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预计2019年销售面积增速为5.4%,2019年开发投资增速为45%[图]

2018年房地产行业政策基调仍然以紧为主,年初以来政策依旧围绕“房住不炒”的定位展开。2018年年初,银监会提及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住建部表示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此外,海南省出台严厉调控政策。2018年5月,住建部对房地产调控两次表态,一方面就楼市问题约谈了多个城市负责人,另一方面下发通知,再次强调毫不动摇地坚持“房住不炒”定位,6月份决定协同七部委联合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2018年7月,住建部召

开吹风会,提出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地方,应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棚改安置政策,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2018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完善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

2018年初至今,房地产市场基本面呈现下滑走势,一方面体现为商品房销售增速回落,另一方面体现为土地市场溢价率下行且流拍现象增加。2018年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约为2.2%,相比2017年全年增速回落约5.5pct,而且在低基数的背景下,2018年9月、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单月增速已连续2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另一方面,100大中城市数据显示,住宅类用地土地成交楼面均价从2018年年初的5435元/平方米左右下降至2018年10月的4419元/平方米左右,住宅类用地土地成交溢价率相应从约22.8%下降至约5.3%。

2018年以来,土地流拍率开始明显提升,也反映了土地市场的冷却。根据300城土地市场数据,2018年1-10月土地流拍宗数达到了543宗,以土地宗数计算的土地流拍率达到了约6.8%,创下了自2010年以来的新高。

目前一二线与三四线城市销售下滑趋势较为明确,但内在因素却各有不同。截至2018年10月,一二线城市销售面积累计增速约为-1.2%,商品房销售表现依然较为弱势,三四线城市销售面积累计增速约为3.7%,相比2017全年销售面积增速放缓约9.9pct。

一二线城市基本面下滑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新推盘去化率的回落。对于一二线城市,2018年下半年以来去化率开始逐步下滑,尤其是在7月31日政治局会议表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之后,楼市观望情绪加重。从具体数据来看,重点城市(包括一线和二线城市)新开盘去化率从年初80%左右下降至近期的60%左右,其中一线城市三季度以来平均去化率约为55%,二线城市三季度以来平均去化率约为73%,相比年初均明显下滑。

三四线城市基本面放缓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棚户区改造及货币化安置率的逐步回落。一方面,从为棚户区改造提供资金支持的PSL来看,2018年下半年以来新增提供资金量显著回落,2018年上半年月均提供资金量约为829亿元,而7月至11月月均提供资金量仅约303亿元,下降幅度达到约63%。另一方面,根据2018年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表述,“因地制宜调整完善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市县要尽快取消货币化安置优惠政策”,从目前房地产市场整体库存已处于低位的实际情况来看,后续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或将呈现下降趋势。

从开工未售库存来看,截至2018年10月该类库存绝对数值约为17.23亿平,相应去化周期约为13.98个月,而2011年底该类库存的绝对数值与去化周期分别约为16.97亿平和21.10个月,2013年底该类库存的绝对数值与去化周期分别约为21.83亿平和22.63个月。

从地产投资来看,当前周期及2011年底和2013年底均处于地产投资增速的相对高位,且后续均呈现下滑趋势,但本轮周期有所不同的是内部增长结构的差别。截至2018年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约为9.7%,从内部增长结构来看,土地购置费和建安投资额的同比增速分别约为63.4%和-4.0%,因此地产投资的高增速主要依靠土地购置费推动,而2011年和201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增速主要依靠建安投资额所推动。

当前时点房地产行业基本面走势与2011年底及2013年底相比,总体而言相同之处多于不同之处,均处于较为明确的下行通道之中。

小婴儿潮人群刚需与改善需求在过去十余年集中释放,未来增量人口需求将平稳释放。人口是房地产中长期需求的核心因素,1982年与1987年是我国上一轮出生人口高峰(对应上世纪60年代的大婴儿潮),这些人群进入20岁-35岁年龄区间后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集中释放,推动了过去十余年的地产牛市。另一方面,2014年至2016年出台的鼓励改善性需求的政策也使得潜在改善需求借助金融杠杆集中释放。随着小婴儿潮人群逐步迈入稳定阶段,未来增量人口带来的需求释放将放缓。

