶还是一个好帮手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大自然让健康奶奶闭经,就是让她们照看孙子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一项研究更直接,由奶奶照顾的宝宝受伤风险只有托儿所或其它亲戚的一半。我们很多人提及“隔代亲”,在不少家庭中,有时老人待孙子孙女,比待自己儿子女儿还要亲密。这大概是因为儿子女儿都长大了,只有身边的小不点才是最大的快乐源泉。我们也有不少家庭,孙子孙女跟爷爷奶奶的关系比跟父母的关系还亲密,这大概也是因为老人们在全身心地付出爱,虽然有时候爱得失去了分寸,但婆孙间的爱常被称为是最真挚而纯净的。

所以,有婆媳矛盾是正常的,这是基因使然,没有婆媳矛盾要加倍珍惜。“尊重”永远是最正确的婆媳相处之道,年轻妈妈们需要学会从小细节中感恩,小日子也会变得没你想象中那么难了!

小微说,她最怕的就是逢年过节回婆家。

婚后第一年过年回婆家,小微买了一堆礼物给婆家人,没人说谢谢。

小微在厨房炒菜的时候,听见婆婆对老公小明说,她买的衣服我不喜欢,好几百块钱,你管管她,就知道乱花钱。

那顿年夜饭吃得好尴尬,和一群不熟悉的人在一起,还要假装像一家人似的亲热,那种生分与尴尬令小微觉得不自在。

饭后,公公婆婆又开始催生,我们年纪也大了,就盼着抱孙子呢!怎么结婚一年还没有动静?

小明撇撇嘴,你问问你们的儿媳妇,是她说不想要孩子的。

小微解释道,我还年轻,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完成,等经济基础稳定了再说。

公公开始指桑骂槐,小明,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们已经快七十了,没有别的要求,只想抱孙子。你们这丁克族就是自私!

小明又把小微推了出来,爸,是她坚决不想要的,我也没办法!

婆家人的脸色开始变得越来越难看,那种咄咄逼人的氛围令小微越来越难堪,而一旁的小明却像个局外人,冷眼旁观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火。

从那以后,婆媳关系越来越僵,小明却觉得那是两个女人的战斗,与他无关。

小明以为帮小微就得罪了妈,帮妈妈的话,小微又会生气,所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才能维系好母子与夫妻关系。

正因为他的无所谓态度,伤害了两个女人,小微觉得小明不够爱自己,婆婆又觉得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

说到底,婆媳矛盾的根源在于,那个什么都不管的男人,他以为自己是局外人,其实他才是婆媳斗的中心人物。

一个有担当的男人,他会运用高情商来处理好家庭内部矛盾。那是他的义务,更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2

小芳是我的大学同学,自从结婚以后她就和婆婆住在一起,在家里,婆婆俨然成为女主人,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她都要掌控。

发了工资以后的小芳买了一套心仪已久的护肤品,婆婆看到小芳手里的包装袋就知道价格不菲,她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小芳要为了孩子多攒钱,不能乱花钱。

小芳很委屈,买套护肤品怎么叫乱花钱?女人的容貌就是她的名片,一个放弃打扮的女人,等于放弃生活。

婆婆也很不解,他们扛着房贷车贷,还要养孩子,经济不宽裕,发了工资应该先还贷款,余下的存起来留给孩子,买一堆瓶瓶罐罐的护肤品,不是乱花钱是什么?

婆婆在儿子面前告状,偏偏儿子又是妈宝男,两口子爆发了一场战争。

小芳的老公又把那句话挂嘴边,我爸走得早,我妈一个人把我拉扯大不容易,我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

这句话彻底把小芳激怒了,她哭着吼道:“你妈不容易,我容易吗?我爸妈把我养到20多岁嫁到你家里,我一年回不了几次娘家,我在娘家是公主,在婆家就是个保姆!”