城镇化空间仍在,但快速增长阶段或已结束。截至2017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58.52%,美国2010年超过80%,而日本2015年超过90%;与美国和日本相比,我国城镇化率仍有提升空间。但另一方面,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城镇化率超过60%后增速将明显放缓。房地产市场仍有发展空间,但短期快速增长的动力可能并不充足。

人均面积提升带来的改善性需求仍有空间但预计也将放缓,但住宅更新需求将成为新的需求支撑因素。根据我们测算,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约为35.45平方米,换算为套内面积后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早已告别住房短缺时代。从人口密度和社会背景角度看,我国人均居住面积有望逐步达到日本和韩国水平。另一方面,当前存量住房(尤其是房改前公房和自建房)质素普遍偏低,随着这部分住房逐步进入更新周期(如房改前公房房龄至少已20年),更新需求将成为未来重要需求支撑。根据我们的测算,至2017年末我国城镇住房总存量约288.40亿平;若保守估计未来十年更新2017年末总存量的10%,将带来年均约2.88亿平的住房需求。

房价整体大幅回调风险并不大,但若短期快速上涨或存一定风险。万科发现当居民部门利息保障倍数高于1.5倍时,基本没有国家/地区发生过房价大跌情况。美国在第一次大涨顶峰期,家庭总储蓄对利息偿还的覆盖倍数为2.14,2007年时只有1.46;日本第一次大涨时为3.75,1989年时只有1.49;香港在1997年时仅为1.23;芬兰在1989年时只有0.73,2007年时有1.55,同期西班牙仅为0.99。我们计算出2018年三季度末我国居民部门利息保障倍数约为6.7倍,远高于1.5倍的临界值,房价整体大幅调整风险并不大。但另一方面,该指标近年来出现明显下滑,表明房价与房贷余额的快速上涨部分降低了住房信用体系的安全性。房价短期快速上涨来自于需求短期快速释放,而需求短期快速释放多需要金融杠杆助力。从这个角度看,在政策基调中性情况下房价短期快速上涨动力并不充足。

从美国经验来看,产业变迁带来的人口和财富分化将使得不同区域房价出现较大分化。观察近三十年美国主要城市房价涨幅情况,我们发现以科技、娱乐、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洛杉矶、旧金山和纽约房价涨幅远高于以汽车、钢铁和石油为主导产业的底特律、克利夫兰和达拉斯。房价走势迥异背后的核心因素是产业发展带来的人口与财富分化。

我国人口趋于聚集现象明显,核心城市及都市圈人口增速远超平均。我们统计了全国160多个主要城市2015年以来的常住人口增长情况,结果发现珠三角和长三角都市圈、西安、郑州、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贵阳等城市常住人口增速显著高于全国水平;深圳、成都等六城市由于新经济发展与人才政策执行较好,人口增速明显领先其他城市(北京和上海近年通过行政手段严控人口)。

住房保障建设起步较早,是我国重要民生工程,与住房市场并行发展。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定向安置房、安居房等构成。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从同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并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经济适用房方面,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保本微利原则出售,其成本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企业管理费、贷款利息和税金等7项因素,原则上企业管理费不超过2%、开发利润不超过3%,使中低收入家庭有能力承受。租赁住房方面,提出加快建设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

住房市场化发展仍将持续,未来多层次住房体系或将以市场化和住房保障并举建设。改革开放前我国住房实行福利分配制度,虽然无需购买商品住房,但住房保障标准偏低,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较低,整体居住环境较为窘迫。1998年的住房体制改革拉开了商品房时代大幕。在市场化导向的推动下,我国商品房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快速提升,人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提升。从这个角度看,未来建立多层次住房体系或将以市场化和住房保障并举建设,这将持续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发展机遇。

预计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将出现2015年来首次负增长,增速下降至-5.4%。一线、强二线和强三线城市将进入以价换量的筑底阶段,弱二线和三四线将见顶回落、进入量价平稳回落的回调阶段。

销售区域分化,我们按照城市能级分别预测,加总得到全国数据。预计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降至-5.4%,其中一线、二线和三四线分别占比3.1%、32.7%和64.1%,同比增速分别为6.4%、-3.2%和-6.9%。

一线城市销售面积从2017年3月开始下降,累计同比连续22个月为负,1-10月同比-7.9%,同比降幅持续6个月缩小,预计18年全年-5.9%。近期广州、北京等地出现限价松动表明调控力度将有所放松,叠加18年低基数,预计19年一线销售将筑底回升6.4%。二线城市销售增速在16年初见顶后持续回落,1-10月累计同比仅0.8%。短期内强二线城市调控政策难见大幅放松,销售继续回落,而弱二线城市将见顶回落,难以形成有效支撑。预计18年全年销售面积增速-1.1%,19年降至-3.2%。

三四线城市销售增速在2017年初冲高后持续回落,1-10月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仅4.3%。预计随着去库存红利消退、棚改货币安置套数减少、一二线城市市场情绪传导,三四线城市销售将筑顶回落,18年全年降至1.5%,19年-6.9%。

我们预计19年销售面积将见顶回落,主要受去库存红利消退、棚改货币安置减少拖累。

(1)去库存红利消退,调控难以转向刺激

目前去库存基本完成,房价历经大幅上涨积累了风险,短期内政策“稳房价、稳预期、防风险”仍是重要政策目标。18年11月,全国商品住宅待售面积已降至2.5亿平,去化周期仅为12.1个月,均处12年来低位;其中,三四线去化周期已连续一年低于10个月。调控政策难以大幅转向刺激,“限购全面放开、信贷宽松、税收优惠、购房补贴”等去库存时期的政策红利消退。

(2)棚改货币安置比例预计降至30%,拖累三四线增速6.5个百分点

当前政策已释放明确信号,棚改货币化比例将大幅下降。17年8月,住建部等六部委发文:“商品住宅消化周期15个月以下市县,应控制货币化安置比例,提高实物安置比例”;11月,住建部会同国开行、农发行发文:“对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城市,棚改专项贷款不支持仍采取货币化安置的2018年新开工项目”。18年6月,国开行年度报告表示,严控库存不足地区的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10月,国常会明确,“要因地制宜调整完善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在商品住房存量不足、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市县要尽快取消货币化安置优惠政策”。

棚改融资从PSL贷款转向专项债,融资规模减少、货币化安置比例大幅下降,预计18年降至50%、19年降至30%。18年4月,财政部出台《试点发行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管理办法》,明确地方政府为债务主体,棚改融资方式从专项贷款转向专项债,融资难度提升、规模减少,货币化安置比例将大幅下降。

未来两年新开工数量也逐步减少,预计2019年500万套。2018年棚改新开工616万套,超额完成580万套计划。按照国务院2018-2020年新开工1500万套的规划,剩余棚改任务仅884万套。我们测算,2019年二线、三四线和全国棚改货币化安置套数分别减少26、131和158万套,将分别拉低商品房销售面积2.9、6.5和5.2个百分点。

我们预计19年销售不会出现大幅下滑,主要支撑因素有:房贷利率下行、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住房消费升级红利释放、房企打折促销以及部分城市调控政策松动等。

(1)预计房贷利率将开始稳中回落

多地房贷利率出现松动。全国房贷利率涨幅从8月起明显缩窄,继续上涨空间较小。一线城市中北京首套房利率从10月开始往下,较9月下降0.02个百分点至5.47%,11月持平;广州连续2月下行,11月降至5.62%;深圳从11月开始松动,小幅降至5.61%;上海持平。二线城市中杭州、南京等地连续两月下滑,房贷下降趋势明显。

(2)户籍人口城镇化加快红利

“三个1亿人”目标将于2020年达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红利继续释放。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2018年10月,发改委发布《关于督察〈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落实情况的通知》,再次强调“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城镇化发展,抓好已经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工作,督促落实2020年1亿人落户目标”。2017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4%,距离目标还有2.6个百分点。预计接下来2年将会加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有望超额完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目标。