一句话怼得老公不敢说话,从那以后,小芳和她婆婆关系越来越差。

小芳白天去上班,婆婆在家里照顾半岁的小宝,小芳为了随时看到小宝就偷偷的安装了监控器。

小芳看到婆婆每次给小宝喂辅食的时候,不仅会加盐,还会用小宝的勺子舀辅食先尝一尝,然后再喂小宝。

回家后小芳就告诉婆婆,一岁前的孩子不可以吃盐,大人不能和孩子用同一个勺子吃饭,容易把唾液里的细菌传染给孩子。

婆婆恼羞成怒,先是矢口否认自己用过小宝的勺子,再辩解自己每天刷牙并没有细菌,你们嫌弃我这个老太婆,大不了我就回老家。

等小芳老公回来以后,小芳把他拉进卧室告状,婆婆趴在门上听,冲进来大吵一顿,夹在中间的男人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摔门而去。

老公像个逃兵,把小芳丢下和婆婆对峙,谁赢谁输都是两败俱伤。她们真正在争的其实是爱,一个在抢儿子,一个在抢老公。

如果这个时候,男人不回避,用行动证明自己不仅是个孝子,还是个好老公,相信婆媳之间也会互相理解。

女人是最需要安全感的动物,她的撒娇、发脾气、哭泣,只不过是因为内心的不安全感。

一个女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除了父亲,就是老公和儿子。

所以,很多女人对儿媳妇的态度,潜意识里有一些敌意,这个心结就需要当儿子的来化解了。

3

周杰伦是圈内有名的大孝子,他无论去哪里旅游,都会带上妈妈。

他在和昆凌谈恋爱的时候,也是三人行,换做别的姑娘不一定受得了。

可是昆凌却深得周杰伦妈妈的喜欢,也离不开周杰伦的努力,他答应过妈妈一定会找一个孝敬老人的老婆,他也和昆凌说过,爱他就要尊重他母亲。

婚后,周杰伦和昆凌与母亲同住一个屋檐下,昆凌乖巧懂事完全没有公主病,许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婆媳关系很好。

周杰伦演唱会现场,昆凌和婆婆坐在一起,两个人有说有笑,情同母女。

周杰伦是幸运的,他不仅娶了个贤惠妻子,温柔孝顺有礼貌,他也有个通情达理的妈妈,懂得对儿媳好,就是对儿子好。

但最关键的是,周杰伦自己是一个好儿子,也是一个好老公好爸爸,婚后的他特别享受家庭时光。

周杰伦事业成功,却从不以忙为借口,拒绝陪伴家人。

婆媳在同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难免有磕磕碰碰,但我相信他不会一味“妈宝男”,也不会是“妻管严,”只有帮理不帮亲,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久而久之婆媳相处过了磨合期,感情就会越变越好。

4

男人想要轻松化解婆媳矛盾,必须做到这三点:

1.不做婆媳之间的传话筒

许多直男说话不经过大脑,老婆和他说的私房话,他毫无保留的就传给妈妈听,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说不定哪天婆媳吵架,婆婆就把这事翻出来说了。

母亲和他说的话,尤其是婆婆对儿媳的不满,更不要传给老婆听。因为,聪明的男人两头瞒,愚蠢的男人两头传。

2.不能当着母亲的面和老婆吵架

有不少男人喜欢当着父母的面,和老婆吵架,目的就是想让父母评一评理,为自己寻求支援。

可是他却不知道,他的父母只会帮他,老人一方面对儿媳的印象会不好,另一方面也会学你一样欺负儿媳。

男人都不在意老婆了,就别指望父母尊重她了。

3、婆媳发生矛盾时,男人的态度很关键

婆媳吵架的时候,男人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男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那么婆媳矛盾会越来越严重。

如果男人偏袒任何一方,都会引起另一个人的不满,最好的做法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谁都不偏袒,站在有理的那一边。

电视剧《我们俩的婚姻》里,有一句台词很经典:

其实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只要婆婆像婆婆,媳妇像媳妇,老公像老公,儿子像儿子。

大家都恪守本分,不越界、不回避、不玩幺蛾子,婆媳之间也能做到和平共处。

最后送你们一句话:婆婆不是妈,别要求太多;儿媳不是女儿,别强人所难。挑剔不如包容,挑事不如理解,多年媳妇终会熬成婆,谁都不容易。

岳母用身体检验三个女婿

岳母与三个女婿的故事

有一女人,年超50,家里豪富非常。她有三个女儿,分别许配给了文文、军军和风风。这女人眼看当今社会世风日下,为了检验三个姑爷对她女儿的感情,就想亲自试一试三个姑爷。