本轮小周期已持续45个月,较前几轮明显拉长。14年930重启宽松,市场从15年初开始复苏,本轮小周期进入上行阶段。16年930后政策转向,调控全面加热点区域市场率先回落。此轮周期至今已45个月,较2008-2011(39个月),2012-2014(34个月)两轮小周期明显拉长。

从销量看,2016年930收紧后,一二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从10月起迅速下降,三四线城市从2017年4月才开始缓慢回落,传导周期6个月,且传导效果钝化。回顾上一轮周期,一二三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均从2012年末、2013年初开始回落。

从销售价格看,一线城市同比涨幅从16年10月起见顶回落,二线和三四线市场热度分别持续至16年12月和17年9月,传导周期为12个月。回顾上一轮周期,各能级城市房价同比增速几乎同时从13年底开始回落,区域轮动效应不明显。

“去库存”压力下宽松重启,拉开本轮小周期上涨大幕。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GDP增速较13年大幅下滑0.5个百分点至7.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增速连续数月为负,房地产库存压力持续攀升。在“稳增长”和“去库存”的双重压力下,政策开始转向宽松。限购率先松绑释放需求。自14年6月呼和浩特全面放开限购以来,各地持续跟进。截至16年9月底,除北上广深和三亚外,41个城市均已放开限购。除放开限购外,各地还配合推出房贷利率优惠、公积金异地互贷、放宽落户、增加购房补贴等政策,非一线城市救市全面展开。

信贷宽松提升购买力。14年930新政出台,全面放松限贷,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下调至30%,利率下限降至基准利率的0.7倍,二套房认定标准从“认房又认贷”放松至“认贷不认房”。随后住建部等三部委10月发布公积金新政,央行11月重启降息降准。2014年9月至2016年底,全国个贷加权平均利率由7%下降至4.5%,首套房优惠利率占比从6.85%大幅上升至81.2%,低利率和高流动性刺激居民加杠杆买房,居民杠杆率大幅提升8.7个百分点至44.4%。

税收优惠促交易。15年3月30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发文将二手房营业税免征期限从5年降至2年;16年“217”新政进一步下调契税。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有利于降低购房成本,促进房地产市场流通。棚改货币化安置拉动三四线城市热销。央行于2014年创设抵押补充贷款(PSL),用于发放棚改专项贷款。PSL成本低、期限长,相当于央行向房地产市场定向放水。2014-2017年,棚改专项贷款累计发放3.6万亿,占同期棚改总投资61%。货币化安置比例从2014年9%快速提升至2017年60%,拉动去库存面积从0.3亿平增加至2.2亿平,占当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例从2.3%提升至12.8%。其中,棚改货币化是拉动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关键原因:16-17年,三四线城市通过棚改货币化分别减少库存1.4亿平和1.8亿平,占销售面积的14.8%和16.7%。

品牌房企市占率快速提升,品质盘供应增加,刺激住房消费升级、改善型需求释放。住房短缺时代结束,房地产行业进入从规模扩张向品质升级的新时代。随着品牌房企布局下沉,户型设计、装修水准、物业质量、小区绿化等不断升级,刺激低能级城市和欠发达地区改善需求集中释放。2014-2018年前10月,百强房企市占率由24%增至46%,其中仅17年就提升11个百分点,增速较15-16年明显加快。随着品牌房企市占率加速提升,楼盘和物业品质不断升级,刺激改善性需求释放。

一线城市以深圳和上海为例,14-18年间,90-144平改善户型占比分别从37.2%和11.8%大幅增至42.2%和29.2%。二线城市以南京和武汉为例,改善户型占比分别从12.7%和53.4%大幅增至19.8%和75.9%。三四线以芜湖为例,改善户型占比从47.2%大幅增至61.4%。

对2019年开发投资保持乐观,预计同比增长4-5%。

分城市预测,预计2019年全国开发投资增速4.7%。其中,一线、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分别占比11%、40.7%和48.3%,同比增速分别为5%、3%和6%,增速分别回落1、2和7个百分点。

一线城市投资2018年以来回暖,增速从2017年末的3.1%回升至2018年10月6.4%。预计低库存、叠加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等增量供应,2019年仍有较高韧性。

二线城市投资从2018年下半年起持续下滑,预计在严调控、弱需求下,2019年投资继续回落,但受益于租赁住房建设和优质土地供应,回落幅度有限。我们测算,2019年14城继续推进发展租赁住房试点,将增加2200亿元房地产投资,预计将拉动一二线投资3.7个百分点。

三四线城市2018年以来投资保持高位,高基数叠加去库存政策退出,预计2019年投资下滑明显。但仍可维持正增长,主要因为品牌房企布局下沉、精装占比提升;随着棚改红利结束,开发商在最后热销窗口抢开工、加推货量。

分项目预测,预计2019年全国开发投资增速4.7%。其中,土地购置费、建安投资分别占比29.6%、70.4%,同比增速分别为5%、4.5%,增速分别回落50、提升7.8个百分点。

预计2019年土地购置费增速5%。土地购置费仍将维持正增长,主要有三因素支撑。第一,2019年土地市场降温、基建投资力度加大以及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三因素叠加,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将推出更优质的地块,并降低起拍价、减少限制条件,促进土地成交。第二,2019年宏观金融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房地产融资环境有望改善。第三,当前可售库存降至2011年以来低位,房企具有较强补库存需求。土地购置费增速大幅回落50个百分点,主要因为2018年高基数,以及销售回落下土拍市场降温。土地购置费以当期实际发生额计入投资,由于土地款分期支付,土地购置费一般滞后于合同口径的土地成交价款。2018年以来土地成交价款增速下行,由去年末的49%回落至2018年11月20.2%,预计将逐步传导至土地购置费增速;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出让合同金额从2018年6月开始增速显著下滑,9月开始由增转降。

预计2019年建安投资同比增长4.5%。建安投资受两因素支撑:第一,得益于低能级城市房企抢开盘,施工面积维持2%增长;第二,房价平稳城市限价有望放松、精装改毛坯现象减少,大量仅进行前期投资的已预售房屋后续投资增加,以及一二线城市施工面积占比提升,单位建安成本回升2.5%。

房地产投资在本轮小周期中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在史上“最严调控”下,房地产销售自16年底高位回落;但投资增速中枢却持续抬升,18年1-11月累计同增9.7%,较15、16和17年同期分别提高8.4、3.2和2.2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三四线城市投资强劲支撑全国高位增长。18年1-10月,一线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增6.4%,二线城市降至5.8%,三四线城市表现强劲,累计同增14.2%。出现区域分化,主要在于:一是因城施策下热点一二线城市调控收紧力度更大,导致市场降温明显,叠加土地出让限制条件增加,影响房企投资意愿;二是棚改货币化安置刺激三四线城市销售热度持续,带动投资走高。

分项目看,土地购置费高增是投资向上的主要原因。2018年1-10月投资同增9.7%,其中:土地购置费累计同比高达63.4%,拉动投资增长13.2%,但建安等其他投资小幅回落4%,拖累投资回落-3.3%。土地购置费高增,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在于2017年以来三四线持续热销、去库存充分,补库存需求释放;第二是土地成交价格快速上涨。建安投资回落,主要因为单位建安成本降低8%,有四个原因:一是低能级三四线施工面积占比提升;二是部分城市严格限价导致精装改毛坯;三是房企抢开盘、资金集中用于大量项目的少量前期投资;四是房企资金紧张,出现延期支付工程款情况,导致建安投资进度受到影响。