这一天,这女人对大姑爷文文说:“走,和我去超市买东西去。”文文哪敢不去,一路跟随。岳母家与超市之间正好有一条河,当走到桥上时,岳母趁文文不注意,扑通一声就跳了下去。文文乃一文弱书生,哪见过这阵式,慌的不知如何是好,正犹豫间,忽听岳母大喊“快跳下来救我”。文文才如梦方醒,忙跳入河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岳母救上岸。岳母虽然喝了很多泥水,但念在文文敢于舍身救已,也是喜在心里,为大女儿找了如此一个好男人而高兴。第二天,岳母给文文买了一辆夏利做为奖赏。

第三天,这女人对二姑爷军军说:“走,和我去超市买东西去。”军军虽说一百个不乐意,但也没办法,只好尾随而去。走到桥上时,岳母又是依计行事,跳入河中。那军军乃一军人出身,身高体健,一看岳母跳入河中,飞身跃下,没等岳母喊救命呢,就已经将岳母拖上岸了。岳母这次是一口泥水都没喝着,心中窃喜,为二女儿能找到这个一个有情有义的好男人而高兴。为了奖赏大熊,岳母给他买了一辆桑塔纳。

第四天,这女人对三姑爷风风说:“走,和我去超市买东西去。”风风朗声应允,相随而去。走到桥上,岳母又是纵身跃入河中,大喊救命。风风心中暗想“岳母三次跳河,必是十分想死。前两次被二位姐夫救了,这次仍然要死,我等做为小辈,是万万不能再救了。”于是眼睁睁的看着岳母魂归西方。

回家后,风风一五一十的把情况和岳父汇报了。岳父听完以后,仰天长叹道:“知我者,风风也。”遂送风风奔驰一辆、别墅一幢。

导读: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丈母娘很愿意和女婿亲近,更乐意让女婿帮她干这干那,比起婆媳关系显得简单微妙,但女婿和岳母相处中也存三大“潜规则”……

冤家路窄

经常听到有人说,男人要想讨老婆,首先必须搞定丈母娘,当时一听,我总觉得不是味儿,因为男人找媳妇,为什么要搞定丈母娘,后来我才知道是我自己想法龌龊,原来大家嘴里的搞定丈母娘是有一层“摆平”、“贿赂”、“收买”之意。但没想到婚姻里也需要做这些事儿。

而深爱自己闺女的丈母娘是比较难搞定的,比如房子买了没有房子买了是吧,房产证上面的名字是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如今的婚姻法的修订,更给我们做姑爷的出了一道难题。同学陈瑾(化名),五一结的婚,她和丈夫是青梅竹马。结婚时,父母挺支持他们,还表示如果他们买房,父母愿意替他们掏首付,但是婚姻法修订后,丈母娘变卦了,说房产证上必须是女儿的名字,可孝顺的姑爷不依了,他觉得自己辛苦挣钱买房,凭什么要写妻子的名字,即使写也应该写两个人的,只写妻子的说不通。钻牛角尖的姑爷觉得丈母娘把自己当入赘姑爷了。

姑爷的钻牛角尖造成姑爷和丈母娘起了冲突,但理论来理论去,俩人都坚持一个理——为了媳妇。

亲情压弯了天平的腰

网友存震,是县里的父母官,可以说是高高在上的人物,他时时处处为县里的百姓着想,在任期间先后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比如领着大家修路、致富,现在大家都过上了富裕生活。但是家庭里还是免不了有一些小摩擦。按理来讲,这是存震夫妻间的小矛盾,理应他们自己去处理,但是丈母娘却插一杠子,生怕别人不知道她爱自己的女儿。使得存震觉得丈母娘小题大做,而且表现欲太重,所以过着原则性比较强的生活的存震心里莫名的憋屈,想顶撞吧毕竟是长辈,所以只好委屈自己,但这样的事的次数多了,让人真的难以承受,这样最终会影响夫妻感情,因为姑爷的怨气会不自觉地算到妻子头上。