《2024-2030年中国二三线城市房地产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共七章,包含二三线城市房地产投资风险与应对措施,中国主要房地产开发商的二三线城市投资布局现状及策略分析,中国二三线城市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分析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THE END
1.中国房地产行业投资促进报告德勤中国房地产行业《中国房地产行业投资促进报告》由德勤研究团队携手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及德勤中国房地产行业团队联合编撰。本报告主要关注中国住宅和商业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经济新常态为背景,分析了经济放缓、货币贬值、消费和技术升级以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对行业的影响;详细梳理了外商“引进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发展规模https://www2.deloitte.com/cn/zh/pages/real-estate/articles/re-industry-investment-promotion-report.html
2.全国房地产行业管理信息平台房地产估价机构 房地产估价机构登录可办理房地产估价机构备案、估价业绩填报等业务。 公众浏览入口 进度查询入口 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 技术支持: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 技术支持邮箱:gjxyda@cirea.org.cn 联系电话:010-88083151 http://gjxydaxt.cirea.org.cn/
3.房地产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将分析当前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房地产行业现状 1. 市场规模: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规模,包括住宅、商业地产、工业地产等多个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的需求持续增加,推动了房https://www.hrloo.com/news/290644.html
4.房地产行业情况分析怎么写房地产行业情况分析房地产行业情况分析怎么写 房地产行业情况分析 引言:房地产行业一直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从整体行业情况、市场发展趋势、政策调控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当前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动向。http://www.0515fw.com/fdc/37199.html
5.房地产行业现状市场表现与特征有哪些?问答集锦房地产持续下滑波及下游市场,市场“低温”使企业 和消费者都存在一定压力 1.行业现象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 2024年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住宅投资52,529 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住宅投资39,883亿元,下降10.4%。 从新建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也不理想。1—6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 47,916万平方米,https://m.vzkoo.com/question/1725240394671866
6.聊聊房地产行业销售情况,和碧桂园的雷房地产行业最辉煌的时代过去了房价永远上涨的日子过去了, 我想说房地产黄金时代过去了,进入黑铁时代,一夜入冬,寒风凛冽,冰天雪地的,把投资房地产的冻得瑟瑟发抖。这一波调整,龙头房地产企业垮了一大批,中国恒大,融创中国,碧桂园,小的更加不计其数了。 房子越来越不好卖了; 许多城市房价上涨到了尽头了,涨不动了; https://xueqiu.com/6565545060/266863795
7.2022地产行业现状及发展地产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事实上,2022年中国房地产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能否支撑楼市价格?金融业与房地产行业是相辅相成的,银行的贷款利息收益、开发商的利润最终还是需要市场购房者来买单的。 当经济处于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这一部分增量为银行和开发商的利润买单,由此形成了房地产发展的良性循环。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https://www.wandongli.com/index.php/news_detail.html?id=21696
8.202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市场现状调查与发展战略规划四、房地产行业品牌壁垒分析 五、房地产行业其他壁垒分析 第二章 2017-2020年全球房地产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节 全球房地产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 亚洲房地产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亚洲房地产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亚洲房地产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亚洲房地产https://baogao.chinabaogao.com/fangdichang/472075472075.html
9.房地产行业研究现状范例6篇前言: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房地产行业发展过于迅速以及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向低迷,甚至趋近于崩溃的边缘,如何挽救房地产市场成为中国政府扭转经济下行局面的关键。中国的房地产业占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https://www.baywatch.cn/haowen/176390.html
10.中国房地产行业近十年发展状况1、八、2008年全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综述1、房地产开发完成情况 1-12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580亿元,同比增长20.9%,增幅比1-11月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2081亿元,同比增长22.6%,回落2.6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2.2%。 1-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7.4亿平方米,同比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32984792.html