不过这个父母官后来跟丈母娘道出了自己的苦水,丈母娘也改了。这是皆大欢喜的事儿。

妻子是润滑剂

当丈母娘和姑爷有摩擦的时候,多数妻子都是像丈母娘护女儿一样,一味地护着自己的母亲。表面看来是合情合理,实际上是愚蠢的做法,尤其婚姻里出现的一些小摩擦,聪明的妻子应该先批评丈夫,然后单独跟母亲沟通、讲理。如果是母亲的错,需要让母亲给丈夫解释,哪怕不道歉,也要让丈夫觉得自己的母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能让丈夫觉得母亲不讲理,这样先不说丈夫会迁怒于自己,可能丈夫就会冷落自己的母亲。所以,丈母娘和姑爷的这段冤缘需要妻子去调和,然后站在客观的角度,加上情感去化解一些争端,使其顺理成章的成为真正的一家人。让丈夫感受到自己的母亲就是他的母亲。作为妻子的你,你做到了吗

THE END
1.面向对象作业2024/12/2题目:将不同的自定义家具添加进一个固定的房子里面class Furniture(): #家具类 def __init__(self,name,area): self.name = name self.area = area class Home(): #房子类(包含 房子地址,总面积,剩余面积,先定义一个空的家具列表,后续家具可以添加进来) https://blog.csdn.net/Xp_make_value/article/details/144226848
2.在通房11h中探索人际关系的深度与广度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变得愈发复杂,尤其是在年轻人之间的互动中。这种趋势在“通房11h”这一概念中得到了体现。通房11h不仅是一个特定的社交场所,更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链接、沟通和理解的重要纽带。无论是学术交流、友谊互动,还是爱情的萌芽,这里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 “通房11h”代表着一种开放的空间http://m.zjucst.com/zjucstjc/11459.html
3.在英国找到室友可以帮助分担哪些成本呢因此,很多学生都会寻找一种方式来减少他们的住宿开支,而一个常见且有效的方法就是与其他学生一起租房,室友共享模式是一种将多个房间出租给不同的人或家庭进行居住的一种方式。这不仅能够帮助每个人分担更多https://www.jdt57sl0.cn/liu-xue-yuan-xiao/441966.html
4.酒店前台英语口语大全"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Do you have a reservation with us?"(早上/下午/晚上好。您预订了我们的房间吗?) 2. 查询客房信息 当客人询问有关客房信息时,可以使用以下口语回答: "We have different types of rooms available, such as single rooms, double rooms, and suites. Which type are you https://www.coffee.cn/xican/post/445653.html
5.租房竟然不是“rentahouse”?租客出租二房东合租房二手房东为了体验生活,我曾住过两天的非法合租房,一间两居室里挤满了45名住户。 房子一般会通过几种人出租? ▌rental agency 中介 房东会把限制的房子交给中介出租,他们会进行信息整合与呈现,并与租客交易后收取中介费。 With no experience at renting and not wanting to pay rental agency fees, after scouring the Inthttps://www.163.com/dy/article/I8NUCP3K0530SFP3.html
6.www.dstqy.com/mokoi11一位财政部原部长曾说,最令人头痛的三件事,除了“人”和“会”,还有一件就是“车”。的确,公车数量激增、使用效率低下,改革成本高企一度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公开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巨额公车购置使用成本就曾给财政带来过不小的危机。90年代初期财政每年要花费数百亿元购置公车。http://www.dstqy.com/mokoi11_30/169925.html
7.和朋友合租,按房间分配房租,还是按人头合理?租房房租肯定是按房间来算了,水电这种按人头来算,既然合租就不能太计较了,太计较了住不了几天就互相看不顺眼了。 +13 2016-04-08 soray 丨Lv 4 一点我自己的见解。如果5个人不认识,只是租单间,双人分享一间房,房东通常会加房租,大致是因为多一个人,对公共区域使用更加频繁,房间的折旧率会有所提升。但最终https://m.fang.com/ask/ask_14741588.html
8.www.mj1991.com/xxxr30221086.html“您给‘司机之家’服务打几分?有哪些需要工会帮助解决的难题?”全国总工会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到中国石化北京顺义航润加油站“司机之家”调研,与司机师傅交谈,详细询问所想所盼。-。 性格稳定的人不容易中风 公开资料显示,张红力,1965年生,曾任德意志投资银行亚洲分行副董事长兼中国区总裁等职,2010年4月任http://www.mj1991.com/xxxr30221086.html
9.必备应变技能+导游规范100问(含答案)11.导游对游客在住宿方面个别要求的处理常见有哪些方面? 答: (1)要求调换饭店的处理; (2)要求调换房间的处理; (3)要求住单间的处理; (4)要求延长住店时间的处理; (5)要求购买房中物品的处理。 12.如果游客要求调换饭店,导游如何处理? 答: (1)如果接待社未按协议安排饭店或协议中的饭店确实存在卫生、安全等https://zhuanlan.zhihu.com/p/51077920
10.《无辜的血》试读:释放令斯凯思很清楚,他这么早就一个人等在这里,会被人怀疑的。但是,他告诉自己,这没有关系。再没有比火车站更容易鱼目混珠的地方了。没有人会在意他,而且即使有人注意到了,他也会说自己在等一个从伦敦来的朋友。书摊开张了,他买了一份《每日邮报》。她到的时候,他可以很快用报纸将自己的脸遮起来。然后,他坐https://book.douban.com/reading/10733884/
11.2024爱彼迎Airbnb订房攻略(订房流程+所需证件+支付方式+入住/退房Airbnb 彻底改变了酒店业。在 2008 年该公司正式成立之前,旅行者通常会为前往另一个城镇的旅行预订酒店或汽车旅馆房间。如今,这些人中的许多人都选择了 Airbnb。 Airbnb 背后的理念很简单:为当地人匹配一个空闲房间或整个房屋,出租给该地区的其他人。使用该平台的房东可以向全球数百万人宣传他们的租赁,并保证大公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8297542
12.无差别同人站得和好哥们儿三五成群,只是两个人也可以。如果有机会,我还想约学长一起吃烧烤呢。”罗严塔尔了他的冷笑,眉头微蹙,异色的眼眸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文字,思绪却是飞去了想象的世界。“两人坐在一个小桌前,融入一堆和自己一样的人中。大家在吵吵闹闹说着什么,看似语调过高影响他人,但每一桌又都是一个独立的https://www.allcpp.cn/u/25364.do
13.29.章鱼短篇悬疑惊悚故事第281290集短篇悬疑故事以次倒住了学生的睡杯 赵宁愣愣地望着这一切 脑海中一幕幕 如放电影一般飞快地掠过 他好像 有点明白了 他想起了自己 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帖子 里面说 横死的人 会在死去的地方 不断地重复自己的死亡经过 那么 难道这件教室里 同时存在着 两个世界 这两个世界各自独立互相之间都察觉不https://www.kugou.com/mixsong/5uylblc2.html
14.深港酒店公寓来福士广场店深港酒店公寓来福士广场店-南油店提供豪华一卧公寓,面积达70平方米,配有一张特大号床。这是一个宽敞舒适的住宿选择,为您提供了理想的休憩空间。预订这些房间在Agoda上将使您受益于最优惠的价格和简便无忧的体验。立即预订,享受您在深圳旅行的完美住宿。南山蛇口:深圳的繁华商业区南山蛇口是深圳市最具活力和繁华的https://www.agoda.com/zh-cn/shengang-hotel-apartment-raffles-city/hotel/shenzhen-cn.html
15.python解析word拆分Excel选择题格式(3判断题)874、《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要求,桶、瓶形包装的安全标签应位于桶、瓶侧身。(√) 875、《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要求,箱状包装的安全标签应位于包装端面或侧面明显处。(√) 876、《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采用”两个品种一卡”的方式编写。(×) 安全技术说明书采用“一个品种一卡“的方式编写,同类物、https://blog.51cto.com/laoshifu/582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