11.国内房地产行业现状解析 国内房地产行业近年来经历了不小的变化,我们以上海、苏州、郑州为例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行业的现状。? 在上海,烂尾情况相对较少,政府对开发商的监管较为严格,因此新楼盘的交付问题相对较小。然而,一些地区如奉贤海湾、临港等地仍存在烂尾楼,需要引起关注。 苏州的房地产行业也受到了一定影响,烂尾楼虽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775917210721362188
12.2023年房地产行业政策及总体情况分析2023年房地产行业政策及总体情况分析 当2024年元旦的钟声敲响时,上海某房产中介小温回顾刚刚过去的2023年楼市,他选了一个词:寒冬。 回望这一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因势而谋,频频优化楼市政策,保交楼、保民生成为监管施政重心。但居民预期弱、房价下跌预期仍在、出险房企化债存不确定性等因素,依然影响着房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39506.html
13.房地产行业回暖进程不及预期投资增速再次下滑2023年3月房地产行业运行情况报告 主要观点: 销售端: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速转正,30大中城市日均成交套数同比、环比大幅增长,前期积压需求的释放对3月销售端形成一定支撑;新建住宅价格和二手房住宅价格延续回升趋势,70城中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数量已降至5个。 http://finance.sina.cn/bond/zsyw/2023-04-25/detail-imyrqtuv3890797.d.html
14.2023年,房地产行业现状与未来简单分析房地产,作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从建筑,装修,物业一条龙,大概率会伴随着我们的大半人生,可是自从疫情以来,房地产行业确实陷入了一个持续性震荡的局势中,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粗浅的分析一下房地产现状和未来。 行业现状 一、行业规模筑顶,增速放缓,近五年复合增速仅2.6% https://m.loupan.com/gl/news/202303/5061841/
15.房地产行业2024年市场现状发展水平和趋势研究报告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聚焦中国2019年-2029年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从细分类目、竞争格局、重点区域等维度,结合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环境及规模变化情况,预测分析了房地产市场规模及行业未来发展机遇。该报告是业内企业掌握该行业运行态势、发展趋势、国外和国内市场比例、重点发展领域及市场发展优劣势等信息不https://www.gelonghui.com/p/927657
16.202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发展现状及趋势如何?(附报告下载)2020-2021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21年房地产投资仍有较强增长动力。2020年11月,房地产投资的累计增速和当月增速分别为6.8%和10.9%,分别较10月提升0.5、下降1.8个百分点。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一般土地成交领先房地产投资9-12个月,所以2020年土地成交面积平稳增长决定2021年房地产投资有望小幅加快。 https://www.iimedia.cn/c1020/77350.html
17.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36.2 房地产行业商服用房的开发与销售分析 6.2.1 商服用房的投资分析 6.2.2 商服用房销售面积分析 6.2.3 商服用房销售金额分析 6.2.4 商服用房销售价格分析 6.3 房地产行业商服用房建设情况分析 6.3.1 商服用房施工面积分析 6.3.2 商服用房新开工面积分析 6.3.3 商服用房竣工面积分析 6.4 中国重点城市优质商http://bjchaoyang.11467.com/info/20902368.htm
18.新乡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工资待遇人才需求发展趋势新乡房地产行业工资收入一般多少钱一个月?70.2%的岗位拿¥6-15K/月,年薪¥7-18W。2023年工资较2022持平,对比新乡高42.5%。就业前景怎么样?市场需求:2024较2023下降11%,招聘职位量占新乡1.89%。地区分布集中在红旗区。发展现状:公司规模100-499人占比最多,成立时长10年以上占比最多。高端人才:硕士需求占新乡房https://www.jobui.com/salary/xinxiang-all/ind-fangdichan/
19.国内房地产研究现状房贷计算器房地产行业研究机构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进行市场分析。他们通过收集市场数据,包括房地产销售额、交易价格、供应和需求情况等,对市场进行详细的描绘和分析。通过对市场的分析,他们可以识别出市场的潜在机会和风险,预测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决策支持。这些分析报告对于投资者和开发商制定投资和开发策略具有重要http://www.meicunchu.com/wd/1159964.html
20.2020全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国房景气指数处于一、房地产行业概况 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重要经济支柱,其发展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国民生活质量与水平,同时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而言也有着诸多裨益。我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选择2012年为基年,将其增长水平定为100,通常情况下,国房景气指数100点是最合适的景气水平,95至105点之间为适度景气水平,95以下为较https://m.huaon.com/detail/683283.html
21.房地产业现状汇总十篇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房地产业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房地产业是进行房地产类投资、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房屋的建设、转让、租赁、维修、管理以及由此形成的市场https://jsjgcysj.xueshu.com.cn/haowen/23692.html